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李嘉诚:成功没有偶然
15130100000017

第17章 小利不舍,大利不来(2)

从小我就很喜欢听故事,从别人的生活中得到启发。当然,不单是名人或历史人物,四周的各人、各事、言行举止都是如此。在商言商,有些时候更会带来巨利的机会。洛克菲勒(Rockefeller)与擦鞋童的故事大家都听过1929年,华尔街股灾前,一个擦鞋童想给Rockefeller炒卖股票的秘密消息,Rockefeller听后,马上领悟到股票市场过热,是离场的时候了,他立刻将股票兑现,躲过股灾。

范蠡一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说尽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缺憾,大家都忘不了他这句话。范蠡是<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记的第一人,他曾拜计然为师,研习治国方略,博学多才,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

他有谋略,有渊博及系统化的经济思维,他的经济智慧为他赢得了巨大的财富。

现代经济学很多供求机制的理论,我国历史早有记载。

范蠡的“积著之理”研究商品过多或短缺的情况,说出物价涨跌的道理。怎样抓住时机?货物和现金流的周转,要如同流水那样生生不息。

范蠡的“计然之术”还试图从物质世界出发,探索经济活动水平起落波动的根据,其“待乏”原则则阐明了如何预计需求变化并做出反应。他主张平价出售粮食,并平抑调整其他物价,使关卡税收和市场供应都不缺乏,这才是治国之道,更提出了国家积极调控经济的方略。

“旱时,要备船以待涝;涝时,要备车以待旱。”强调人们不仅要尊重客观规律,而且要运用和把握客观规律,将其应用在变化万千的经济现象之中。

我觉得范蠡一生可算无憾,有文种这样知心相重的朋友:有共渡难关、共度晨光的西施为伴侣;最重要的是,有智慧守候他的终生。我相信他是快乐的,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在不同的时候自己要担当什么角色,而且都这样出色,这么诚恳有节。勾践败国,范蠡侍于身后,不为夫差力邀招揽所动。

范蠡助勾践复国后,又看透时局,离越赴齐,变名更姓为鸱夷子皮。他与儿子们耕作于海边,由于经营有方,没有多久,产业竟然达数十万钱。

齐国的人见范蠡贤明,欲委以大任。范蠡却相信“久受尊名,终不是什么好事”,他散其家财,分给亲友乡邻,然后怀带少数财物离开齐到了陶,并定居下来,再次变易姓名,自称为陶朱公。

他继续从商,每日买贱卖贵,没过多久,又积聚资财巨万,成了富翁。

范蠡老死于陶,一生三次迁徙,皆有英名。

商场启示

李嘉诚天生喜欢争强好胜,遇事容易冲动,只想着超越别人。习惯成自然,因为他总想着一定要比同龄人强,做什么事都要比别人快,比别人讲究效率。当年李嘉诚给别人打工时也不太愿意和他人一起行事。

后来,自己开始创业时,李嘉诚认识到了不与他人打成一片,势必会让自己孤立,会导致自己的人缘不好,这对一个生意人来说是大忌。

李嘉诚由一个打工者做到跨国集团公司的一把手,主要得力于他“不择细流”的管理方法。他的跨国公司集团里,既有专业的管理专家,也有头脑清晰的财务大亨;既有爽朗豪放的中国人,也有作风严谨的西方人。而李嘉诚作为最高决策者,将他们每一个人的才华都发挥到淋漓尽致,为己所用。这些人在一起,关系融洽,情感和谐,智慧碰撞,成就了李嘉诚的商业帝国。

李嘉诚始终明白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自身的有限性无法应对复杂的商业局势,就必须集他人之才为己所用。若想他人之才为己所用,抓住一切机遇,广交生意伙伴,首先就要有胸怀。

胸怀,是成大事者必备的因素之一。胸怀就意味着包容,这和李嘉诚当初给自己的公司命名为长江的理念不谋而合。有容乃大,李嘉诚从一开始就做好了容纳百川的打算。发展是一条必然的阳光大道,这也是李嘉诚的商业目标。

事实上,李嘉诚确实做到了。在他眼里,只有对手,没有敌人。即使在一场激烈的商业厮杀后,他依然能和对手中的有志之士握手言欢,为下次合作打下基础。

一个商人能有这样的心胸,广交天下的朋友,觉得生意不过是谈笑间的好玩游戏,根本用不着钩心斗角,已在商业竞争中占了先锋。

李嘉诚身上闪耀着为商的智慧,又通过他做事做生意的行为表现出来:首先,他从不嫌弃一桩小生意,认为小生意汇集在一起就是大生意。这样不但给了很多小企业机会,也给自己的发展铺好了路子;其次,他坚持“有钱大家赚”,做生意就是合作共荣,不独贪一时利润,让人很乐意与他合作:最后,李嘉诚认为只要有钱赚,做什么产业都没关系。所以,他的商业之路非常宽。

在商场,没有永远的利益伙伴,也没有永远的对手。小王和大张是好朋友,他们一起合伙开了一家餐馆,生意很好,两个人很快就赚回了本钱。但时间一长,关于餐馆管理等问题,两个人的分歧越来越大。

多次闹得不可开交之后,小王和大张一拍两散,小王继续经营餐馆,大张拿到了属于自己该拿的那部分钱之后,跑到隔壁街也开了一个餐馆,两个人的关系从合作伙伴变为了竞争对手。

一开始的时候,为了争夺客源,小王和大张使出各种招数,今天他降价,明天他买一送一,不断降低利润,但客人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越来越少。终于有一天,小王和大张坐到了一起,开诚布公地谈了一次,决定不再为了击垮对方而进行恶性竞争,两家餐馆要共同生存,一起发展。

达成这个协议后,小王开始改良菜品,大张在环境上做起了文章,两家餐馆开出了自己的特色,客人自然也就多了起来,而且两家餐馆还经常联合起来做活动,使得客源更加多了起来。

做生意不要总想着挤垮对方,要想着相互比拼,吸取彼此的经验和教训,共同发展。恶性的竞争是损人也不利己的事情,只有合作共存,才是经商合作之王道。

友善交易,不要占任何人便宜

李嘉诚箴言

我觉得,顾及对方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利益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自己舍得让利,让对方得利,最终还是会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利益。占小便宜的不会有朋友,这是我小的时候我母亲就告诉我的道理,经商也是这样。

这么多年来,任何一个国家的人跟我合作之后,从来没有一件事情闹得不开心,这一点我是引以为荣的。我喜欢友善交易,这是我的哲学。我曾告诫两子,不要占任何人便宜。

我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刻薄成家,理无久享。当业中同行需要你施以援手,而你又有能力时,鼎力相助才是智者所为。落井下石,踩沉对方,的确可以少一个竞争对手,但切不可忘记,就算你真的扼杀了对方,总会有新的竞争对手崛起。一个人是不可能永远独霸一个行业的,而救人危难之中,不但可以赢得人缘和声誉,你的形象也会成为另外一笔宝贵的财富,让你受用无穷。

商场启示

李嘉诚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道义”和“金钱”的关系理解得很透彻。他也一贯坚持自己做个正直的人的原则,对于子女的培养也更注重美德方面。他经常告诫儿子,不要贪图别人的便宜。李泽楷曾说:“我父亲教会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他特别强调要做一个正直的商人,并且要处理好与合伙人的利益关系。”

李嘉诚的发家史也是他的企业收购扩张史,在每一次收购时,他都特别考虑股东的利益,特别是在收购永高公司、和记黄埔、青洲英泥、港灯等公司时,都从双方的利益出发,竭力做到双方满意,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