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果如宋义所料,秦政府在接到章邯的告急文书之后,急令各地秦军驰援濮阳。秦军兵源得到补充之后,章邯率领这支生力军向楚军发动突然袭击,于定陶城外大破楚军,武信君项梁在此役中战死。可惜一代名将,就这样败在了一个“骄”字上!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项梁战死于定陶。此间,项羽与刘邦正驻军外黄攻打陈留,同样是久攻不下。两人在得知项梁军队被秦军击破之后,担心士气受损,便与吕臣的军队合兵一处,向东撤退。刘邦驻军于砀(治所在今安徽砀山县南),项羽驻军于彭城之西,吕臣驻军于彭城之东,黥布等将领亦率残部驻扎于彭城之郊。几支军队互为犄角之势,以保卫刚刚作为楚国国都的彭城。
楚怀王芈心接到楚军大败定陶、项梁战死的报告,十分恐惧。几经商议,下令将国都从盱台迁至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并对楚军的指挥权进行调整:任命吕臣为司徒,吕臣之父吕青为令尹;任命刘邦为砀郡长,封武安侯,统领本部兵马及砀郡地区的所有军队;将项羽、吕臣二人的部队划为自己的直属部队,任命宋义为上将军,作为这支部队的统帅,项羽为次将,封长安侯,号鲁公,范增为末将。
此番楚军指挥权的调整,个中大有学问:楚怀王芈心本系项氏扶立,以前项梁独揽实权,怀王芈心的位置不免有傀儡之嫌。如今项梁战死,怀王芈心便趁机将项、吕两军合并,名义上作为国家的直属部队,实则意在令吕、项二将相互牵制。同时,吕氏父子的职务和实权都远远大于项羽,并且,吕臣、宋义恰好又是曾被项羽的叔父项梁所冷落之人。怀王芈心如此安排,其压制项羽的用意十分明显。
此外,刘邦原本只是依附于项氏的一支县级地方武装,仅仅半年时间,便一跃而成为楚国的一根台柱;宋义也不过是项梁手下的一介谋士,战争中并无尺寸之功,仅凭定陶战役期间曾向项梁所献的一条未被采纳但被事实验证的建议,楚怀王竟然封他为上将军,成为战功赫赫的项羽的顶头上司,这是何等的不公平!
楚怀王芈心本是替人牧羊的一介牧佣,若非项氏扶立,他哪里会有今日的荣华威仪?如今,项梁尸骨未寒,就过河拆桥,恩将仇报,抑项之举竟然来得如此迫不及待!这等竖子小人,日后被项羽所杀,想想也不冤屈。
对于楚怀王芈心的这次分封,有人愤恨有人欢喜。愤恨者当然是项羽,他一言不发,把复仇之剑藏于鞘中,静候时机。欢喜者如宋义之流——凭空拣了个大将军之位来坐,如何不喜?可惜他欢喜得太早,殊不知这大将军职位其实也是索命符,使他最终死于项羽剑下。
比较精明的当数刘邦,他与项羽联手作战时,曾亲眼目睹过这位青年将军的盖世神勇。眼下项梁虽亡,可是江东的八千子弟兵尚在,这些项氏的嫡系将士,决不会因为那个乳臭未干的怀王芈心的一道诏令而改换门庭,相反,或许他们心中正在为自家主公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而感到不平!刘邦从项羽及江东八千子弟兵的眼中看到了愤恨的火焰,他很清楚,项羽是位英雄,而落魄中的英雄是不可以落井下石的!于是,年届五旬的刘邦主动伸出橄榄枝,与项羽“约为兄弟”。
站在项羽的角度来看,以他世代簪缨的贵族身份,本是耻于和刘季这种市井之徒称兄道弟的。无奈项羽此间也有难言的苦衷:自己受怀王芈心排挤,在项氏的基干班底中,如桓楚、司马龙且等老将已逐渐被楚怀王笼络;而黥布、蒲将军等人指挥的又都是人家自己的家底部队,将来是否会拥戴他项羽尚不得而知。刘季虽出身卑微,但彼一时此一时——此时的刘季麾下已有三万兵马,实力已强大到令楚怀王重点关注的地步,真正是英雄不论出身!像这种刚刚崛起的新贵,倘若他是那种得志便猖狂的暴发户,项羽根本就不会拿正眼去瞧他。可是,人家刘季是在项羽最落魄时向他示好,所谓渴时一滴如甘露,对于这种义气,年轻的项羽显然无法拒绝。于是,两人焚香结拜,为日后楚汉战争中“兄弟分羹”的滑稽故事埋下了伏笔。
