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悟人生全集
15216300000049

第49章 战胜情绪健康发展(11)

如何做个细心人

工作生活当中,如要达到细心的要求,功夫往往在细心之外。首先要集中精力,重视眼前。佛家有一用语,“活在当下一瞬间”,意思是说,我们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不要太多追悔过去,不要沉溺冥想未来,而应全力以赴把握眼前,重视当下所从事的工作和事务,把手下每件事情处理圆满,才能把握生命的内涵,拥有充实愉快的生活。

其次需要排除干扰,稳定情绪。每个人的心理能量都是有限的,如果被过多杂务干扰,心绪烦乱,情绪不稳,我们就容易涣散注意力,就很难做到全神贯注。要真正做到细心谨慎,必然要处理好自身的各种心理困惑,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正所谓“宁静而致远”。

做一个细心的人,关键还在于赋予自己责任,切实用心。任何事情,都是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敢负责任,良苦用心,就可能成就一篇杰作,如果毫不在乎,不当回事,就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只要能够负起责任,油然而生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有可能激发我们全部的智慧,调动我们无穷的潜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细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责任心。

最后,还需要培养兴趣,人尽其才。我们深知,一旦自己对于某事有了浓厚兴趣,常能乐此不疲,流连忘返,也就能够精心钻研、细心考量。如果缺乏兴趣,就容易心猿意马、朝三暮四,难以做到持久的静心、细心,更不可能保持足够的耐心。我们理应认识到自身优势,做自己想做又能做的事情,然后将潜力发挥到极致,才能真正维持住持久的细心。

细心有度

当然,过分的细心,过于严肃认真到了谨小慎微的程度,将会成为各种心理障碍,尤其是强迫症的温床。因为盲目夸大,草木皆兵,会使本来脆弱的神经难以驾驭理性,甚至面临崩溃,因而要把握好细心的“度”,做到灵活性与原则性的完美结合。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粗心的习惯,会带给我们无尽烦恼。我们应当在生活中培养细心的素质,成为生活的有心人,留住更多美好瞬间。细心作为,细心行动,就会让我们收获更多成功与效益,感受更多安全与保障。

驾驭命运

信不信命运好像是一件迷信的事,但生活中因为没有人真的能够每件事都心想事成,所以几乎每个人都不得不承认在自己的努力以外,还有一种神秘力量在左右自己的未来,那种力量就被称为命运。

一个人从一生下来就立即感受到命运的魔力。有的孩子先天畸形、出生在穷困家庭;有的孩子天生美丽、生在亿万富豪之家。这是我们改变不了的。人的一生其实就处在看不见的命运之力和看得见的意识之力的交互作用之中。人的意识之力在绝大多数时候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尽管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天灾人祸,或赢得亿万乐透大奖,但这种命运之力绝对压倒意识之力的情形发生的概率很小。因此,我们不用担心天灾人祸,也不要奢望明天中大奖。当命运的力量完全主导的时候,比如突然的大地震、龙卷风、海啸、飞机失事,人的意识之力几乎不起作用。也正因为此,不管是豪商巨贾,还是各界名流,很多人喜欢求神问卜,希望通过另类接触来解决命运之惑。

其实,人的一生始终挣扎在“人定胜天”的意志努力和“自甘认命”的消极态度之间。人终有一死,从这个角度说,这场意识力量和命运力量的较量,其结局已经设定好了。

正因为“玩不过命运”是所有人生的终极设定,而自甘认命的态度又不符合人心的意志努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寻找一种中和的解决之道。

尽管没有人能够真正完全了解命运的真相,但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命运的波动性,那就是有一阶段运气很好,有一阶段百事不顺。我们很难改变这个命运的波动律,但却可以感应这个波动律,并相应行事。简言之,就是在命运低潮的时候,多学习、多准备,做一个“卧龙”先生,而当命运高潮降临,则要放开手脚,大展宏图。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这样,那么他就与“道”合一,在承认玩不过命运的同时,改而与命运的波动律合作。这个顺道而行的策略就使得个体从被命运压迫的悲情中超越出来,而成为驾驭命运之波的冲浪者。

