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三思两言实录
15112200000064

第64章 就像花儿开在春风里

——生化学院接轨行业“甜蜜蜜”

2008年4月25日第245期校报

“身处闹市无人识”,对于这一点,生化学院毛建卫院长受过“刺激”。三年前,参加省级科技园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等评审,一些担任评委的省、市政府官员竟不识学校大名,自然也遑论其麾下的生化学院了。打那以后,毛建卫常以此“举例”说明,强调生化学院要面向社会开放办学,走进行业、走进企业、走进学术圈,树起学科品牌,集聚社会办学资源。

“莫愁前途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几年辛劳,几年耕耘,如今生化学院在行业、学术圈的知名度、地位与当年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转变观念

“加入这些学会(协会)难不难?”

“不难。但要成为主要角色有困难,因为它反映了你的学术和学科地位。”

“那么以前为何不加入呢?”

“主要是思想观念问题。过去我们缺乏开放办学的思维和理念,认为把课上好就可以了。当然也有自身的问题,一些教师走不出去,不敢出去。”

思想冲破牢笼,太阳才能照射进来。依循学校的办学定位,生化学院凝练出“实学实效”的办学理念,并对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双师、三背景”型师资、学生工作、学院文化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以造就具国际视野的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的“三实”创新工程师人才,而这一切没有行业的参与和支持是十分困难的。生化学院领导透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2005年以来,生化学院加入了11个省级专业学会(协会)和行业专家委员会(组)。像省化工学会、省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等重要学会(协会),进入常务理事或主任、副主任委员单位的高校还不多,生化学院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一起名列其中,而全省有生化类院系的本科院校有20多所。去年,生化学院18名教师参加学会(协会)及行业评审、鉴定等活动近90次。

走出去看世界,影响是深远的。

无缝接轨

请进来是走出去的主要目的之一。唯有课堂与行业接轨,才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

2007年11月16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浙江银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高管团队被“打包”邀请进校:董事长兼总经理沈颜新纵论民族企业自主创新的传奇经历,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周斌讲述开发产品的高科技魅力,企业发展部经理高飞介绍凝聚企业的文化软实力,2003届毕业生江根强校友畅谈自己在公司的发展历程。

科技型企业家、资深工程师、知名学者在小和山麓摩肩接踵……生化学院学子感知行业,感觉专业,感受创业,感悟职业,了解前沿信息,燃起创新创业激情的“头脑风暴”常年不间断。上一学年几乎每周1至2次,生化学子6500人次受益。

“与一线生产实践相比,工程类专业教材永远是滞后的。像甘氨酸生产中,理论教科书上认为整个反应过程pH值应为弱碱性,实际恰是反应过程后期弱酸性更好。”生化学院将课堂教学延伸至杭州娃哈哈集团、浙江传化集团、杭州绿盛集团、浙江化工科技集团等知名企业,进行现场教学。学生说:“像《食品工厂设计》这样的专业课真可谓百闻不如一见!”

对接全方位

科研与行业对接,教师与行业对接,学生与行业对接。去年5月,生化学院牵手省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举办产学研对接活动。21家企业的30余位老总、资深工程师等与百余师生沟通交流面对面,7名学生当场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谈成了三氯蔗糖应用、发酵法苯乙醇等多项科研项目。

走出去请进来,依托行业背景支撑,生化学院办学天地越走越宽广,各项事业红红火火:

科研经费全校第一;

省重点实验室全校唯一;

有企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列全校之首;

毕业生就业率从倒数第一跻身全校前三;

校外实习基地从3个上升到14个;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来自科研和企业实践达80%以上。

接轨行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就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前景光辉灿烂!

(校报记者 倪国平)

●办学者多踱方步,有了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办学,就会激励大家兴高采烈的跳起来,为学院的进步、学者的发展、学子的成长去摘苹果,成为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