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创伤有办法抹去
灾难过后,痛苦的回忆和惊恐的情绪反应会使一些人患上恐惧症,甚至造成记忆和行为的损害。
由德国、以色列和英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以基因为基础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同时也不损害人的记忆能力。
他们发现压力能够诱发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异。在正常环境下,这一基因能够产生一种重要的蛋白质,黏附在神经突触上,参与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但是如果压力持续存在,这一基因就会产生许多属性发生变异的蛋白质,导致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产生过强的生物电信号,这一生理变化在心理上就会引起极度恐惧或者休克。以后,当人们再面临相似的环境,比如能够唤醒不愉快经验的实物、声音、图像或者其他形式的条件反射时,就能够启动这种神经反应,造成诸如慢性疲劳、人格障碍、灾后压力综合征(PTSD)等心理疾病。据估计,美国每年有1500万人被诊断出患有PTSD 或者其他焦虑症。
这个研究小组已经成功地研发出一种“抗感觉”药剂,它能够抑制变性蛋白质的产生,从而使人们见到与灾难有关的实物时,体内发生的生理反应过程受到抑制,进而抑制心理恐惧的产生。
研究人员称,这项研究的目的不是要抹掉人脑对灾难的记忆,因为人脑关于危险情境的记忆对于生存是有好处的。研究的目的是研制一种药,用来阻止那些受过心理创伤的人在回忆不幸经历时体内发生的有害的生理反应。当然,至今还没有药物能够直接针对这一心理疾病的内核,只能就其症状施治。
看喜剧增强免疫力
情绪能够影响疾病,而疾病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笑声和积极的思考让人康复。最近十多年来,科学家用免疫和神经科学的技术对这些在所有文化中都很普遍的现象进行了研究,证明了情绪和疾病之间、精神和躯体之间的联系是确实存在的。
科学家已发现免疫系统是精神与健康之间的重要桥梁。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构成的,它是保卫人体健康的“国防部”,通过执行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来抵御外界病毒、细菌的侵袭。研究表明,脑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即免疫功能受心理活动的调节,而免疫系统的紊乱不仅导致疾病,也与衰老、性格和行为变化有关。生活事件和生活境遇对免疫功能有很大影响,研究发现紧张能事件特别是心理紧张能降低人的免疫功能,增加疾病的易感性。如果人长期处于矛盾、焦虑、紧张状态,会影响体内环境的平衡,从而降低免疫功能,使体内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原的增殖反应降低、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性降低、外周血的白细胞数量减少,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减少。这在老人和住院病人中尤为明显。另有研究表明,情绪消极的人其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的反应低于情绪积极的人。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 是一个重要的免疫指标,它是黏膜表面主要的免疫屏障,是抵御外界病毒、细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这一物质对于心理状态的变化非常敏感。有研究表明,在抑郁焦虑心理作用下,人体SIGA 的分泌受到抑制,而观看喜剧片大笑时可以促进SIGA 生成。
信念、积极平和的心态对调整免疫功能、预防疾病和抗老化有促进作用。通过自我意识调整,使用意境、放松或愉悦想象训练可以防止由紧张引起的免疫球蛋白的减少、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等免疫功能的变化。
适度运动如慢跑、快走、爬山、游泳等也能应对紧张和焦虑,使血液中细胞免疫因子增多,体液和细胞的免疫功能增强,从而迅速有效地消灭体内的病毒和有害物质。
幽默能提高免疫力
随着心理医学理论和临床实验的不断深入,美国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认为,幽默是给自己的心理减压的重要方法。他们认为,幽默是人类特有的,即使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下仍然能享受愉悦的品质。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如果能将幽默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病人的身心健康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幽默能促进人体内有益细胞的运动