“怀王之约”
话说秦军于定陶大败楚军之后,章邯见项梁败亡,余部四散溃退,也同样犯了轻敌的错误,遂不以楚军为虑,而是率领大军渡过黄河,去扫荡黄河以北地区的赵、韩、齐、魏、燕等其他反秦阵营。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闰九月,章邯大军北进,首当其冲的乃是赵国。经过斩周文、败陈胜、杀项梁等几次恶战之后,章邯大军已有了“虎狼之师”的名号。两军交战,赵军惨败,赵王歇带着丞相张耳等人退守巨鹿(治所在今河北平乡县西南)。
当时的背景是:秦廷派戍守长城的大将王离、苏角和涉间等人率三十万“长城军”南下,配合章邯剿灭起义军,两军会师于赵国。章邯率领的秦军攻入赵都邯郸后,章邯下令将百姓全部迁移到河内地区,然后平毁了邯郸包括城墙在内的所有建筑物,意在震慑天下。安顿完毕,章邯与苏角、王离等人协调,让二人率领其三十万“长城军”包围巨鹿。章邯则亲统自己的三十万虎狼之师在巨鹿之南的棘原(今河北平乡县南)筑起甬道,为秦军输运粮食,准备打持久战。这个期间,赵国大将军陈馀收集常山兵马已得数万人,驻扎在巨鹿以北与秦军对峙。
秦将王离攻城甚急,而巨鹿城内“食尽兵少”,危在旦夕。赵王歇于危急中多次派使向抗秦阵营中的其他各路诸侯求援,赵相张耳也多次派人出城催促陈馀出击围城秦军。陈馀自忖兵微将寡,难敌秦军,便按兵不动。
一晃数月过去,巨鹿城眼看不保,张耳大怒,派张黡、陈泽出城责问陈馀:“当年我与君结为刎颈之交,如今赵王与耳随时将死,而君拥兵数万却不肯相救,哪里还谈生死与共!如果言而有信,何不率军与秦军一拼,使我们同生共死?这样或许我们还有十分之一二的希望保全!”
陈馀对二位使者说:“不是我不愿意出击秦军,而是觉得即使出击,最终也救不了赵王,反倒白白葬送了这支军队。我之所以不愿现在就与敌人同归于尽,目的是想为赵王及张君报秦军之仇。如果今日一定要同死,则犹如将肉投向饿虎,有何益处?”
张黡、陈泽说:“事情急迫,既然曾有生死与共的誓言,就要信守承诺,哪里还能顾虑以后的事?”
陈馀无奈,只得分出五千人马让张、陈二人率领,先尝试着去解秦军之围,结果全军覆没,张黡、陈泽二人皆战死。
在巨鹿城岌岌可危之际,前来救援的各国兵马也已陆续集结在巨鹿城下会师。原来,抗秦阵营中的各诸侯国在接到赵王的求救书后,感到唇亡齿寒,担心被秦军各个击破,纷纷表示愿意出兵救赵。于是,由楚怀王主盟,各国派使在彭城召开会议,商议天下大势,并就救援赵国及灭秦方针达成共识,这就是当时有名的“彭城之约”,亦称“怀王之约”。
“怀王之约”的原文已不可考,笔者通过查阅各类零星史料,考证内容大致如下:
一、田荣赶走田假扶立田市为齐王,楚国现予以承认,并派楚国大将军宋义之子宋襄任齐相,作为交易条件;
二、楚国扶立魏王咎之弟豹为魏王,补齐原“关东六国”的格局;
三、五国各自派遣军队救援赵国;
四、赵国之围解除之后,六国合兵灭秦,秦国灭亡后,国号继续保留,国土西以散关为界,东以函谷关为界,北以萧关为界,南以武关为界,先入关中者为秦王。
彭城会议之后,各国分别派兵援赵。但由于这些援军力量都很弱小,到达巨鹿后谁也不敢轻易出击秦军。赵相张耳的儿子张敖,在代地募集了万余兵马赶到巨鹿,不过,他同样也不敢出战。各路军队在巨鹿附近安营扎寨,等待楚国大军的到来。
怀王芈心在主持订下“彭城之约”以后,将楚国军队兵分两路:有意把“西入关中”的美差让给刘邦,令刘邦率本部兵马西进关中,牵制秦军,使章邯得不到后方援助;另一路兵马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援赵国。待巨鹿之围解除之后,再会同各数诸侯,攻打秦国的大本营。
