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拖拉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种源自童年的行为习惯。儿童生来就有喜新厌旧的本能,对于新鲜、刺激的东西,儿童会很关注;对于枯燥平常的事,儿童自然逃避。做父母的如果没有帮助孩子养成先做正事后玩耍的习惯,那么孩子长大成人以后依旧先玩耍后做正事。但是如果家教过严,也会导致拖拉现象。在重压之下的孩子往往只能采取消极的态度对抗父母。等到成人之后,他们对正事也照旧拖拉,因为在其潜意识里面,这是对父母权威的反抗。近年来中国有相当多的音乐神童被送到国外深造,却有很大一部分半途而废,无法完成学业。原因是不少音乐神童都是在父母的重压之下被迫学习音乐的,等到了国外,没有了父母的监督,隐藏在潜意识中的反感自然显现出来,对每天必须做的音乐练习采取拖拉的态度,久而久之,就走向了平庸。
事实上,父母的杰出本身也能对孩子构成一种压力,养成他们拖拉的习惯。心理分析大师荣格有一次给他的一个病人释梦。那个病人说自己做了一个恐怖的梦,他在梦里把自己最敬爱的父亲杀死了。醒来以后,无法理解这个梦,因为他的父亲在各方面都几近完美。荣格在了解了他的情况后解释道:他在潜意识里面一直把父亲作为赶超的偶像,但因为父亲实在太杰出,他在面对父亲时,总感到自卑和无望赶超,于是解决这种压抑的最直接方法就是在梦里把父亲杀死。这种情形在那些名门世家常可见到——一个做事认真守时的富有父亲却有一个拖拉无序、一事无成的孩子。有趣的是,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讲,感到无法超越父亲的完美成就而自暴自弃的孩子,正是用自己的失败形象成功地达到了破坏父亲完美形象的目的:父亲至少在培养孩子上是无能的。对于成年人来说,拖拉作风的形成还与个体的自主意识、身体状况以及和群体的互动有密切关系。虚弱的身体为拖拉作风提供了最有力的遁词。只要一句“我身体不舒服”,人们就可以逃避按时完成任务的责任。生理上的虚弱给拖拉提供了合理的借口,因而有些人在潜意识里希望继续维持生理虚弱的状态,结果导致更拖拉。现代社会是一个强调竞争的社会,但由于人性中的惰性和妒忌心,当一个人在一个群体中准时和高效地完成任务,他就给那个群体带来了压力。群体就会以各种方式给那个出类拔萃者发出警告。那个出头鸟如果知趣,顺应群体的习惯,学会拖拉作风,那么他也很快可以得到群体的认可。如果他不知趣,继续一马当先,那么群体会把更多的脏活、累活给他做,让他承受不公的群体压力。
此外,工作不理想也会引起拖拉作风。如果你不幸选错行当,辛辛苦苦、勤勤恳恳也无法达到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水准,现实生活的重压也会使得你反思自己的生活风格。有不少人会对自己失望而变得自暴自弃,转成行事拖拉的风格。
改变做事拖拉的习惯,第一要做的就是搞清自己的潜意识情结,当你解决了和父母的互动问题以后,导致你做事拖拉的心理根源也就消失了。
但是,做事拖拉的习惯并不会马上消失,因为这已成为你生活的一种习惯和风格,所以必须设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逐步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可以把生活中常拖拉的事罗列出来,按照它们对你生活的重要性排序。先从最重要的事改起,逐步改进其余,直到养成不再拖拉的习惯。
发火,男人哭泣的方式
现代社会,男人似乎总是活得很风光,但实际上也很累。在美国,男人自杀的可能性是女人的4倍,但只有一半男人被诊断出抑郁。这说明,许多男人的抑郁并非表现为悲哀、内疚、退缩等常见症状,因此被人们忽视了。
与女人相比,男性抑郁症患者更多表现为:鲁莽、酗酒、吸毒、超速驾驶、喜欢对质。他们不像抑郁症女患者对自我过度怀疑,他们更喜欢欺侮、吓唬和把过错归在他们周围人身上。对许多男人来说,发火是对内心痛苦的掩饰,表达了想控制而非受控的愿望。美国波士顿市麦克林医院男科中心的心理学家威廉·波莱克认为,发火,是男人哭泣的方式。
