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气色中的生死经
15246100000080

第80章 络脉主病提纲

络脉的诊法已经讨论过了,但还必须先了解其部位及其病证。

《灵枢·经脉》载:手太阴肺经的另出络脉,为列缺。它起于腕上分肉之间,与手太阴经并行,并直入手掌内侧,散布于鱼际处。如此络脉发生病变,属实证的,腕上的锐骨部和手掌部就会发热;属虚证的,会张口打呵欠,小便失禁或频数。

手少阴心经的另出络脉,为通里。起于腕上一寸处,另向上行,沿手少阴心经的正经进入心中,然后再向上循行联系于舌根,并归属眼与脑相连的系带。如通里发生病变,属实证的,胸膈就会支撑不舒;属虚证的,就表现为不能言语。

手厥阴心包经的别出络脉,为内关。起于腕上二寸处,由两筋中间另出,并沿本经上行。如内关发生病变,属实证的,就会出现心痛的症状;属虚证的,就会出现心中烦乱的情况。

手太阳小肠经的另出络脉,为支正。起于腕上五寸处,并向内注入手少阴经。它的另一条别出的络脉,上走肘部,再上行络于肩。倘若它发生病变,属实证的,就会出现骨节弛缓的症状,并且肘部麻痹;属虚证的,就会生赘疣,小的如手指间的痂疥。

手阳明大肠经的另出络脉,为偏历。起于腕上三寸处,另行注入手太阳经。它的另一条别出的脉,沿臂上行至肩髃部,再上至曲颊,进而挟行到牙根部;还有一条别出的脉,行入耳中,与手太阳、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四脉会合。倘若发生病变,属实证的,就会出现龋齿、耳聋的症状;属虚证的,就会出现牙齿发冷,膈间闭阻的情况。

手少阳三焦经的另出络脉,为外关。起于腕上二寸处,向外绕行于臂部,注入胸中,与心包经会合。如本经络发生病变,属实证的,就会出现肘关节拘挛的症状;属虚证的,就会出现肘关节弛缓不收的情况。

足太阳膀胱经的另出络脉,为飞阳。起于外踝上七寸处,另行向足少阴肾经。如飞扬发生病变,属实证的,就会出现鼻塞不通、头背部疼痛的症状;属虚证的,就会出现鼻流清涕或鼻出血的情况。

足少阳胆经的另出络脉,为光明。起于外踝上五寸处,另行进入足厥阴肝经,再向下绕行,络于足背。如光明发生病变,属实证的,就会出现厥逆;属虚证的,就会出现下肢痿软无力,难以行走,坐而不能站立。

足阳明胃经的另出络脉,为丰隆。起于外踝上八寸处,另行而入足太阴脾经;它的别出之脉,沿着胫骨的外缘,上行而络于头项,与其他诸经会合,再向下绕络于咽喉。如本经络发生病变,就会引起气机上逆,进而喉中肿胀闭塞,突然失音。属实证的,就会出现神志失常、癫狂发作的症状;属虚证的,就会出现足缓不收、胫部肌肉萎缩的情况。

足太阴脾经的另出络脉,为公孙。起于足的大趾节后一寸处,再另行进入足阳明胃经。它的别行之脉,上行后入腹络于肠胃。如本经络发生病变,就会厥气上逆而致霍乱。属实证的,就会出现腹中痛如刀割的症状;属虚证的,就会出现腹胀如鼓的情况。

足少阴肾经的另出络脉,为大钟。起于内踝之后,绕足跟而至足外踝侧,再另行进入足太阳膀胱经。它的另一条别出络,与本经并行,行于心包络下,再向外贯穿腰脊之间。如本经络发生病变,就会导致气逆烦闷。属实证的,表现为小便不通;属虚证的,表现为腰痛。

足厥阴肝经的另出络脉为蠡沟。起于内踝上五寸处,另行进入足少阳胆经;它的别行之脉,经过胫部上行至****处,结于****。如蠡沟发生病变,使经气上逆,就会引起****肿大突发疝痛。属实证的,则****勃起而长;属虚证的,阴部就会暴痒。

任脉的另出络脉,为尾翳。起于鸠尾骨尖下面,向下散于腹部。如本经络发生病变,属实证的,就会感到腹部皮肤疼痛;属虚证的,就会感觉腹部皮肤瘙痒。

督脉的另出络脉,为长强。挟脊上行到颈部,散于头顶,又向下行于左肩胛的骨部,另行进入足太阳膀胱经,并深入贯穿脊柱两旁的肌肉。如本经络发生病变,属实证的就会出现脊柱强直、不能俯仰的症状;属虚证的,就会感到头部沉重、摇晃不宁。

脾脏的大络,为大包。起于渊腋穴下三寸,散布于胸胁。如本经络发生病变,属实证的,就会感到全身疼痛;属虚证的,则全身关节缓纵无力。

以上十五络脉,如邪气实则血满脉中而明显可见,正气虚则络脉陷下而藏伏。如果络脉不易看见,就应该通过络脉的上下诸穴来寻求。由于每个人的经脉不同,络脉也有差异。

《黄帝内经》所说的虚实,指的是络脉的病症。《黄帝内经》所说的名目,是指络脉的分布位置。知道了络脉的病症,就应审察络脉的部位;通过审察络脉的部位,就可以知道所患的病症了。《内经》又说:“凡是察看络脉的病变时,如果脉现青色,就是寒邪凝滞并有疼痛的征象;如果脉现赤色,就是有热的征象。如果鱼际部的络脉出现黑色的,就说明患有日久不愈的痹病。如果兼有赤、黑、青三色,就是寒热错杂的病变。如果脉现青色而脉象短小,就表明元气衰少。”这样便不仅知道了疾病的虚实,而且还知道了疾病的寒热。综合前面所述的内容,其络脉的作用不是已经完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