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宝比张爱玲大15岁,嘉宝崛起的年月张爱玲正值青少。
1930年,小有名气的嘉宝出演《安娜·克里斯蒂》,第一次提名奥斯卡。张爱玲刚入小学;1935年,两部重量级影片《茶花女》和《安娜·卡列尼娜》让嘉宝大放异彩,如日中天。张爱玲则在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就读,四年后,她考入香港大学专攻文学。
1940年春,张爱玲参加《西风》月刊三周年征文,在参赛文《我的天才梦》中,她写道:“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
1941年,嘉宝拍完《双面女人》后隐退,银幕生涯在最高峰戛然而止,令所有人惊奇错愕,转身铸就一世谜题。彼时身在港大的张爱玲,会在随手涂抹的漫画上画下嘉宝轮廓尖锐的脸。像个女鬼。1944年散文集《流言》出版的时候,张爱玲还特地把那画加进去。
拍了15年电影,隐居了50年,嘉宝真像张爱玲写的那样,人为地活成了个“苍凉的手势”。嘉宝一生未嫁,有人问她婚恋问题,她答:“爱情,当然,我曾想爱过,谁没有恋爱过?结婚,我说过好几次了,我不知道,我喜欢孤独,我不喜欢总和人待在一块儿。”
1955年,张爱玲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离港赴美。1960年成为美国公民。1967年,第二任丈夫赖雅去世后,张爱玲也像嘉宝一样,开始了半隐居的生活。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张爱玲名声日隆,世人对这个“神秘”的女作家有许多揣测的想象,显微镜式地“看张”。以为她“吃得少又随便,几乎不食人间烟火”。
1988年2月,张爱玲在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续集》,她在自序里辩驳:“我是名演员嘉宝的信徒,几十年来她利用化妆和演技在纽约隐居,很少为人识破,因为一生信奉‘我要单独生活’的原则。记得一幅漫画以青草地来譬喻嘉宝,上面写明‘私家重地,请勿践踏’。作者借用书刊和读者间接沟通,演员却非直接面对观众不可,为什么作家同样享受不到隐私权?”
由此可见,张爱玲信奉嘉宝,并不是出于对嘉宝美貌和演技的赞许,嘉宝的女明星光环,她也看淡。张爱玲早年和晚年都可以说是文学明星。的确,嘉宝的美貌和私生活,都无限地刺激了世人的想象力。但遗世独立的冷酷作风,却让嘉宝超越了美貌的限制,成为一代巨星。所有的巨星都必须独具一种性格魅力。
嘉宝的“孤独”,张爱玲很欣赏。因为她自己就是这样。事实上,从1955年起,张爱玲和嘉宝都生活在美国,嘉宝先后在好莱坞和纽约,张爱玲在1973年定居洛杉矶之前,也曾经在包括纽约在内的北美各地来来往往。人都爱从别人的故事找心理对应。嘉宝的存在,或许多少给避世的张爱玲一种精神支持。她们都悲观而胆怯。
以彻底的独处完成彻头彻尾的自恋。张爱玲在嘉宝身上找到了相通和安慰。1990年4月15日,嘉宝在纽约医院去世。五年后的中秋节,张爱玲逝世于洛杉矶公寓。死时身边没有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