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2年级,激活孩子能力的关键期
15074000000021

第21章 1-2年级,孩子的学习动力是兴趣(1)

家长都会为督促孩子用功读书而感到烦恼,总是认为他们学习不积极、不主动。有时,甚至会怀疑孩子是否天生不爱学习。但事实上,孩子的学习动力是与生俱来的。当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对外界事物都会充满好奇,什么都想问,什么都想知道,为何孩子年纪愈大,愈对学习丧失兴趣呢?其实,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一点都没有减弱,关键是我们没有很好地激发起他的学习兴趣。

孩子学习不主动,是因为缺乏学习兴趣

家长自测——你的行为是否削弱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许多一、二年级孩子的家长常常为督促孩子用功读书而感到烦恼,总是认为他们学习不积极、欠主动。有时,更怀疑孩子是否天生就不爱学习。但事实上,孩子的学习动力是与生俱来的。相信我们仍会记起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总爱问东问西的情景,可是当孩子到了小学,可以有更多学习知识的机会的时候,他们却失去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其中对学习最没自控力的就是一、二年的阶段,孩子不想学的时候,怎样跟他讲道理都是不凑效的,这是为什么?

一、二年级的孩子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对其影响最大的人当属于家长。孩子缺乏学习的兴趣,家长多少有一些责任,但是具体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自测,用来检查家长是不是有些行为削弱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自测问题一:孩子向你提问时,是否即时把所知的告诉他?

一位当老师的家长,他在儿子读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特别注重孩子的探索、发现能力的培养,经常买各种书籍、各种玩具等给孩子钻研,孩子也很喜欢摆弄一些小实验之类的操作,每当儿子看书或者实践中遇到什么不懂得地方,就跑去问家长,每一次家长都会立即告诉孩子答案,甚至有时候在孩子还想自己钻研的时候,家长也忍不住把答案说出来。过了一段时间,家长发现孩子渐渐地对书、对玩具失去了兴趣,也很少动手做实验了。家长对于这个问题的发生,一直不得其解。

无论作为老师或是家长,如果我们这样做,就会令他们无法体验自己寻找答案的乐趣,因而扼杀了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同时更会让他们养成依赖及易放弃的习惯,令他们失去自学能力。就如上述案例,家长其实是好心办了坏事,本以为告诉他答案是帮助他解决了问题,但事实上恰恰令他对探索和思考失去了兴趣和动力,因为孩子想,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不懂家长总会帮自己的哦,那还花心思去钻研干什么?如果有家长总是这样帮助孩子,其实更多的时候是家长自己懒,不愿把时间花到给孩子讲解或是耐心的适当的引导上来罢了。

自测问题二:当孩子要求你帮忙做某些科目的练习,如搜集或整理资料等,你会帮忙吗?

有一个说小学一年学生的笑话:老师布置学生用“谢谢”造个句子,一个学生就这样造了一句“我的作业都是妈妈帮我做的,我要谢谢她”。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是这个现象却是很普遍的。对于小学一、二年级孩子的作业,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相信不少家长都会帮忙,甚至会视为“家长作业”般尽心尽力地完成。然而,孩子因此而失去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透过练习沟通及资料处理等技能让孩子得到锻炼是一件多好的事啊,我们何必全部包揽?其实我们不如给孩子起个引航的作用。

自测问题三:孩子告诉你他被同学欺负时,你会怎样做?

一、二年级阶段,家长最担心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担心孩子被同学欺负。所以对于这样一个问题,也许大多数家长还是很敏感的。

作为家长,肯定会教孩子告诉老师,更有甚者会亲自到学校教训那个学生一顿。但是以上做法会令孩子变得更依赖。孩子可能会相信只有依靠别人,甚至是权威才能解决问题。其实,我们从另一角度看,就会发现孩子被欺负的遭遇,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它可以培养孩子解决问题、保护自己及与人相处等能力。我们不妨按孩子的心智成熟程度,与他们共同讨论应如何面对这种处境。我们要耐心地聆听他们的感受及想法,并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方案。假若,他们提了些不恰当的做法如报复或攻击性行动,我们需多花心思以提问的方式,启发他们思考,尽量引导孩子思考及想象各种方案带来的后果,并鼓励他们反思能否承担后果问题。最后,要让孩子实践他们认为最好的方案及进行事后检讨。这岂不更好?

自测问题四:当孩子专心做某项活动时(如读课外故事书、看动画片等),是否催促他做功课?

