书城养生气色中的生死经
15246100000081

第81章 诊筋望法提纲

筋主运动的灵活和有力,肌肉中的力反映了人的元气,此外,筋还有稳固体形的作用。筋的活动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而眼睛是肝在外的官窍,因此,望眼睛也能察看筋的情况。膝由很多筋组成,由肝的气血濡养。所以,膝是筋的府邸。筋为肝脏的精气所生,爪的营养来源和筋相同,因此,筋的虚实也可以从爪甲在变化中反映出来。如果按部位来划分,则手经之筋分布在手,足经之筋分布在足;阳明经之筋分布在前面,太阳经之筋分布在后面,少阳经之筋分布在侧面;阴经之筋分布在体内,阳经之筋分布在体表,这都是依照经脉的循行来划分的,但也可以依照经脉的循行部位的不同来划分。

《灵枢·经筋》说:手部的阳筋和阴筋都起于手指,阳筋由手上行到达头面部,阴筋由胸腹部循行到手部。足的阳筋和阴筋都起于足趾,阳筋由头面向下循行到达足趾,阴筋从足趾发出向上循行到胸腹部。如果那一筋出现疾病,必然也在其循行的路径上。

足转筋或肢体疼痛,可以用烧热的针快刺治疗,并根据病人的反应确定针灸的次数,以疼痛点作为针刺的腧穴。火针是用来治疗寒证的,而普通的针,则是用来治疗热证的。但如何判断疾病的寒热属性呢?

一般说来,寒证表现为筋肉拘挛,关节反折;热证表现为筋肉松弛,不能收缩。在阳筋,则表现为不能前俯;在阴筋,则表现为不能后仰。反映在膝关节,则为行走时屈伸困难;反映在全身,则为左右活动摇摆困难。筋损伤的,则筋松弛而不能收缩;如果筋痹的,则筋拘挛而不能行走。如果筋伤到了极点,就会伤肝,表现为腰背部筋肉抽搐,不能俯仰,甚则角弓反张;如果肝脏精气衰竭,筋失滋养,则舌卷挛缩,不能进行正常的舒展活动。至于痉病、痫病、抽搐、疝气、会阴部拘挛疼痛、口眼歪斜等一切和筋有关的病症,都可以按照筋的所在部位来加以判断。

在以筋的变化为主的疾病中,只有肿胀才能看到筋的跳动的,是“筋惕”。《伤寒论》中,有“筋惕”的记载,即在肿胀病中,如果青筋肿胀高起的,为不可治;如果未见青筋肿胀高起的,还可以救治。《伤寒论》认为,“筋惕”是发汗太过而引起的亡阳证,所以用温经补益阳气的方法,是完全可以治疗的。

至于筋溜,是疾病发于筋,使筋不得伸展,邪气久留其间,就会导致筋溜;如果尺脉搏动快,筋拘挛的,就是疹筋。得了疹筋,肚腹一定痛。如果皮肤上出现白或黑的颜色,病就会更重。这两种情况,都可以通过望筋来了解。

其他如筋瘘、筋急、筋挛、筋弛等,有的有筋的变化,有的没有筋的变化,但只要察其病情,按其部位,都可以知道其病是属哪一经的筋。因此,通过综合诊察,切而验之,再加上望诊所得,就可以基本掌握经筋病变的诊断要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