勇敢地做回自己

快到30岁生日时,林雪忽然开始觉得胸闷,有一种紧张和焦虑的感觉。她想把中学老师的工作辞去,去学自己一直向往的服装设计,但她不敢把这一想法与丈夫商量。丈夫是个很正统的人,一定会说她荒诞。林雪把自己的念头压着,越来越觉得现在的生活和工作不是自己想要的,常常感到胸口堵着,甚至喘不上气来。

林雪的焦虑源于内心的冲突是做自己,还是做别人希望我们成为的人?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自我认同”。自我认同出现问题,即产生心理困扰。存在主义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想弄清“我是谁”,但是很多人却没有勇气去做。

林雪真正害怕的是失去爱,这种恐惧可追溯到童年。孩子做了父母希望做的事情,就会得到父母的夸奖,反之,则遭到训斥。孩子害怕失去爱,于是想尽办法符合父母的期望。

等到长大成家,他们仍然按照妻子或者丈夫的期望生活,导致心理冲突。

每个人只有按自己所期望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内心的焦虑和冲突才会消失。每个人都生活在人际关系中。但是,如果为了关系的存在而牺牲自己的梦想,是不值得的。成长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学会在保持和谐关系的同时,成为自己。

为此,可以先试着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小事情,渐渐地找到做自己的勇气和成就感。也给周围的人时间来适应,当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做自己最想做的改变。第二步是与丈夫沟通,一旦深入地沟通,你会发现丈夫并非不讲道理,一旦你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变得更快乐,丈夫也会更喜欢和你相处。

做什么事都要有激情

据美国《今日心理学》杂志报道,一般人可能认为,成功只需要一个聪明的脑袋,但事实上,对于大多数成功者来讲,聪明并不是第一位的,更重要的是激情与坚守。

激情是坚守的基础

激情对于成功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威尔斯对于“费马大定理”就有着异乎寻常的激情。那种感觉就是非常喜欢、非常激动,因为有了这个东西,才足以让他坚持这么多年而不放弃。

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也有这种感觉,他认为激情是一种意识状态,能够鼓舞和激励一个人对手中的工作采取行动。他的写作大都在晚上进行。有一天晚上,他工作了一整夜,因为太专注,使得一夜仿佛只是1个小时,一眨眼就过去了。他又继续工作了一天一夜,除了其间停下来吃点清淡食物外,未曾停下来休息。如果不是对工作充满激情,他不可能连续工作一天两夜而丝毫不觉得疲倦。因此,激情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它是一种重要的力量。

每次拿破仑·希尔评估一个人的时候,除了考虑才干和能力,还非常看重一个人的激情。因为如果你有激情,几乎就所向无敌了。要是你没有能力,却有激情,你还是可以使有才能的人聚集到你身边来。假如你没有资金或设备,若你有激情说服别人,还是有人会回应你的梦想的。激情就是成功和成就的源泉。你的意志力、追求成功的激情越强烈,成功的概率就愈大。

坚守让激情更持久

另一方面,坚守对于成功者来说更为重要,威尔斯的坚守程度让很多人非常钦佩,正如他所说,自己的脑子是“一根筋”类型的,很少有像自己这样的人。他的一位同事对《纽约时报》说,每1000个数学家中才有1个能看懂威尔斯的研究成果。然而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们指出,他的研究成果并非来自他的大脑,而是他的坚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坚守造就了威尔斯的成功。从一个人坚守的程度可以看出这个人有多大的发展。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做了一项比较有争议的研究,负责人是该大学积极心理研究中心的主任马丁·意·毕·塞里格门。他发现,有耐心的人在学校里一般学习都不错,在工作和其他事情上也能干好。也许是因为他们拥有的激情和责任感,帮助他们克服了困难。他说:“对一般人来说,出类拔萃并非脑袋好使或者性格使然,除非你是一个超天才。如果你没有坚守的品质,你不会比对手做得更好。”

激情与坚守两者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激情会让坚守更持久,坚守反过来会培养更大的激情。如果坚守能带来更高的成就,激情也会随之水涨船高。因此,专家建议,家长有必要让孩子接触一下周围的事物,例如音乐、绘画、体育,等等,看看哪些是孩子喜欢的。帮助孩子们找到他的激情所在,比执意让他学习不爱学的东西或刻意强调他的弱项要有用得多。

