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三思两言实录
15112200000011

第11章 和老师们探讨关于生化学院办学特色的思考

一、现在是生化学院思考品牌的时候了

办学要有品牌,如何打造社会品牌?教育界内外的有识之士认为关键是:强化理念,扩大开放,形成特色。

社会品牌就是无形资产。

大学都将办学理念、个性化定位视为生命。

“十一五”期间要建设若干所世界知名大学。为什么提“知名大学”?就是有特色、有品牌。

二、有特色才有形象、才能知名、才有社会品牌

一所大学的真正价值还是体现在办学特色上,有特色才知名。

办学特色是大学发展的关键,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有特色才有竞争力。

不久前,******总理在******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向与会的6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提出了两个问题: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校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

湖南省龙山县内溪乡卫生院11个医务人员全部是吉首大学的毕业生,他们的工作受到当地民众的称赞。这生动印证了吉首大学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吉首大学校长游俊说,北大、清华要解决卫星上天问题,吉首大学要解决当地百姓脱贫致富问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近76%的中小学教师、47%的医护人员毕业于该校。就是这所富有特色的地方院校,被******誉为“湖南的骄傲”。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曾经在1998年到2000年间连续获得3个诺贝尔奖,如今这所学校在美国已经是公认的一流大学了。但是20多年前,它在加州大学的9个分校中也是二流的。成功的关键在于该校化学系选择了当时比较冷门但是有自己特色的研究方向进行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确立特色发展战略,走特色强校之路。

巴黎高师也是一个典型。

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将特色项目与7个一级指标单列,充分体现水平评估对特色项目、办学指导思想等有关办学特色的高度重视和科学引导。

特色立院,特色强院,特色兴院,实施差异性的发展战略,有选择地追求卓越,办学特色是打造生化学院社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三、打造生化学院办学理念特色

1.开展校企、校研、校行、校政、校校、国际六大合作,初步形成工程技术科研促进工科教学和产学研合作开放办学特色;

2.强化走进企业、走进行业、走进学术圈理念;

3.学科建设和学生工作有机融合,两手一起抓;

4.深化“新生教育平台、贯穿四年大学生专业就业创业教育平台、学术性团体为载体的学院大学生文化平台”三大“能力为本”学工平台特色建设;

5.进行“科学、人文、和谐、创新”文化培育;

6.努力追求“培养创新工程科技人才、提高师资专业学术水平、提升学科层次、打造生化学院社会品牌”四大目标和使命。

四、人才培养特色

2007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要求: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融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

学校及时提出了以能力为本的质量观:学生应该有比较广的知识面和国际视野,初步的学术修养和创新意识,较强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

◆生化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进一步细化:

企业家精神、市场头脑、创新思维的工程科技人才,

应用型人才,非技能型人才(高职培养),

工科教育要把培养优秀工程师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

◆生化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特色:

(1)“专业基础平台+专业平台+学科交叉平台”的模式,突出生化学院学科交叉创新特色;

(2)体现创新、创造、创业“三创”精神;

(3)强化工程素质和工艺素质;

(4)三个专业实习:新生了解实习、认识实习、技术实习。拿出一定学时或一周在第一学期进行新生专业了解实习,可以采用下厂参观、工程师报告等形式。

五、生化学院教学特色

高等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界的反思。

日本以“贯彻实学”作为工科办学理念。

生化学院教学中一直来存在的最大困难之一:由于学科的特殊性、硬件不足、“双师型”师资要求高,相当学生对专业缺少概念,对如何进行专业工作感到迷茫,为应付课程而读书,为完成课程而教书,有些教学过程中难以引入专业思维、引起专业兴趣、引发专业欲望、看到专业榜样。

我们认为:工科基础课程教学不能脱离专业引导,工科专业教学不能偏离工程导向。

生化学院教学工作重点是既抓教学规范化,又抓实效实学教学建设,以特色促实效,促进工科“实学”教学。

我们率先提出的“实学实效”教学建设可采取两种途径:(1)以科研特别是工程和技术实学科研促进教学实效、反哺教学;(2)产学研合作开放办学。

——工程和技术实学研究科研反哺工科教学作用大,更能引导专业思维和兴趣,更有创新实学教学内容,更能引入产学研合作教学,更能真正言传身教,只言传没身教的教学实效是很低的,家庭教育也是一样。2006年,生化学院引导师资开展工程和技术实学研究为主的科研工作,累积了国家重点星火计划、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一批工程技术型科研项目,显著促进了生化学院实效实学教学建设,同时引进具有工程和技术背景的博士师资。

——“让大学更开放”:生化学院通过跟企业、科研、行业、政府、高校、国际等合作,产学研合作开放办学。聘请科技型企业家、资深工程师、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下半年开展了13场系列课程教学讲座和大型报告会,采取课程教学、大型报告、企业现场课堂教学等三种形式,专业、就业、创业教学有机融合,扩大视野、撞击思维,学生专业稳定性、兴趣和自豪自信感显著提高。

此外还有建设特色课程:专业进展、专业导论、工程设计等。建设特色专业:“国家教学质量工程”全国要建设3000个特色专业等。

六、科研和学科建设特色

“学科特色是大学特色中最主要的标志,是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不追求学科发展中的“全能冠军”,但要“单项冠军”。

生化学院五大学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的组合,在全省高校生化类院系中,已成为一个优势和亮点,可以强化交叉创新:运用化学、生物和过程工程三大共性技术,五大学科交叉创新。

围绕我省先进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化学制造、生物制造等)和现代科技农业(包括农产品种植养殖和农产品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生化学院化工、食品、生工、制药和材料五大学科在化学制造、生物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的人才输送、科技服务上取得显著进步,在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中进一步融入浙江主导产业中,在省内初步建立了“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学科优势与特色,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已有初步的发酵效应。

“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学科属于新概念学科,为初步的设想,跟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同行属于错位发展,以抢占先机,赢得机遇。

七、学生工作特色

1.三个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就业实践;

2.准工程师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文学艺术团为代表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人文素质三大社团载体;

3.全体师生共同创新和深化学生工作的“新生教育工作平台”、“大学四年贯穿专业教育平台”和“以社团为载体的生化学院校园文化平台”三大特色平台,形式更多元化,内涵更丰富;

4.学科建设和学生工作有机融合,两手一起抓。

八、生化学院文化建设特色

大学要引领社会文化,首先必须形成大学自身的文化,大学文化是其精神核心。

生化学院工科引领社会文化:

1.经过多年大学文化熏陶、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带着理想信念走向社会的各个领域;

2.借助产学研“联合体”辐射,让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也是大学引领社会文化的又一种表现方式。

也就是用大学所创造的科学技术、所培养的人才去推动社会的发展。

教育专家认为:科学好比一棵大树,这棵大树需要有肥沃的土壤、养料,也需要空气、阳光。这个土壤、养料、空气、阳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文文化。

科学的产生、成长和发展有赖于它的人文背景,科学创造需要人文并富有很强的人文色彩,那么,科学教育理应关注人文内涵、渗透人文精神,将科学教育与人的全面培养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使科学教育人文化。

生化学院努力坚持“科学、人文、和谐、创新”文化培育,一是组织文化活动,二是开展文化传播。

(2007年3月8日下午,在生化学院全体教工会议上的主题报告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