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气色中的生死经
15246100000068

第68章 面形分属五脏

我曾经思考面部望诊的方法,不光是明堂五色、面貌五官可以分五脏,面部的形态也有两种划分的方法。

一种是按形体的层次来分,如五脏与五体相合,肝合于筋,心合于脉,脾合于肉,肺合于皮毛,肾合于骨,即筋由肝所主,脉由心所主,肉由脾所主,皮毛由肺所主,骨由肾所主。由此再加以推论,皮肤有厚与薄,润泽与枯槁的分别;肌肉有肥胖与消瘦的变化;脉象有大小、快慢的区分;筋有粗细、弛缓的差异;骨骼有大小、坚脆的不同。总之,超过正常就算太过,达不到正常的就是不及。这些,都可以用来辨别病症的盛衰虚实。这就是形体结构的分法。

另一种是按经脉的循行来划分。督脉从背部正中向上循行,经头部至鼻;任脉从腹部正中向上循行,经下颌绕口到达面部;冲脉的气血荣养嘴唇和口腔;阴阳二脉汇聚于目内眦的精明穴。听宫穴、颧髎穴的所在,属于手太阳经。眉冲穴、五处穴的所在,属于足太阳经。迎香穴、禾髎穴的所在,属于手阳明经。颊车穴、巨髎穴的所在,属于足阳明经。耳门穴、和髎穴的所在,属于手少阳经。前关穴、听会穴的所在,属于足少阳经。由此加以推论,与经络相对应的部位发生病变,凡是肿大的是实,陷下的是虚;肿大的为太过,说明病在外;陷下的为不及,说明病在内。这就是按经络的循行部位的划分。

由此可以触类旁通,小到一根手指,大到整个四肢,其结构层次与经络的划分,莫不如此。

现在根据病症的表现,来探讨病势的发展。比如医书上说的大头瘟病,如果两眼、鼻子,甚至整个脸全部肿起的,是阳明经病变。耳朵前后及额角处肿大的,是少阳经病变。脑后枕部和项部肿大的,是太阳经病变。面部浮肿的,是面风。面部浮肿,常发热,脉象沉滑的,是外受风邪,体内有水湿停聚的风水病。面部浮肿,喘息气逆,鼻涕唾沫多的,是咳上气。面部浮肿,喘息急促,张口抬肩,脉象浮大的,是不治之症。呼吸不利,面目浮肿,鼻子闻不到味,咳嗽吐痰,两胁下胀痛,时喘息不定的,是肺痨。面部和眼睛浮肿的,是阳气虚弱,不能温煦胃腑引起的胃寒。面部浮肿,浮肿向下蔓延到脖子的,是阳气虚弱、气机壅结的阳虚气结证。

营卫二气衰竭,面部浮肿的,是死证。面部浮肿,面色黑枯暗如尘的,也是死证。身体羸弱,咳嗽,脉象却坚实洪大的,是阴不敛阳,元阳暴脱的死证。咳嗽,形肉已脱,并伴有发热,但脉象却细数有实的,也是死证。肌肉消瘦,形体已脱,高热不退的,是死证。两腮消瘦无肉的,是胃虚肉绝。

此外,痘疹、痈疽、麻风、时疫,凡是病症表现在头面的,都可以按部位,分经络,结合面容,参考面色,来辨别异同而判其吉凶。其中,肿起为实,浮肿为虚,怎么解释呢?这是因为形态有聚散的不同,色泽有荣枯的差异。实,就是邪气实;虚,就是正气虚。肿胀而属于虚证的,就是邪气实而正气虚。这个方法也可用于痘疹、痈疽、疮疡等症的判别,其道理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