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气色中的生死经
15246100000072

第72章 诊手望法提纲

手、足三阳经均循行于四肢,所以四肢为诸阳之本,脾化生水谷精微和津液以营养滋润四肢,所以脾主四肢,同时四肢也有上下、左右、内外之分。《黄帝内经》说,手三阴经由胸部循行到手;手三阳经由手循行到头。阳经行于四肢的外侧,阴经行于四肢的内侧。阳经的循行,是自下而上的;阴经的循行,是自上而下的。左为阳,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手臂外侧属阳,内侧属阴。从肩部到肘部称臑,从肘部到腕部称臂,臂的远端称掌,掌的远端称指。大指叫拇指,次指叫食指。食指的内侧属于手太阴肺经,外侧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中指又称将指,易屈而不易伸的叫无名指。无名指的内侧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外侧属于手少阳三焦经。手指之中最小的,叫小指。小指的内侧属于手少阴心经,外侧属于手太阳小肠经。这些,都是经络的循行路线,也是部位的划分。由此推论,男女有左右、逆从的不同,经络有上下、标本的差异,病症也有内外、浅深的不同,望诊的方法哪有不深入研究的道理呢?

从手的形态来讲,丰满的,是气血充盈;消瘦的,是气血不足。所以手臂臃肿的,是病邪盛实;手臂枯细的,是正气不足。左手或者右手干枯的,是偏风;手指腐烂,指甲溃脱的,是麻风病;手掌肿大,纹理消失的,是阴虚气绝;手背至腕部肿大的,是阳气虚弱,气机郁结。这是从形态方面来看的。

从形态方面来说,则有强弱的不同。手的筋脉拘挛的,是邪气实;肌肉痿软,弛缓无力的,是形气不足。双手松开而无力的,是阳气外脱;双手紧握的,是阴邪内伏。手指张开强伸的,是病在阳;手指弯曲的,是病在阴。手指弯曲,不容易张开,或者张开后不容易弯曲的,是阳病及阴,或者阴病及阳,阴阳俱病的表现。手指弯曲,不容易张开的,是病在筋;手指张开,不容易弯曲的,是病在骨。大汗淋漓,四肢微感拘挛疼痛的,是人体阳气突然脱失的证候。小腹剧烈疼痛,手足拘挛抽搐的,说明此人将死。筋肉拘挛抽搐的,是邪气实而伤于寒;筋肉松弛,收缩无力的,是热伤而引起的正气虚。抽搐不止的,是筋脉相引拘挛的症状,很难治愈。筋肉振摇不定的,是气血不足,还可以医治。双手沉重,不能向上抬起的,是脾湿内盛;四肢弛缓不收的,是脾虚。牵扯衣服,舞动双手的,是心烦不安,还可以医治;如果两手不自主地抚捻衣被,或者以手循摸床沿,是邪热内盛,热陷心包的危证。双手交叉于心胸部,是血液大亏;双手交叉于心胸部,而且眼睛昏花,视物不清的,是肺疾所致气的温煦功能不足,从而发生手臂厥冷的情况。以手捶胸的,是胸部胀闷不适。拒绝按压的,是疼痛的表现。手指不停地掐动,就像数东西一样的,是风痫;手指无力,不想活动的,是脾气虚。手指麻木而不能动的,是经脉的病变;手臂麻木,活动不灵的,是痹证。手足经常出汗,而且颤抖的,是肝绝;手足筋脉弛缓无力的,是风懿。这些都是察手的形态方面的内容。

如果把形态和形貌的变化综合起来进行诊察,再根据经络的循行部位来分辨疾病的寒热性质,了解病变的部位,然后再结合四诊进行合参,以探求其异同,追溯病因,才能认识疾病的标和本。这样,如何根据不同的病症,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也就知道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