如何产生激情

激情是股伟大的力量,你可以利用它来补充你的精力,并发展出一种坚强的个性。有些人很幸运天生就拥有激情,其他人却必须努力才能获得。发展激情的过程十分简单。

首先,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或提供你最乐于提供的服务。如果你因情况特殊,目前无法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那么,你也可以选择另一项十分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把将来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当作你的明确奋斗目标。

如何做到坚守

坚守不是消极地抱残守缺,而是有策略的。心理专家建议在坚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抱有雄心。雄心壮志是不可或缺的。真正坚守之人,可能会立下特别具有挑战意义的长期目标。例如有些人就信心满满地想当美国总统。

自我约束。对于坚守来讲,自我约束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研究表明,长于坚守的人都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他们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坚守是让人们持续不断地做某事,而约束力是让人们不去做某事,例如戒酒、戒烟,等等。因此,对于坚守来说,自我约束也相当重要,能摒弃无关的诱惑。

保持乐观。乐观与否是普通人和成功者之间的重要区别。乐观帮助成功者在遇到困难时仍能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乐观者相信他们最终能获得成功,他们所做的就是不断地前进,做他们应该做的事,不去想过程中的障碍。

现代生活需要精细人

刘先生是一名管理学硕士,他毕业之后被一家德国投资的汽车零部件公司聘用,从事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相关的工作。3个月之后,公司老总摩尔先生突然通知他,说他已经被解聘了,原因是他向老总提交的工作报告和计划书总是潦潦草草,公司不喜欢做事毛糙的人。

与刘先生相反,贾女士仅仅获得大专文凭。5年前,她在上海一家日用化妆品商厦谋到一份工作,5年之后,她已成了这家商厦的副总经理。贾女士成功的秘诀就是说话做事十分精细、认真,从不马马虎虎。她的办公室总是出奇地整洁,要是有人来办公室找她,她总是离开办公桌,在门前迎候客人。客人走时,她也要将其送出办公室大门。贾女士这种精细的工作作风给她带来了成功,也带来了更多的赞美声。

日本一位叫诧摩武俊的心理学家专门从事“好恶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他发现,一个人做事越认真,为人越周到,越容易被人喜欢。相反,粗糙的人总令人感到不舒服。美国一位叫霍华·克莱贝尔的学者通过跨文化比较发现,做事、思维方式和说话越精致周全的民族,越容易创造经济与文化奇迹。他认为,德国人的思维是最精致的,所以德国人能够创造出像奔驰、宝马汽车和莱卡相机这样的精品,才能涌现出黑格尔、尼采、康德、马克思、恩格斯这些大哲学家、大思想家。瑞士人的手指也许是世界上最精致的,所以他们才能够制造出最精确的手表。试想一下,有哪一个粗犷的民族能创造出工业文明的奇迹?民族和种族如此,个人也是如此,一个人为人处事越精细,越容易成功。

有人把现代社会看成是一个精细的社会,这不仅因为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科学技术已经进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还因为人们越来越讲究各种“程序”。这样的社会现实要求人们的行为应符合规范,顺应科学原则和事理的“程序”。假如人们总是大大咧咧,为人处事凭着性子来,很可能要将事情弄糟。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由粗糙向精致发展的过程。现代人的劳动工具、住所、食物、语言等一切都比远古时代的人精致得多。在现代社会,粗犷可能只是人们欣赏的一种个性,但不一定是人们希望的和乐于接受的个性。如果你是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人,要记住:语言、行为粗糙的人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只有精致的人才能较好地适应都市生活。

智力可以后天培养

我们在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常常听到有人说某某“智商高”、“人家不用学,也比咱强”、“这人智商有问题,怎么弄也不成”等诸多听来极其打击自我信心与自尊的话语。有些人在参加应聘、选拔时,还会被要求做一些智商测验,弄得人惴惴不安。智商是天生注定、不可改变的吗?智商高就一定能够事业成功、感情成功吗?

智商高的人未必心理健康

戏剧化的是,实际情形往往与人们的主观想象相反。我们所认同的传统的高智商的人,不过是一个在学习上表现优秀的人,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强,但不一定是一个适应社会、有创造力、有实践力的心理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