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王之约”——诸侯反秦的一道分水岭
陈胜首义导致天下大乱,秦始皇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统一帝国被一朝打破,华夏大地重新恢复了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当年楚南公的谶语此间成为现实:陈胜率先恢复楚国,并成为这场反秦运动的中坚力量。之后,虽然陈胜被人杀害,但他的继承者们却一个个粉墨登场,去延续复兴楚国的事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乃是故楚王的孙子芈心——一个落魄民间的牧童,在时局的召唤下,走向历史的舞台。
牧童出身的芈心,被项氏扶立为楚怀王。纵观他的一生,最有名的建树当属“怀王之约”,也叫“彭城之约”。
“怀王之约”的出台,可以视为诸侯反秦战争中的一道分水岭。自此以后,起义军内部基本结束了相互攻伐的局面,天下诸侯同仇敌忾,一致对秦。
本章讲述的乃是“怀王之约”的来龙去脉以及伴随着这个约定而发生的一系列大事。
一、楚国的第三次复立
通过对本书前面部分的阅读,大家已经知道,自陈胜首义以来,楚国已曾两次复立——第一次是陈胜自立为“张楚王”,第二次是秦嘉扶立景驹为“假楚王”。
然而,这两次复立均是以某位人物的称王作为标志,仅仅只具象征意义,只有第三次复立——即楚怀王芈心的上台,才稍稍具有一些正统性和相对广泛的认可度。
假楚王景驹的覆灭
前一章讲过,刘邦在丧城失地、内外交困的境况下,准备前往投靠假楚王景驹,欲商谈借兵攻打丰邑之事,以报雍齿的反叛之仇。途中,刘邦偶遇了以“王者师”自诩的谋士张良,心情聊以得到安慰。
到了留县,刘邦等人拜见了景驹及掌控景驹的实权派人物秦嘉。正欲商谈借兵之事,却闻章邯派别将司马夷率兵来犯,并已攻下先前已被起义军占领的相县(治所在今安徽睢溪县西北),兵至砀郡(治所在今河南永城东北)。
形势紧迫,秦嘉令大将东阳宁君魏速与刘邦共同迎战司马夷。双方交战于萧城(今安徽北端)之西,结果魏速、刘邦战败,两人只得退守于留县,砀郡落入司马夷之手。
经过一番休整之后,魏速、刘邦再度出兵反击司马夷。这次的局面大为改观,起义军在三日内攻克砀郡,得降卒五六千人。曹参、樊哙、周勃等人在此战中立下功劳:樊哙一人斩首十五级;曹参率兵连下狐父、善置、下邑和虞城;在攻打下邑(今安徽砀山县)时,周勃则第一个登上城墙。
此次战役使刘邦的部队真正受到战斗的洗礼,丰富了作战经验,也打出了一些军威。刘邦见部队实力大增,决定向雍齿报一箭之仇。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三月,刘邦下令攻打丰邑。丰邑百姓全力支持雍齿固守城池,任凭对方攻打,丰邑始终屹立不动。刘邦无奈,只得屯兵于丰邑城外,另谋良策。
乱世之际,局势瞬息万变。就在刘邦围城攻打丰邑之际,周遭局势又发生了变化。笔者在第六章曾经讲过:项梁指使侄儿项羽杀掉会稽郡守殷通自任郡守,而屯兵会稽的广陵人召平假托陈胜王命,封项梁为上柱国,令其引兵西向攻秦。项梁与项羽率领八千子弟渡江西进,沿途又有陈婴、黥布等人加盟,兵马迅速发展到六七万之众。时间进入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四月,项梁下达了攻打彭城的作战命令。