比如有一位非常普通的工人,他工作非常卖力,经常加班,他说他在工作时特别急躁,更容忍不了同事们絮絮叨叨地谈家里的事。每天晚上,他都喝得醉醺醺的。他承认,自己在女人和朋友眼里,是个非常古怪的人。他还有胃痛和皮疹。他说,男人如果表现得很伤心,会很难堪。在他身上,伤心和疯狂没什么区别。现代社会认为,眼泪与懒惰是男人的大忌。在男人眼里,抑郁就等于脆弱、羞愧、无能,这让一个男人显得特别没有男子气概,等于丧失了自我。
于是,一些心理学家呼吁重新界定抑郁的症状,制订一个专门针对男人的抑郁症状表,比如狂妄与虚张声势、一个人独处时又容易哭泣,超速驾车,冒不必要的险,面对爱人时,一点小事就引发无名怒火等,都应该是男人抑郁的特有表现。一些成功男士,比如政客、体育明星、企业总裁公开承认,他们确实有这样的问题。
容易发火的男人首先要做的是倾听,听听爱人和最亲密朋友的反应,她们往往最早觉察到你的情绪变化。如果读者身边有这样的男人,也要提醒他们,并告诉他们抑郁是人人都可能有的情绪,督促他们去看医生。
害羞也是一种病
害羞作为人类的基本情感,直到20世纪前,一直被作为一种美德受到颂扬。无论是荷马、卢梭,还是波德莱尔,都为害羞写过不少华丽的篇章。然而,现在的美国和英国,已经把害羞列入现代病的行列,并且研制了治疗害羞的药物,出售给害羞的人们。
害羞会发展成社交恐惧症
一般来说,小孩子比大人容易害羞,女人比男人容易害羞。一见生人就脸红,脸一红就爱出汗,心跳也加快,不敢面对大庭广众说话,演员登台时怯场……凡此种种,都是属于害羞的范畴。有些害羞是正常的,也是暂时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减轻和消失,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不会造成不利影响。但是过于害羞,如害怕上公厕,不敢进公共浴池,不敢与陌生人说话,整天闭门不出,那就变成社交恐惧症了。心理学家米歇尔说,害羞与社交恐惧症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据1992年的一项调查表明,60%的法国人都承认自己害羞。另一项由流行病学专家提交的研究报告显示,真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大约有120万~300万,约占法国总人口的2%~5%。法国的害羞症患者现在达到了五六百万人。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已经成为法国医疗部门的难题。
害羞阻碍人们扩大社交范围
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揭开害羞病的生理原因,但有研究提出它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害羞的人有共优点,如处事谨慎,为人谦虚,不锋芒毕露,少惹是生非。但是,他们往往缺乏开拓和进取精神。害羞给他们的学习、工作、社交带来了不利影响,甚至成为升学、求职和晋升的障碍。
让·皮埃尔是一个技术员,他工作干得很出色,也有晋升的机会,但因他太害羞,不善于向公众表达自己的设想,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许多机会与自己擦肩而过。后来,为了逃避现实,他在家里泡病假,最后竟被公司解雇。
害羞有时还会给人造成非常尴尬的局面。弗朗索瓦丝出版了一本小说,在为她举行的庆功会上,人们接连递给她橄榄吃,她不好意思拒绝,又不敢当着众人将核吐出,最后无奈地将12枚橄榄核吞进肚里。
害羞的人未婚和失业的比例都比较高。他们害怕接触异性,又不善于交际,当然找对象就困难了。害羞最容易发展成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