在这次调兵遣将的会议上,项羽为报国仇家恨,曾自告奋勇要求入关灭秦。怀王芈心玩了个花招:将此事交由大家讨论。吕臣、宋义等老将们纷纷发表意见,说项羽为人勇猛凶残,他曾经攻打襄城,进城后把所有居民都活埋了,所过之处无不毁灭;并且,楚军过去常犯轻率冒进的错误,此前的陈胜、项梁都因此失败,大王不如另派一位年岁较大的人,以正义之师的名义率兵西进,向秦地父老晓以大义。秦国的父老百姓痛恨暴秦已久,如今若能选得这样一位宽厚长者前往,不侵扰百姓,则关中地区将可轻易拿下。项羽为人凶暴,不可派遣;沛公刘季乃宽厚仁义的长者,可当此任。
楚怀王芈心原本就担心项羽借带兵之机独自坐大,听大家这么一说,正好借坡下驴,将西入关中的美差交与刘邦,而把项羽安排在宋义的麾下听令。
站在项羽当下的处境而言,一者王命难违;二者此番围赵秦军恰恰是击杀项梁的章邯大军,能够直接与杀叔仇敌在战场上戈戟相见,亦符合项羽快意恩仇的禀性。于是,他便不再多言,服从王命跟随宋义北上救赵,由是演绎出一场震烁古今的巨鹿之战。
三、项羽在反秦战争中创建丰功伟绩
彭城会议之后,楚军奉怀王之令前往援赵,项羽以智谋和勇力诛杀了骄横懈怠的主帅宋义,取代了他的上将军之职。紧接着,他指挥楚军“破釜沉舟”,创造了“巨鹿之战”这一光照史册的经典战役,大破秦军,臣服各路诸侯。章邯、司马欣、董翳等秦将,于万般无奈之下率残部二十余万士兵投降。二十五岁的项羽,从此开始走向权力的巅峰。
项羽计夺兵权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十月,楚国上将军宋义统率大军北上救赵,出征前夕,怀王芈心加封给他一个名号——“卿子冠军”,并按照彭城会议的约定,派宋义之子宋襄出发,去齐国赴任相职。
正所谓“饱食的鹭鸶不捕鱼”。获怀王如此厚爱,宋义已然志得意满,早已失去破敌立功的进取之心。他率领大队人马一路走走停停,大军行至安阳(今山东省曹县东南)时,又索性下令军队就地驻扎下来。
楚军在安阳一停就是四十六天,这可急坏了建功立业心切的次将项羽,他向宋义建言道:“我听说秦军现正围困赵王于巨鹿城内,若我军快速渡过漳河,从外围进攻秦军,赵军于城内响应,内外夹击,必能击溃秦军!”
宋义自打项梁骄敌败亡之后,潜意识中早已把项氏叔侄看作是赳赳武夫,压根儿就没把项羽的话当作一回事,他懒洋洋地说:“你懂什么?牛虻是叮咬肥牛的,而不是用来捕咬虱子的。眼下秦军攻赵,我军以逸待劳,坐观两虎相斗——若秦军胜,我军可乘秦军疲惫之机将其消灭;若秦军败,我军则挥师西进,一举灭秦。”末了,他还意味深长地说:“披坚执锐地冲锋陷阵,我不如项将军你;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项将军却不如我宋某人啊!”宋义这番话的潜台词明显就是在提醒项羽:哼!小子,记着你的叔父是怎样败亡的!把项羽气得七窍生烟,忿然而归。
项羽刚刚回到自己的营帐,宋义就传下这样一道军令:“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倔强而不听从命令者,一律斩首!”项羽虽然性情刚猛,人却不傻,一听就明白这道军令是冲着自己而来的——真正是虎落平阳受犬欺!项羽气得咬碎钢牙,直想着一剑把宋义的脑袋给剁下来。
其实,以项羽之神勇,加上他的次将身份,杀死宋义易如反掌。但是,如果没有正当理由就以下犯上地杀死主帅,势必难以服众。项羽深知个中利害,权衡再三,难以下手。
正当项羽欲斩杀宋义却又苦于找不到理由时,宋义自己反倒及时给他送来了借口。
刚才说过,楚怀王在“彭城之盟”的会议上,将宋义之子宋襄荐为齐相。此间,宋襄于赴任途中正好路过楚军驻地,宋义便将军队这一摊子事情全部搁下不管,却亲自送子行至无盐(今山东省东平南东南),并大摆酒宴给儿子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