擅立景驹为假楚王的秦嘉闻报,大吃一惊。在秦嘉看来,彭城眼下虽为秦军占据,但他觉得这座城池早晚必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岂容他人觊觎!于是,秦嘉提前在彭城以东摆下兵马,企图趁项梁之军立足未稳之际,消灭这个隐患。
同为反秦义军,项梁见秦嘉竟然举戈相向,不禁大怒,他慷慨激昂地对将士发表了战前动员演说:“陈王(陈胜)首起义兵,战事失利,生死尚未知晓。而今秦嘉背叛陈王,竟敢擅立景驹为楚王!此等大逆不道之贼,诸君与我共诛之!”言毕,项梁号令进攻。以项羽、黥布之神勇,项梁、陈婴之韬略,秦嘉如何能够抵挡?两军交战,秦嘉大败,领着残兵一直败退至胡陵。
项梁大军追到胡陵,秦嘉回军再战,当场阵亡,其麾下兵士全部投降了项梁。假楚王景驹逃到大梁(旧魏国国都)附近时,也被人杀死。
项梁兼并秦嘉余部,声威益壮,于是进驻胡陵。此间,秦朝大将章邯趁义军内讧之际,亲率大军星夜奔袭而来。项梁命偏将朱鸡石、余樊君二人领兵迎敌。两军大战于栗县,起义军不敌秦军,余樊君阵亡,朱鸡石败归胡陵。项梁怒杀朱鸡石以正军纪,尔后,自引大军东向攻占薛县。
在此期间,刘邦率军围困丰邑,正值久攻不下之际,忽闻项梁杀掉秦嘉,兵进薛县。刘邦便与诸将商议对策,张良等人认为,眼前的形势是:景驹、秦嘉这座靠山已倒,前有丰邑不拔之困,后有章邯进逼之忧,项梁实力强大,应趁其初来乍到之际,主动拜访,以示归附,并向其借兵攻打丰邑。
刘邦认同这个策略,令张良统军继续围城,自己只带着数名随从前往薛县拜见项梁。项梁此前也曾听说刘邦之名,今见其主动来投,心中高兴,当下慨然借给刘邦五千兵马,助其攻打丰邑。
有这五千生力军相助,刘邦军队士气大振,昼夜攻打,三日后丰邑城破,雍齿带着亲信徒属逃往魏地。刘邦入城之后训诫城中的父老乡亲,犒劳将士,然后遣所借兵马还薛,同时派人向项梁报捷。时间进入秦二世二年五月,项羽这边又传回了平定襄城(今河南襄城县)的捷报,形势对项梁而言,十分有利。
关于襄城战役,这里交待几句:此次项梁派项羽攻打襄城,因秦军拚死固守,起义军伤亡很大,项羽攻破城池后,下令将将被俘秦军全部坑杀(活埋)泄愤。从此之后,项羽生性残暴的恶名便开始四下传扬。
牧童芈心被扶立为楚怀王
在捷报频传期间,项梁已获得陈胜被害的确切消息。陈王之死,这对起义军而言是一件大事,于是,项梁召集各路起义军首领到薛县议事。刘邦接到通知,连忙带着张良赶赴薛县。
项梁见众首领聚齐,开门见山地摊开议题:“陈王确已身死,国不可一日无君,诸位以为何人可立为楚王?”众人听后议论纷纷,有人乘机献媚,称项梁乃名将之后,文韬武略,合为楚王。项梁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座中有位老者名叫范增,年逾七十,居剿(今安徽巢县西南)人氏,一介平民,为人多谋善断,富有奇计,不久前刚刚投奔到项梁麾下,任重要谋士。这个场合他站出来发表观点:“陈王失败理所当然!其原因在于:秦灭六国,楚国最是无辜,自从楚怀王入秦被扣,死在秦国以后,楚人至今仍然怀念他,楚国的南公因此还曾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话。陈胜首倡起义,不扶立楚王后代,却自立为王,当然不会长久。今将军您起兵于江东,楚地蜂拥而起的将领都争相归附于您,这是因为您家世代皆是楚国的将领,大家都认为您能重新扶立楚王后代的缘故啊!”