“幽默”一词在中世纪的时候指的是人体内一种特殊的液体,人们认为它能够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现在,幽默被认为是人类通过肢体、感情和精神表达出的令人会心一笑的个性特征。许多年来,尽管人们相信幽默与人的精神健康有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但真正将幽默作为心理学课题加以研究,却还是近些年的事情。
1979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诺曼·卡辛斯首次向全球医学界提出了“将幽默作为一种疗法,为心理病人减压”的观点,并且开始付诸实践。他认为,既然人们都承认消极的精神状态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那么,反过来也是成立的。他相信那些压力太大或紧张过度的病人只要时常微笑,就能重新体验到愉悦、希望、自信等积极的情绪。为此,卡辛斯12年前就在加州大学医学院行为医学部成立了幽默研究专家小组。卡辛斯发现,压力能给人的身心带来不健康的影响,比如血压升高、肌肉萎缩、免疫力下降等,而幽默带来的微笑能引起完全相反的变化。
其他一些医学专家的研究也基本证实了上述结论。美国洛马林达大学医学院的两位免疫学专家伯克和斯坦利发现,人在笑的时候能够促进体内有益细胞的运动,从而抵御由压力引起的免疫力下降现象。
哈佛大学的洛克博士发现,人类如果对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不能适应,并因此导致压力太大、焦虑过度等精神状态,其体内有益细胞的数量就会大量下降,而那些面对恶劣环境仍能保持乐观心态的人,体内有益细胞的数量基本没有变化。
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的医学专家们曾对面临期末考试的学生做过大规模的免疫系统功能实验,得出了类似结论。
加拿大安大略大学医学院的实验也表明,人类在观看幽默电影时,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比情绪低落或平稳时高出许多。这些研究都证明了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的关系。
目前,这一研究领域正在成为新崛起的“精神免疫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学科的宗旨就是要找出人类感情和免疫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临床提供实用的手段。
幽默疗法在西方医学界盛行
尽管美国也有一些医学专家对幽默能促进身心健康的说法表示怀疑,但“幽默疗法”在医学界逐渐盛行起来,并日益得到病人的认同与配合。
目前美国许多著名的医院都聘有“幽默治疗师”。病人在接受手术或药物治疗期间,如果愿意采用“幽默疗法”,主治医生一般都乐意批准。
专家特丽莎·麦克耐尔表示,“幽默疗法”并不是常人想象的仅仅是讲笑话、看卓别林电影那么简单,其最终目的是要让病人在笑声中建立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提高免疫力,远离病魔。麦克耐尔本人是一位出色的医生,她对“幽默疗法”充满信心,“我每天给病人开药、安排他们做高科技检查,但最让我有成就感的时刻,还是病人听了我的笑话后放声大笑的那几秒钟”。
如何培养幽默感
幽默感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以下几个要领仅供读者参考。
领会幽默的真实内涵,幽默不是油腔滑调,也非嘲笑讽刺。可以先学着机智而又敏捷地指出别人的缺点或优点,在微笑中加以肯定或否定。记住:只有从容、平等待人、超脱、游刃有余、聪明透彻,才幽默得起来。扩大知识面。幽默建立在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惟此才能做到谈资丰富,妙言成趣。乐观对待现实,练就宽容心态。幽默与宽容、乐观是亲密的朋友。培养深刻的洞察力和机智、敏捷的思维能力。只有迅速地捕捉事物的本质,以诙谐的语言及时地表现,才易使人产生轻松的感觉。
睡觉能带来灵感
现代研究发现,深层睡眠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人在梦中解决白天想不通的难题。
德国研究人员利用3组学生进行了一项和记忆力相关的测试。测试的内容是将一组8个数字组成的序列按照一定规则转换成一组新的数字序列。学生可以通过3条途径完成这一任务。研究人员将其中两种直观但烦琐的转换规则告诉了两组学生,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去发掘第3种方法。第3种未被公开的方法其实是最为有效的一种,但要发现这种方法却不是那么容易。研究人员将以上内容对两组学生进行了训练和第一次测试,然后在8小时以后进行了第二次测试。
