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心理与封闭的心理
心理的开放和封闭,跟一个人是否能在职场生存、是否成功没有必然联系。但是,相对地说,心态开放者,更见多识广,更能够学习和借鉴有用的知识,更善于与人沟通合作,自然也就会有更多的机会成功。退一步讲,即使心态封闭的人成功了,相信更开放的心理将会使他如虎添翼。一个拥有开放心态的人,通常也不会是一个特别固执的人。
心态不开放,便会意识不到形势的变化,只认一个理,只信奉一元的价值观,一条道走到黑。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合理,就不拒绝改变,这才是开放者所应有的心态。
担任新华都大公司总裁的唐骏,曾撰文谈人生感悟。这位著名的职业经理人就将“父亲盖房子”列为少年时代对自己最有影响的事之一。他说:“在我的整个少年时代,全家的重心和精力都放在盖房子上。因为在城里盖房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我爸爸用了数年的时间和无数的心血跑各种关系,打擦边球,终于在江苏常州的城郊买下一块地建成了房子。这件事对我来说,让我知道了事情都是可以变通的,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很难做成事情,一种方法不行,还可以用别的很多方法。”
唐骏大学毕业后非常想出国,他考上了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生,但北邮出国名额已经用完。于是,他就给北京每个高校打电话,询问有没有剩余的出国名额。当打听到北广还有出国名额时,他就拿着考研成绩单要求转入北广读研。北广老师说:“你考虑清楚,尽管我们有名额,但你错过了时间,出国还要由教育部批准。”唐骏还是没有放弃,打听到教育部主管此事的是李司长,他就在教育部门口站了整整几天。早上见到李司长就说“李司长您早”,中午出来则说,“李司长您出来吃饭?”下班的时候便说,“您下班了”。等到第六天,他终于等来了惊喜,李司长终于告诉他:你可以出国了。
在社会底线认可的前提之下,没有什么不可以调整,重要的是要能“活”。毕竞是你要适应这个社会,而非这个社会来适应你。
一个有封闭心理的人,虽然一时半会儿很难彻底改变,但是也可以做到有效地沟通。
有封闭心理的人最怕的就是与人打交道。与别人说话时不敢看对方,讲出的话也是异常简短和呆板。从来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连一个说点知心话的朋友也没有。一到有人的场合,就感到别人的目光都在紧紧注视着自己,以至于紧张得全身发抖,唯一的愿望就是赶紧逃离。
沟通是现代职场人士必备的重要技能,也是每天生活中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管理者每天有80%的时间都是在做沟通的事情。作为有封闭心理的职业人,有必要刻意锻炼一下自己的交际能力吗?虽然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性格与职业“匹配”是最佳选择,但目前,随着社会开放度的日益加大,完全闷头干活的岗位已越来越少,适当锻炼一下自己的性格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很大帮助。俗话说“人在职场身不由己”,所以,无论什么工作,有更好的沟通技巧,工作起来就会更容易。
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只要你觉得周围环境安全可靠,与同事和朋友能友好相处,出现矛盾和问题能友善沟通,便是理想的人际关系环境。
那么对于一个有着比较强的封闭心理的人怎么去对待职场的人际关系,做到有效地沟通呢?
首先,不能刻意去追求良好的关系,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在工作之余,既要赴朋友之约,也要主动发出邀请;
其次,不要封闭自己,多参加集体活动,你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东西,并逐渐喜欢与人交往,由此改变独处的习惯;
第三,在集体活动中,先听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不耻下问,切忌不懂装懂,长此以往,也许你的内向性格就会改变;
第四要善待他人,多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这是理解与被理解的金钥匙,也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开放的心理,是一种主动进攻的强势心理,一种积极沟通与合作的处世原则,更是一种心胸开阔的生活境界,能使弱者变强,强者更强。反之,封闭和保守的心理,则是一种弱势和防守的心理,一种固步自封的被动挨打哲学,使弱者更弱。
向上沟通,忠言不用逆耳
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同样,向上沟通是否成功,首先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其实,这里的决定因素已非一般的心态,而是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要格外注意的一点就是“沟通有方”,只有沟通有方,才能使得忠言不逆耳。
“沟通有方”主要是指向上沟通时,在保持自尊等自身价值观的基础上,注意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和策略。这就是要做到审时度势、因人而宜,这样才能做到忠言不逆耳。