项梁认为范增所言有理,当即下令寻找楚国王室后裔。楚怀王有个孙子,名字叫芈心,此间已流落在民间替人放牧。几经波折之后,心被项梁所派之人找到。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项梁扶立心为楚王,并沿用他爷爷“楚怀王”的王号,其用意在于顺应百姓的心愿,以此唤起民众对故国的感情。同时,任命陈婴为上柱国,赐封五县;项梁自号为“武信君”,掌握实权。
新楚国定都于盱台(治所在今江苏盱台县东北)。这是楚国继陈胜自立为张楚王、秦嘉扶立景驹为假楚王之后的第三次复立。由于楚心的故王室血统,故尔是楚国民众认可度最高的一次复国活动。
在复国仪式上,除了项梁自号“武信君”,陈婴被封为上柱国之外,黥布也被封为“当阳君”,而斩杀庄贾并安葬陈胜的吕臣却不受重视。这是因为陈婴、黥布皆早已投奔项梁并颇得其信任之故,而吕臣等人则颇有外家臣的味道。此次捞到实惠的还有张良,他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项梁帮助复立了韩国,并扶立韩国贵族后裔成(“成”乃人名)为韩王,韩王成又封张良为韩国司徒(职位相当于丞相)。至此,战国时代“七雄”中的六雄——齐、楚、燕、韩、赵、魏,至少在名义上全部重新挂牌开张。
项梁之所以愿意为张良帮此大忙,乃是因为张良以前曾对项梁有过救命之恩。前文说过,项梁曾经杀人后隐匿于吴中,这件事就是张良托吴中的朋友帮忙办妥的。为报答张良当年的恩情,项梁在帮助韩国复国之后,另外还借给韩国千余兵马,由张良率领去收复故韩国的地盘。
为了韩国的复国大计,张良只得向结交不久的刘邦道别。尽管刘邦心中难舍张良,然而,自己出身寒门,虽已起兵,却兵微将寡,在残酷的现实环境中尚须依附于项氏生存,他有什么资本去挽留眼前的这位“王者师”?人家王族后裔的韩王成眼下才是张良心中的“王者”!刘邦怀着满腹惆怅,与张良依依惜别。
二、“怀王之约”的由来
韩国的复国,标志着战国后期“六国抗秦”的格局已完全恢复,而反秦的盟主依然是楚国。不过,当下诸侯联盟阵营的形势却丝毫不容乐观,在秦朝军队的反扑下,不久之后项梁战死,接下来又经过一系列重大变故,各地义军才终于迎来了“怀王之约”这一历史性的转折。
项羽斩杀李斯之子李由
秦朝大将章邯在击败陈胜之后,认为楚地威胁已经解除,遂调整战略,引兵北攻魏国。魏相周市求援于楚、齐,齐王田儋亲自率领兵马救援,楚国武信君项梁也令族人项佗率兵前往。双方大战于临济,秦军胜,田儋、周市阵亡,魏王咎引火自焚。
田儋兵败被杀,余部由田荣率领,败走东阿。齐人另立齐国末代君主田建之弟田假为齐王,定都狄城。魏王咎之弟豹(“豹”是人名)跟随项佗逃到楚地,向项梁求助,项梁借千余兵马让豹自谋发展。
秦军乘胜追击,兵略齐地,围田荣于阿城(治所在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田荣见秦军势不可挡,慌忙派人向项梁求救。此间,项梁正率兵攻打亢父(治所在今山东济宁市南),接到田荣求救,当即命令项羽、司马龙且二人,率兵星夜兼程前往阿城救援,与秦军大战于东阿城下。
秦军主帅章邯自统兵以来鲜逢对手,今日却遭遇劲敌,短兵相接,险些命丧于项羽之手。此间,田荣亦率军从城中杀出,两面夹击,秦军大败。章邯奋力杀开一条血路,率部向濮阳(治所在今河南濮阳市西南)方向逃去。
东阿之危即解,田荣暂时松了一口气,引军兵临狄城,驱逐齐王田假。田假逃往楚国,丞相田角则逃到赵国投奔弟弟田间。田荣遂立田儋之子田市为齐王,田横为将军,自任齐相,总揽齐国实权。
当项羽、司马龙且与秦军章邯大战东阿之际,项梁率黥布、刘邦等部队已攻克亢父。此间,项梁听说章邯已败,遂令大军乘胜追击。刘邦所部连取陈县、濮阳、甄城等城,樊哙在攻打濮阳的战斗中独自斩首二十三级,并率先登上城头,立下大功。章邯又丢失了濮阳,继续西逃。
项梁见章邯连吃败仗,认为此乃灭秦良机,便约齐国出兵共同西向,追击秦兵。孰料,此前还因楚军帮助解救东阿之围而对项梁感激涕零的田荣,此时竟然拉下脸面,对项梁派去的使者说道:“除非楚国诛杀田假,赵国诛杀田角和田间,否则,齐国绝不发兵!”
项梁听了使者的回复,十分仗义地说:“田假曾是齐国之王,他于失意之时来投,我怎能忍心将其诛杀?”
