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竹烘干的方法有两种,即暖房烘干和机械烘干。目前国内生产厂家大部分都是采用暖房烘干,机械化连续烘干用的很少。
普通的暖房烘干,大多采用的是一次烘干法,即将湿腐竹悬挂在温度为35益耀45益、安有通风装置的暖房内,一次连续烘干8耀10小时。这种方法要使腐竹含水量降到7豫左右(部颁标准是10豫,这在南方很难达到3耀6个月的保存期)极易造成碎品碎支。因这种一次性连续干燥,使表面水分不断蒸发,腐竹内外水分相差较大,故而容易断裂。经改进的三次烘干法,生产的腐竹不易断裂,内外干燥均匀,支条不扭曲,其大体方法是:第一次在60益左右的暖房内烘30分钟左右,使腐竹表面不粘后即出暖房,稍凉后从杆上取下平摆在竹篷上,再进同一暖房在同一温度下继续烘干120分钟左右,至水分降至15%耀20豫时,再出暖房。经分级整理后,进另一暖房,此暖房不需通风,温度控制在45益耀50益,这样再持续烘干5小时左右,水分即可降至7%耀8豫。
(五)油豆腐加工
油豆腐是白豆腐经汆油炸熟,色泽金黄,皮酥香,肉起泡,风味别具的方便佐膳。其主要特点是脂肪含量增加,比其他豆腐制品较耐贮存。
1.工艺流程
2.操作技术
(1)制熟浆方法与水豆腐相同。但浆的浓度较低,一般7耀8波美度,加水量为原料大豆的10倍左右。为使油豆腐能炸起泡,必须在熟浆中加10豫的冷水。
(2)点浆点浆时浆温要控制在75益左右,凝固剂可用25度盐卤加水冲和到8耀9波美度。点浆方法与豆腐干相同。
(3)墩脑墩脑时间不宜太长,一般5耀10分钟。
(4)破脑为使油豆腐发透发足,破脑时用铜勺上下翻动,直到水大量溢出,豆腐花全部下沉为止,然后再舀尽豆腐花上的黄浆水。
(5)浇制先在榨豆腐的淌地上放1块70厘米伊70厘米的平木板(底板),再在木板上放压坯子用50厘米伊50厘米伊6厘米小套模,将豆腐包布铺在套模上,用瓢将豆脑舀入铺好包布的套模内。豆脑要上平,再将包布拢好包严,并用瓢使劲压一下,使包不散开,然后取下套模,放上第二块底扳,再放套模、铺包、上豆脑,依此类推,直到榨满为止。
(6)压榨榨满后,及时绞榨。油豆腐坯子不宜压得太干,太干油炸时发不适,太嫩油炸不易生皮,且耗油多。标准的油豆腐坯干,其老嫩程度介于豆腐和豆腐干之间。约压15分钟,即可下榨揭包。
(7)划坯划坯应趁热进行,一般60益左右。若坯子冷却后划,刀口会有毛粒,影响外观。划坯可根据市场需要和食用习惯,划成小方块、三角形、长条形、大方块等各式各样。
(8)汆油待坯子冷却后进行。油根据坯子老嫩而定,嫩坯的油温宜高,一般155益耀160益;老坯的油温宜低,一般145益耀150益。油温太高,坯子下锅后会结皮,反而不发泡。坯子投入油锅后,直炸到全部飘起,外壳发硬,呈金黄色时、捞出控油,即为油豆腐成品。每千克大豆出油豆腐成品1千克左右。
3.质量要求油豆腐要求金黄色,块形整齐,外硬内软,内有蜂窝,香气正常,无异味,无杂质,水分含量不得超过55豫,蛋白质不得低于17豫。
二、现代豆制品加工
(一)豆浆
豆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高蛋白饮料。我国人民饮用豆浆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就世界范围来说,各种豆浆类的大豆饮料很盛行,新工艺不断出现。豆浆的传统制法很简单,一般家庭均可自制。方法是:黄豆1份,加水8份,充分浸泡后,磨浆、过滤,煮沸即成。也可用黄豆粉10份,加水100份,煮沸后即成豆浆。工业化生产豆浆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将大豆清理除去杂质,送入洗槽内加水洗涤,再输入浸泡槽内浸泡。浸泡好的大豆经水分离机分离去水后,由输入装置定量送入磨碎机内。同时向磨碎机内定量加水。磨后送入连续蒸煮装置内,用气加热进行蒸煮。蒸煮后,经加压过滤,即为鲜豆浆。豆浆类大豆饮料的缺点是有豆腥味。由于脂肪氧化酶的活性是产生豆腥味的主要原因,因此可设法钝化脂肪氧化酶活性以防产生豆腥味。大豆粉碎后,脂肪氧化酶与油酸或亚麻酸作用形成氢过氧化物,这类物质经酶促反应能产生种种不良气味的化合物。这些不良气味的化合物如挥发性醛类、酮类,又能与蛋白质等成分牢固结合,一旦产生就不易除去。
因此,大豆采取湿磨加工的时候,应预先钝化脂肪氧化酶等酶类,否则产生不良气味物质后,便不易除去。
加热是钝化大豆脂肪氧化酶的基本方法。但由于加热后能引起大豆蛋白质变性,从而失去可溶性和其他一些功能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豆蛋白质的应用。因此,需探求一些简易可行的既能钝化脂肪氧化酶活性,又能较好保留大豆蛋白质溶解性的方法。豆浆加工中,钝化脂肪氧化酶可采用热水磨豆、干热挤压蒸煮、热烫及在低pH值下磨碎等方法。
热水磨豆改良豆浆加工法,是将未浸泡的大豆于80益耀100益水中磨碎,保持该温度10分钟,即可钝化脂肪氧化酶,防止产生不良气味。