首先要试着了解你的上级。大部分人跨级沟通时的障碍一般都来自动机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如果下级能够设身处地地从上级的价值观、处境、职责、压力、背景、经历、个陛等各方面来考虑问题,很多沟通障碍都会迎刃而解。不要认为这仅仅是老生常谈。最重要的是,学会经常同上级“换位思考”的人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沟通效率,而且提升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和管理水平。
“了解你的上级”,这方面并没有很简单的方法可以一蹴而就。从心理学角度看,在上级的价值观、处境、职责、压力、背景、经历、个性等各种因素中,以了解他们个陛最为重要。因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选择与上级沟通的渠道、方式、语言等无不与上级的个性息息相关。当然,上级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和上述其他因素也是密不可分的。
有些时候,你发觉老板并没有详细了解全部的事实,因此对于情势的判断过度乐观,低估了可能的风险;你听到不少顾客的抱怨,认为公司有必要改变某些作业流程,否则将严重流失客源;你想到过去曾经有过类似的成功案例,所以你相信这一次的提案一定可行……
“老板与属下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两个同样会犯错的人彼此相互依赖。”管理大师约翰·科特说道。除了职务上的层级差别之外,其实你与老板之间,只是角色扮演的不同,有不同的职责,对事情自然有不同的认知或看法,也会有盲点存在。
通常高层的主管比较偏重大方向的思考,缺乏对于细节的了解,因此在做决策时很容易忽略执行面的困难或是阻碍。更何况,当老板的想法或是决策有所缺失,倘若你什么都不说,不去说服老板,其实只会让自己的工作陷入更困难的境地,甚至无法执行,最后仍是你自己去承担失败的后果。如果你真的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说服老板就是你不可逃避的责任,你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工作能更顺利地完成。而你必须认识到,说服的目的不是要对方完全接受我的想法,而是共同协调出双方都可接受的答案。
如何说明你的内容、强化说服力,其实与内容的逻辑性与合理性是同等的重要。一般人都太过注重说明的内容,却没有注意到如何运用技巧,强化自己的说服力,达到有效的沟通。
要能强化说服力,必须掌握以下4大关键技巧,巧妙说出你的“忠言”:
1.建立个人的信用
根据多年的观察以及研究显示,在沟通时,多数人都过度高估了自己的信用。在工作上,个人的信用来自于两方面:专业度以及人际关系。专业度代表的是你在某个领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这可以从你过去所表现出来的具体成绩中得到证明。另一方面,在沟通过程中,你是否表现出对问题的深入了解,并对各种可能影响在事前已做好完整的分析。
至于人际关系的信用度,指的是个人的合群度。老板是否相信你是一位愿意接受他人意见、容易沟通的人,而非坚持己见、不容易妥协的人;你不是为了自己利益,而是为了部门或是组织整体利益着想;你是诚实、稳定而可靠的人,不是情绪起伏不定、工作表现大起大落的人。
2.运用生动的语言
你的说明内容必定会牵涉比较抽象的概念或是大量的数据,最好运用实际的例子,或是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作为模拟,才能让资料产生意义,同时让老板快速地理解。
举例来说,“增加×××的营业额,相当于多销售××××套产品”、“这套全新研发的数据库软件就好比是你的私人管理顾问,不仅可以即刻提供你需要的资料,更具备了资料对比分析的功能。”
3.考虑老板的立场
我们时常感觉身为老板的人总是生格保守,对于许多事情都持否定的态度,似乎他唯一的目的就是反对。事实上,老板在行事作风上所表现出的保守倾向,多半时候是为了顾及不同的需求,必须在相互冲突的期望之间寻求最大公约数。
你的老板所面对的是更广大的组织网络,他所要解决的不只是工作的问题而已,更多时候他必须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是你在沟通时必须考虑到的。4.不宜过度感性你必须表现出对于自己的提议或是报告内容的热情与信心,但是也不要过度的感性,以免显得有些感情用事、不够专业。另一方面在沟通的过程中,最好能一心二用,在陈述意见的同时,仔细观察老板的情绪状态,随时调整说话的语气。
忠言并非总是逆耳,但方法却可以更加得当。
平行沟通,拉近同事关系
世界上有无数人,两个人相遇是一种巧合,两个人相聚在一起是一种缘分,在一个单位工作,更是一种缘分加福分。在人的一生中相处时间较长的就是同事。同事之间的亲密程度仅次于甚至等同于家人。在公司里应相处几位关系极好的同事,有的可以作为良师益友,还有的可以亲如兄弟。如何做好平行沟通,拉近同事关系也就成了一门学问。
在一个公司,同事也就相当于是同一条船上的伙伴。单位的兴衰荣辱肯定与单位的每个成员相关。单位兴旺,大家脸上有光,共同受益;单位不景气,且不说彼此脸上无光,甚至连吃饭都会成问题。同事的通力协作、凝聚成合力,是一个单位发展的关键。所以,在公司里同事之间要坦诚以待、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和相互理解。
在办室里忙碌奔波的人,他们的思想以及活动大都被严格地禁锢在自己的本职工作范围之内。当人们走出写字楼,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就会发现原来需要放松的并不只是我一个。很多事情会进入我们的耳畔,即使与我们原本并无利害关系,只要有机会,我们还是应该有兴趣去仔细聆听。多与同事聊天可以帮助你跳出你那一亩三分地,让你对公司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从而知道自己该往哪发挥自己的特点。