在这8小时的空闲时间内,第一组学生睡了一觉,醒来以后,有60%的人发现了第3种规则。而丝毫未睡觉的第二组学生,只有22%找到了第3种规则。
最后一组参加测试的学生也睡了8个小时,但事先研究人员没有对他们进行任何训练,学生们对3条规则一无所知。他们醒来后谁都没有发现任何转换规则。这一结果表明:睡眠只对已经存在于脑中的记忆和信息进行再加工,并激发创造性的灵感,但它不会无中生有,你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就不会有答案。研究还发现,失眠和生理节奏对记忆的创新功能没有任何影响。科学家们虽然还不清楚到底是大脑中的哪一块区域在睡眠过程中突然激发人的创造思维,以及它发生的机制,但科学家确信,这种突然的灵感激发和深度睡眠有关,而深度睡眠时往往会做梦。
不管这种现象的原理是什么,如果你有大考临头,或有什么难题久久不能解决的话,不妨先美美地睡上一觉,醒来之后也许会豁然开朗。
音乐让老人不再痴呆
有一位82岁的多克先生,患了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随着病情发展,他越来越严重地把自己禁锢起来,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与人交谈。可是,当他参加了一个当地歌唱小组的活动后,这一切都改变了。他的太太琼说,唱歌发挥了作用,因为他逐渐走出自己的小天地,个性开始改变,也开始与人交谈了。
音乐治疗作为一种配合老年病治疗和延缓衰老的形式,在发达国家开展得十分普遍。在美国西部的老人院里,音乐治疗师最受欢迎。这些80~100多岁、全部坐在轮椅里的老人,每个都乐呵呵地握着特殊的乐器——只有一个单音的“音块”,按治疗师事先编排的曲调击打着。治疗师指向哪个老人,哪个老人就击一下“音块”。钟琴般的美妙旋律,在老人的击打中流出。老人们个个集中精力,等待着治疗师点给自己的节奏,并摇晃着身体配合音乐的律动。一曲奏完,个个脸上现出愉快和满足的表情。医院的护士介绍说,这些老人平时失去了行动能力,一切只能被动地听从别人,依赖别人、只有在音乐治疗中才能主动地发挥自我,所以这是老人院最受欢迎的治疗形式。
心理学研究显示,音乐活动是极为有序的行为,有助于协调身心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音乐能超越意识直接作用于无意识,因而对老年痴呆症患者来说,音乐治疗是一种既行之有效,又容易被患者接受的方法。
那些没有患上老年痴呆的朋友,要正确对待衰老,主动取得家庭和晚辈的理解和体谅,并安排尽量丰富的生活内容,积极参加音乐活动,诸如唱歌、演奏乐器、舞蹈活动等。
散步能消解不良情绪
我居住的小区里有一对老夫妇,他们每天晚饭后都要沿着小区后面的河边散步,差不多要一个多小时才回来,寒暑不避,风雨无阻,每天如此。
他们俩都年过七旬了,看上去却像是60岁左右的人。闲聊中这对夫妇告诉我,他们自结婚那天起就养成了散步的习惯,对散步的好处有切身的体会。他们觉得散步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可以增进夫妻感情,愉悦人的身心。
科学研究表明,散步这种简单易行的运动不仅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心脏病、骨质疏松,还可以有效地促进情绪障碍消除,改善抑郁、焦虑、悲伤、愤怒等不良情绪,使人心情平静,胸怀开阔。
散步有很多不同的叫法,北京人把散步叫“遛弯儿”,陕西人则叫“转”,而江浙人说的最形象,叫“放野眼”。所谓“放野眼”就是自由地、随随便便不加任何限制地使用自己的视觉,这与我们平时有目的地,甚至是强迫性地看东西大不一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心灵表达的途径之一,眼睛自由了,心灵也跟着自由。
研究人员发现,散步时人的心理有如下变化。
视野变得开阔。视觉接受的信息丰富,有利于人的认知发展和心理空间的扩充,正所谓“耳不可无听而聪,眼不可无视而明”。耳聪目明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可以使人从过度关注自我的自恋状态摆脱出来,将注意转向外部世界,从而使人的性格更加完善。
大脑内会产生一种叫β-内啡肽的神经生化物质。它不仅可以使人心情愉快,还会使人变得积极向上、精力旺盛。相反,喜欢静坐的人和经常生气的人大脑内则缺乏这种神奇的β-内啡肽。
看来散步的确是一种奇妙的运动。既然如此,赶快穿上休闲鞋,散步去吧!
用心理游戏治疗早泄
一位早泄患者说在做爱过程中他感觉强烈,可总在妻子激情洋溢时“先行一步”。他试过双层避孕套、捏停术、冷热水交替浸泡,都不能奏效。
每次做爱他都被妻子性感的身体所激动,可是达到高潮的瞬间,他的快感就被自责塞满了。婚后几年来一直如此,妻子好像对此已不抱希望。
喜欢依赖的男人突然被女人依赖
在性行为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男方一触即溃,迅速土崩瓦解。有些男子总是以为性能力与生俱来,不可改变,一旦这方面出现问题,就以为无可救药,因而自卑得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