干热挤压蒸煮法是,先将干大豆压碎去皮,干热钝化脂肪氧化酶,冷凉后、将水分调至15豫耀20豫,再进行挤压蒸煮。此法防止豆腥昧效果也较好。
整粒大豆经沸水热烫也能钝化脂肪氧化酶。未浸泡的大豆需热烫20分钟,经4小时浸泡的大豆则只需热烫10分钟。
由于脂肪氧化酶在酸性条件下活性受到抑制,故在低pH值下磨碎大豆,可钝化脂肪氧化酶,然后用氢氧化钠中和。如用酸调节pH值为3.5,再喷蒸汽加热大豆到100益,保持10分钟,即可钝化脂肪氧化酶。
大豆制品产生豆腥味后,虽然不易除去,但通过加热可使豆腥味减轻。加热处理的另一个优点是可破坏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但加热可使大豆的蛋白质变性,经10分钟汽蒸后,大豆蛋白分散指数平均下降至20豫左右。总之,除去豆浆的豆腥昧,仍是目前未彻底解决的课题。
(二)干燥豆乳粉
1.工艺流程
2.操作技术
(1)筛选目的是除去大豆原料中的豆秆、豆壳、泥石、金属,霉烂、虫蛀豆,不完整粒等杂质,提高产品质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2)脱皮是豆乳制品过程中关键工序之一。通过脱皮可以减少土壤中带来的耐热细菌,改善豆乳的风味,限制起泡性。同时还可以缩短脂肪氧化酶钝化所需要的加热时间,降低贮存蛋白的热变性,防止非酶褐变,赋予豆乳以良好的色泽。
(3)浸泡浸泡是磨浆的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软化大豆籽粒组织,以降低磨浆时的能耗与磨损,提高胶体分散程度及悬浮性。通常将大豆浸泡于3倍重量的水中,夏天浸泡时间为8耀10小时,冬天为16耀20小时。
大豆必须充分浸透才能入磨,大豆吸水量约为原料大豆的1.2倍,浸泡后大豆重量增加1.8耀2.5倍,体积增加l.7耀2.5倍。
(4)磨浆将浸泡好的湿大豆磨碎成白色糊状物称为豆糊,将豆糊与适量水混合而成浆体。现代化工厂多采用加入足量的水直接磨成浆体,再把浆体分离除去豆渣萃取浆液。大豆磨碎后,大豆中所含的脂肪氧化酶在一定的温度、水分、氧气等条件下会发生反应产生豆腥味,因此常用热水磨浆法,即在接近100益的水中热烫一段时间以钝化脂肪氧化酶,同时应尽可能防止蛋白质变性。也可在磨浆前用气188蒸一小段时间,这样既可钝化酶又可保持蛋白质良好的溶解性。
(5)浆渣分离磨浆后的浆液含有以不溶性的膳食纤维为主要成分的豆渣,需加以分离去除。过去常用的是挤浆机,现在多用离心机。在豆乳生产中,制浆工序总的要求是磨得要细,滤得要精,浓度要固定。豆糊的细度一般要求在120目以上,豆渣含水量要求在85豫以下,豆浆的浓度一般要求在8豫耀10豫。
(6)营养调配为了提高成品的营养价值与商品价值,在调制缸中按产品的配方和标准要求,将豆浆、风味物质、营养强化剂、赋香剂、稳定剂、乳化剂、甜味料、果汁或其他食品添加剂等加在一起,充分搅拌均匀,并用水调整至规定的浓度。
大豆中虽含有优质的植物蛋白和脂肪酸,但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并不充分。如大豆中维生素B1和B2含量不足,维生素A和C含量很低,维生素B12和D几乎没有,因此,在豆制品中有必要进行营养强化。
(7)高压均质均质处理是提高豆乳制品口感与稳定性的关键工序。用来完成豆乳均质处理的设备主要有胶体磨和均质机,胶体磨通常作为均质机的预均质设备,均质机是生产优质豆乳制品不可缺少的设备。豆乳在加压后,经过均质阀的狭缝突然放出,豆乳中的油滴颗粒在剪切力、冲击力及空穴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微细化,形成均一的分散液,促进了液—液乳化及固—液分散,也就提高了豆乳的稳定性。均质压力一般是越高越好,但综合考虑,一般采用13耀23兆帕。均质温度也是越高均质效果越好。据美国伊利诺斯大学食品科学系尼尔逊(A.I援Nelson)研究报道,豆乳的均质温度应控制在70益耀80益比较适宜。均质的次数一般以两次效果较好。
(8)真空浓缩新磨制的豆浆中含有85豫耀90豫的水分。通过浓缩除去部分水分,可大大节约干燥时的能量消耗,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特殊的质量要求。
豆乳粉和豆乳晶颗粒中存在的氧气易与脂肪发生反应产生氧化味,给产品带来不良风味,降低保存时间,因此浓缩可延长制品的保质期。
从生产实际出发,豆乳粉生产中,基料浓缩后的固形物含量一般应控制在14豫耀16豫,可根据其组成进行适当的调整,浓度过高,基料易成膏状,完全失去流动性,无法输送和雾化,不能正常生产。对于豆乳晶来讲,基料浓缩后固形物含量一般应控制在25豫耀30豫,加入糖粉后,固形物含量可达50豫耀60豫。浓缩温度一般采用50益耀55益,真空度80耀93千帕。这样可以尽量避免蛋白质长时间受热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