与项梁一样,赵国也不愿意以诛杀田角、田间的不义之举去同齐国做交易。于是,齐相田荣果真不发一兵一卒去共同追击秦军。如此一来,仓皇逃窜的秦军因为义军的内讧而得到喘息机会,惯于用兵的章邯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抓紧整饬余部,重新夺回了濮阳。
项梁无奈,只得靠楚国一家的力量与秦军单打独斗。他兵分两路:令项羽、刘邦率兵攻打城阳(今山东省鄄县);自己则亲领大军西追秦军。
这是刘邦第一次与项羽联手作战,在这次战斗中,他亲眼见识了项羽的勇猛,也目睹了他的残暴:打下城阳之后,项羽不顾刘邦的劝阻,率领部队大开杀戒,导致城阳城内尸横遍野,血流成溪!刘邦无法制止项羽的屠杀,只能摇头叹息。
攻下城阳以后,项、刘大军转而攻打定陶(治所在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北)。驻守定陶的秦军素闻项羽恶名,既然降亦是死,索性就全力抵抗。项、刘大军久攻定陶不下,只好绕道西向,攻打雍丘(今河南杞县)。秦朝三川郡守李由亲自引兵拒敌,于两军阵前被项羽所斩,秦军大败。楚军攻克雍丘,旋即进攻外黄。
关于被项羽所杀的这位三川郡守李由,此间特别交待几句:他是秦国名相李斯之子,李斯乃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氏,青年时代曾为小吏,史书记载有他的“厕中之鼠与仓中之鼠”之高论,其观点是:同样为鼠,厕中之鼠食不洁之物,居污秽之所,瘦小胆怯;而仓中之鼠居大厦之中,饱食积粟,不畏人犬。李斯曾就此大发感慨,说人其实就和鼠一样,是否能有作为,全凭所处的环境决定。
为了使自己能够象仓中之鼠那样幸福无忧,李斯先是投身秦相国吕不韦门下做食客,后又被秦始皇任命为丞相,曾在秦灭六国及之后的国家政治改革中,建树丰功伟绩。
然而,李斯晚节不保。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东巡的路上,随行的李斯贪恋禄位,与奸宦赵高合谋矫诏扶助胡亥登位。胡亥登上秦二世皇位之后,严施酷律,倒行逆施。李斯身为丞相,非但不予劝谏,反而助纣为虐。
阴谋家赵高为了独揽大权,先是架空皇帝,后又设计铲除李斯,寻机以谋反罪将李斯下狱,却畏惧李斯之子——三川郡守李由手中的兵权,迟迟不敢将李斯杀掉。
此间,李由被项羽所杀的消息刚刚报到咸阳,赵高随即捏造了李由通敌的罪名,上奏秦二世。昏庸的胡亥立即下令腰斩李斯,夷灭三族!同时任命赵高为丞相,朝中之事皆由赵高决断。可叹殉国尽忠的李由,至死都不知道家中所发生的惊变!
项梁之死
就在项羽、刘邦率领的这路大军破城阳、攻定陶、战雍丘期间,项梁所率领的另一路大军与章邯的秦军也激战正酣。
项梁先是与章邯大战于濮阳东郊,章邯大败,退入濮阳城内坚守不出。项梁见濮阳城池坚固,急切之间难以攻下,遂移师西北,攻打刘邦、项羽久攻不下的定陶,在定陶城下大破秦军,占领了定陶。
楚军接连胜仗,并斩杀了秦朝丞相李斯之子李由。作为楚军总指挥,项梁不禁滋生出轻敌之意,不再把退守濮阳的章邯放在心上,而是日夜宴乐。
项梁军中有个谋士名叫宋义,曾做过原楚国令尹(相国)。他见项梁面有骄色,便劝谏道:“我听说打了胜仗之后将领骄傲,士兵怠惰,一定会遭遇失败!如今我军士兵已有些怠惰,而秦兵却在增加,我很替将军您担忧啊!”
对于宋义的这番忠告,项梁非但不听,反倒觉得耳畔有这种声音鼓噪,十分讨厌,便借故让他出使齐国。
宋义在去齐国的途中,迎面遇到齐国过来的使者高陵君。宋义问道:“您是去见武信君项梁吗?”高陵君点头称是。宋义说:“我认为武信君必遭败亡,您若缓缓而行或可避免一死,快去则难逃灾祸!”高陵君连连称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