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气色中的生死经
15246100000056

第56章 诊唇形容条目

观察口唇形态变化的内容,前面已经叙述了提纲,下面还要列举其条目。

唇口发红发肿,是肌肉有热。上唇厚大,下唇细薄的,是腹胀。唇色发白而肿,是脾气将绝。唇舌均肿大,腹泻,大小便带血,足肿的,在九日之内会死,这是肌肉羸弱败绝所致。唇肿,牙齿焦黑,是脾肾二脏精气衰竭。口唇薄而且像在笑,是体内有痈疮。口唇肌肉萎缩变小,像在笑,是膈上有热或腹痛。脾有病,口唇发黄,肌肉萎缩,如果声音言语正常,说明还可以救治。口唇肌肉萎缩,流口水,是脾冷证。患虚劳者,嘴唇肌肉萎缩,牙齿外露的,是死证。

头痛,目眩,易受惊吓,狂躁不安,咽喉疼痛不适,手臂不能伸举,唇吻不能收摄,右手寸、关、尺三部的脉象轻按重按俱实的,说明手太阴肺经和足阳明大肠经邪气盛实。唇吻不能收摄,舌体活动不灵,失音,听力下降,目眩,是病邪侵入内脏所致。嘴唇糜烂,牙齿脱落,是病邪侵犯阳明经引起的牙疳病。

口唇外翻,色黑而无纹理,是脾气衰败。病人如果出现口唇外翻,人中部肿满,在三天之内会死。口唇外翻,人中部肿满,舌体萎缩,是肌肉先死,说明足太阴脾经的脉气衰竭。病人人中部位无凹凸,是平的,说明有胃病。如果肌肉失去濡养,就会松软;肌肉松软,便会导致人中部肿满;而人中部肿满,就会使口唇外翻,口唇外翻便是肌肉先死。

口唇干焦,不滋润,是病在肌肉。口苦、舌体伸缩不利,恶心、呕吐,上泛酸水,胸腹胀闷不适,口唇干焦,是脾脏、气、血津液不足的脾劳病。口唇干焦,是脾脏有热,熏蒸津液所致。下唇干焦的,是小肠的湿热向上蒸腾所致。热病出现口干唇焦,说明病在脾。口唇干焦,晦暗无光泽,是脾热。

胸中烦闷,气喘,肠鸣,口渴,但饮水不多,口唇干,眼目紧缩,易受惊吓,腹泻,大便多为白色,右手寸脉重按无力的,是手阳明大肠经虚寒。寸口脉的脉象微弱无力,甚至感受不到脉搏的跳动,如果误用汗法,则寸口的脉象轻按摸不着,重按脉不涩,病人就会发冷,烦乱不安,恶心、呕吐,口唇干燥,小便不通,大便如烂瓜或者猪脑花的,是由于发汗伤其津液,因此而发生的肺痿。口唇干焦发白,肌肉的纹理变细变小甚至消失的,是阴血不足。病人突然出现口唇干裂,是脾胃精气衰竭的征象。如果脾脏先发病,就表现为口唇干焦晦暗而没有光泽;如果脾的精气先衰竭,就表现为口唇干燥发青而且逐渐干枯,还会出现牙关紧闭,就像如日在中天而反见暮色,是不治的死证。无病的人,如果口唇的色则晦暗无泽,而且干燥,多半会中道夭折,不能尽寿。

妇人到了五十岁左右,数十日腹泻不止,每到傍晚时身体就发热,自觉下腹部牵引不适,手心烦热,口唇干焦的,是带下病,是曾经有过流产,血淤积在小腹所致。皮肤疼痛,口唇枯槁,无汗,是外感邪气侵犯肌肉所致的寒热表证。口唇生疮的,是邪气外出。得疟疾而口唇生疮的,是邪气即将消退,病情即将好转的征象。

嘴唇开裂,牙龈呈青黑色,九窍流血,是中了莽草的毒。口唇与舌头皆破裂,皮肉像烫伤一样起泡,逐渐化脓的,是中了金蚕的蛊毒。全身出小水泡,而且发青发黑,眼睛向外鼓起,舌面生小刺,有水泡鼓起,口唇开裂,腹部膨隆胀大,爪甲青黑的,是砒霜中毒。

病人上唇生疮的,是有虫侵蚀到内脏;下唇生疮的,是有虫在噬咬****肠道。牙龈无血色,舌上尽是白苔,甚至唇内有疮,四肢沉重,困倦乏力的,是有虫病。口唇上像生疮,面黄肌瘦,腹部胀大的,是疳病,并有蛔虫。上唇内侧有米粒大小的疮,心中烦乱不安,疼痛满闷,吐血的,是虫在噬咬较高部位的脏腑;下唇内侧生疮,困倦嗜睡的,是虫在噬咬较低部位的肛肠。

病人口唇抖动歪斜,是风中经络的表现。口唇紧聚,不能开合,饮食难进的,是茧唇。舌体痛如针刺,口唇微微发麻,口唇逐渐收缩变小而不能张开,甚则腹胀肠鸣的,是中了河豚毒。小儿出生五六天,上下唇紧聚,不能张口吸吮乳汁,都被认为是脐风。

以上都是观察唇的形态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