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三思两言实录
15112200000063

第63章 钢是怎样炼成的

——生化学院科技工作扫描

采访

●老师讲知识要弄清“原理”,讲做人要弄清“道理”,干部干事要理清“思路”,二级学院办学也要理清“理念”。

2007年5月21日校报

5月18日,生化学院请来了20多家企业进校园,与企业进行科研、教师、学生“三对接”。“对接”令学院领导笑逐颜开:确定了苯乙醇生物合成法等10余项科技合作意向;7名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这是近两年来生化学院坚持以科研创新求生存、求发展所取得的又一胜仗。

关键词:抱团

生化学院科研在校内是一面旗帜,但过去仅靠少数几个人支撑,基础不厚实,真正发生质变还是近几年的事。

“以往能拿到省级重点以上科研项目至多两项,现在则是五六项,光参加省级重点以上科研项目的就有20多人。”院长毛建卫说起科研工作滔滔不绝。

“单打独斗我们很难与浙大、浙工大等老牌大学比拼,但我们把化工、食品、生物、制药、材料五个专业的优势交叉、整合、集成起来,抱团‘冲锋’,打集团战,取胜希望就大大增强。”

“其次选准突破口。根据学院的科研基础和人才积聚,我们把主攻方向定在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农产品加工化学化工和生物技术’上。这是一门新学科,我们可与老牌大学错位发展。到目前为止,学院70%的科研项目集中在这方面,已初步形成了发酵和品牌效应。”

一根筷子易断,一把筷子难折。这一古训给生化学院带来了勃勃生机,学院出现了“三多三进”的喜人局面——

“三多”:申报科研项目的人多了,有科研项目的人多了,拿到省部级重点以上科研项目的人多了。学院科研项目数、科研经费、科研业绩分像雨后春笋般地节节攀高,过去科研业绩分超200分的仅一两个人,而现在达到了7人。

“三进”:走进企业、走进行业、走进学术圈成效显著,如省化工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全省高校仅几家,我校名列其中;多次参加高层次的国家级等项目评审;成为省重大科技攻关专项专家组成员单位;与企业、行业更是互动频繁。

关键词:反哺

“我把科研成果,生产实践中前沿、鲜活的素材内化于课堂教学,讲课底气足,学生听课不发蔫。”

“不开展科研,像新型增稠剂、氧化新工艺、放大过程等一些实例,老师自己都没见识过,怎么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呢?”

采访中,生化学院教授、博士对记者说得最多的是科研对教学的反哺。在生化学院,科研能力强的老师,专业教学课也上得精彩,学生爱听。

“反哺”是全方位的。当下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实践是件难事。生化学院通过科研合作途径,学生进企业进行“实效实学”教学,请企业老总、资深工程师在生产现场给学生讲课,“产学研”合作开放办学形式进一步强化。随着科研合作对象的拓展,该院第二实践教学基地从2个扩大到12个。

与全省22所高校拥有生化类的同行相比,生化学院生均占用实验仪器设备值比较低。学院广泛开展的科研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学实验开设不足等窘况。

“像超临界CO?萃取技术、食用菌分菌种制作技术等,新建本科高校一般不开这样的实验课。我们结合老师开展这方面的科研给学生开这些实验课。”说起科研对教学的反哺,刘士旺博士深有感触,“你看我们学生的毕业论文,越来越‘像’科研论文了,一半以上的论文题目来自指导老师的课题研究,新鲜、前沿,没处抄。”

关键词:拿奖

俗话说:“将门出虎子,强将手下无弱兵。”生化学院学子在老师指导下也十分了得,请看下列数据:

2006年获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2个,国家二等奖1个,省一等奖2个。

2006年获省“挑战杯”课外科技大赛二等奖;

2006年获省化学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和个人一等奖;

2006年获省“新苗人才计划”资助项目4个,全校10个;

2006年获校科技立项资助17项。

学院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四年前办起了“准工程师杯”科技论坛大赛。学院除学校组织的大学生科技竞赛外,为学生常年搭建了系列科技活动平台:有机小论文竞赛、基础化学实验大赛、趣味实验大赛、食品安全知识大赛等。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目前,该院参加多种科研活动的学生人数已超过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有的活动还吸引了在杭其他高校学生的参与。

“大一时自己对专业的认识朦朦胧胧、轻飘飘的。现在,我对自己学什么、今后干什么心里有底了。”王辉同学参与研制的止血药项目已有了阶段性成果。

“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不仅要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还必须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这是非常富有挑战性的。”大三学生张丽娜十分庆幸自己在大学期间能参加科研活动。

“团队协作”、“吃苦精神”、“整体性控制”、“责任心”……这些词语不时从学生口中说出,这使我们感到其收获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而是全面、全方位的。

(校报记者 倪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