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气色中的生死经
15246100000071

第71章 诊背望法提纲

我曾想:古代圣哲都以背为阳,腹为阴,而最古的贤人又以背为阴,腹为阳,岂不是前后矛盾?但我认为,以身体的刚柔来说,背为阳而腹为阴;以功能的动静来说,背为阴而腹为阳。况且,阳化气而阴成形,所以腹背也可称为阴;阳在外而阴在内,所以腹背也可称为阳。阴阳的道理,以及所概括的事物,是从无穷大到无穷小的,并非是专指某一件事情。

背为胸中之府,背中间的一行是督脉循行的部位;第二行在脊柱两边,距正中线各一寸半;第三行位于脊柱的两边,距正中线各三寸,是足太阳经循行的路线。足太阳经的循行,是从上而下的,这样,部位便可以分为上下。而疾病或左或右,则部位便有左右之别。推而言之,身体的上半部分为阳,身体的下半部分为阴;左为阳,右为阴;皮肤在外为阳,筋骨在内为阴。所以,上下有标与本的不同,左右也有逆与顺的差异。这些诊断的方法,能不深入研究它吗?

背部肿起的,是邪气实;陷下的,是正气虚。背高耸如乌龟的,是龟背;脊骨凸起像锯齿的,名脊疳。脊背溃烂,穿透筋膜的,是形体已毁坏严重,又怎能治愈呢?得了水肿,背部平坦的,为肺已伤,是无法救治的。这是疾病导致的形态的变化。

脊柱强直的,是病在太阳经;身体仰曲如弓的,是病在督脉;后背弯曲,两肩下垂的,是胸中心肺衰疲;颈项强直,不能伸直腰的,是背部的经脉已伤;颈背强直,不能自由转侧的,是肝实;骨枯髓亏,腰脊不能挺直的,是骨痿;呼吸时抬肩的,是胸中有实邪。腰部酸软、疼痛,不能转身的,是肾将衰败。角弓反张平卧,脊柱弯曲的程度,成人可容纳一手,小儿仅可容纳三横指的,无法救治。这是疾病导致的形貌变化。

将以上的各种情况,结合气色比较,注意相同与不同,再参考脉象与症候,分清标与本,就会发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虽然病情变化无穷,但只要胸有成竹,就可以分别作适当的处理了。而且,凡是称为实的,是邪气实;凡是称为虚的,是正气虚。邪气实的,正气往往是或者有余,或者不足;正气虚的,邪气往往是有余,或者不足。一切精深微妙的诊法,都应该建立在综合观察的基础之上,而不仅仅局限于诊察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