与你的同事多多交往能够扩大你在公司里的声誉,从而提高你的知名度。“重在参与”绝对不是失败者的一种托词。随着社会经验的增长,你会发现,在中国,有很多事情参与不参与绝对不一样。不管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参与其中总能获得某些信息。如果你善于交往,升迁、加薪的机会就不会因为你的沉默而无声跳过。如果失败了,你至少知道输给了谁,了解你的对方是谁,以及你为什么会输。
在这个社会上有许多人认为只要自己闷头苦干,就一定能出人头地,一切就会水到渠成。事实上,你的功绩很可能被埋没,只有主动寻找伯乐的干里马才能给自己创造出成就伟业的机会。一些人讨厌与同事闲聊,讨厌将本该休息的时间用于与人交往,他们认为这种做法太过功利,太工于心计。其实,只对你的同事不怀恶意,这就是对自己的态度最负责任的一种。
由于每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职位、所处环境不同,他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也就不同。在与人接触时,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行为规范,所以,在与不同的人相处的时候,有着不同的要求与技巧。
首先,要做的是处处替别人着想,千万不要有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要搞好同事关系,就要学会从各个角度来考虑问题,要善于做出适当的自我牺牲,这样会让你的同事更加接近你,并愿意与你共事。
在单位里要想做好一项工作,就要学会经常与别人合作,在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后,要共同分享,切忌处处表现自己,将大家的成果占为己有。给别人机会以及帮助其实现生活的目标,这一点对于处理好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替别人着想还表现在当别人遇到困难以及挫折的时候,要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他人帮助。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双向互利的。别人受到你的种种关心与帮助,那么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同样也会得到别人的回报。
其次,要做到胸襟豁达,要有善于接受别人的心态。要不失时机地给别人以表扬。但须注意的是要掌握分寸,不要一味地夸大其词,从而让人觉得你虚伪,失去对你信任。
再次,要掌握与同事交谈的技巧。在和同事交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倾听他的讲话,并给予适当的反馈。聚神聆听代表着理解和接受,是连接心灵的桥梁。在表达自己思想时,要讲究含蓄、幽默、简洁、生动。含蓄既表现了您的高雅和修养,同时也起到了避免分歧、说明观点、不伤关系的作用,提意见、指出别人的错误,要注意场合,措词要平和,以免伤人自尊心,产生反抗心理;幽默是语言的调味品,它可使交谈变得生动有趣;简洁要求在与人谈话时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与人谈话时要有自我感情的投入,这样才会以情动人,此谓之生动。当然要掌握好表达自己的技巧,需要不断地实践,自己的文化素养也要不断地提高,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
最后,要做到与同事打成一片,增强同事之间的感情。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以爱好结交朋友,也是一种好办法。另外,相互交流一些信息、切磋一下自己的体会,这样都可以让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不要曲解别人无意的言行
在走廊上向别人点头问好,对方却置之不理;和别人打招呼,对方却悄然无息。遇到这种情况你难免会想:“那个人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啊?”其实你做出这种推测的原因是以认定对方行为怀有故意为前提的,但实际上对方的言行是否真的出于故意,这可能是一个几乎无法考证的问题,我们要做到的是尽量不曲解别人的言行,因为那很可能只是无心之举。
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自己的经历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景。比如当忙晕了头的你疾步穿过走廊,不小心碰到别人,你还没有打招呼就已经和他擦肩而过了;再比如低头快步思考问题时,当我们意识到对方在打招呼,而试图努力辨认他的身份时,就已经失去了给对方响应的时机;如果你在拥挤的电车上被别人踩到了脚而对方却没有道歉时,你一定会愤怒地觉得对方是个无理的家伙;然而当你穿过拥挤的人群准备下车时却狠狠地踩了别人一脚,你一定会为自己解释说:“太挤了,实在没办法。”
对于自己的过错,我们往往会将其归于环境使然;而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却很容易将其理解为人性使然,也就是说别人是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