不少一、二年级的孩子已经会表达自己的不满了:妈妈总是在我看动画片正高兴的时候把电视机关掉了;爸爸把我的玩具卡车全没收了,逼迫我去学习;爸爸妈妈太过分了,连课外书都不让我看……

对于这样的埋怨,也许大部分父母并不以为然,认为催促孩子去做功课是很自然的事情,他们的这些埋怨根本不能改变自己的主意。但是父母也许不知道,这样做,会给孩子带来不少负面影响。首先,孩子会因此而失去一次专心投入的机会,从而令他们无论在学习、游戏或工作上都缺乏投入感与专注力。同时,由于他们认为因功课而令他们无法继续该项活动,他们会对功课产生一种厌恶感。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因此而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烦躁、抵触情绪或压抑不满等。他们更会误解家长,认为父母不疼爱或不了解他们。这样必然降低了孩子学习的动力。

自测问题五:父母以身作则了吗?

一、二年级的孩子模仿力是非常强的,如果父母本身是一个不会问人、不爱寻求答案的人,孩子遇到问题问人的经验一定不会丰富,有疑问不敢问,或者有了问题,消极对待,得过且过,这样的行为必然不会激起孩子求学的热情,更不用说形成学习的兴趣了。

自测问题六:父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没有?

有研究显示,小康家庭的子女早期的学习表现比一般家庭的孩子好,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说明了环境会影响学习的情绪。男孩与女孩在这方面又有差异:女孩子要坐在固定的位置才能专心读书,要她们时常适应新环境,她们会很辛苦;男孩子则相反,他们可以走到哪里便读到哪里,甚至在播放着劲歌的环境,也可照样读书。所以如果父母没有根据孩子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为他营造学习环境,孩子的学习兴趣很难形成。

以上的自测题,可以反映出家长因为过分疼爱与保护孩子,抑或因我们的没有耐性,而令他们失去了不少学习机会。更使他们容易患上“学习依赖症”和“学习无奈症”,同时也削弱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因此,经过自测,家长应该能够更明白该如何维护及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对策

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自主学习的不竭动力。这一点在一、二年级孩子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就拿下面这两个孩子举例。

有两个孩子是邻居,同上二年级,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而且是同桌。一个幼儿园起珠心算特别厉害,小学一年级就上了奥数班;另一个孩子恰好十分讨厌数学,每回上数学课准打瞌睡,但是对语文特别感兴趣,从小就开始接触国学,一年级开始就坚持每天写日记,而且文采斐然的。按照这种情况,很自然而然地,第一个孩子喜欢学数学,数学成绩当然就特别好;第二个孩子喜欢语文,他的语文成绩几乎每回都是全班第一。

举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只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兴趣与学习效果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兴趣缺乏必然导致孩子学习效果较差。没有哪个孩子是甘于落后的,可是很多因素阻碍了他们兴趣的产生,这时候他们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关爱。父母要找到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能帮助孩子恢复对学习的兴趣。通常一、二年级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很简单,无外乎这几个原因:不喜欢这门课的老师;被老师严肃批评过,心里对老师和学习都产生排斥感;或者在学习某一门功课的时候从来没有体验过成就感,因为失去兴趣和信心等。

父母要耐心地听孩子把自己不喜欢学习的理由说出来,然后引导孩子发现自己不喜欢学习的理由并不是学习本身,而是很多外在因素。比如父母可以和老师聊聊孩子的状况,如果是因为老师的批评方式不对,孩子才不愿意学习,可以建议老师改变一下批评孩子的方式,让孩子对老师的印象有所改观,只有这样,才能重新点燃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具体运用到教育中,激发孩子的兴趣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建议一:用表扬和鼓励来激发学习兴趣

人做完某一件事后,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一、二年级孩子的自我意识不强,更需要来自父母的表扬和鼓励。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使孩子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孩子学习的情绪才会高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维本文是美国著名的画家。他能够成为画家,与母亲对他的表扬和鼓励是分不开的。有一次,妈妈把8岁的维本文和妹妹莎莉留在家里,他发现家里有几桶颜料,便突发奇想地想为妹妹画肖像,为此弄得客厅乱七八糟的,沙发上摆着纸,地板上也沾满了颜料。

妈妈回来后,看到屋里的一切,又看看孩子骄傲的眼神,顿时觉得孩子的“破坏”很有价值,所以她没有说客厅里有多么乱,而是很真诚地对他赞扬道:“哇,这是莎莉啊,你画得像极了!”她热情地拥抱维本文并给了他一个吻。

正是妈妈的鼓励,激发了维本文对绘画更大的兴趣和热情。后来,维本文说,是妈妈的吻让他成为了一名画家。

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早最具权威的评价者,孩子特别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可是很多父母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经常毫不负责任地摧毁了孩子的兴趣。其实,当孩子做得好时,父母应该适时表扬;当孩子做得不好时,也要先发现孩子努力的一面,然后再鼓励他们,用表扬和鼓励为孩子扬起兴趣的风帆。

建议二:用榜样激励孩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七八岁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这个年龄仍是崇拜父母的年龄,他们平时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父母的影响,从而模仿父母的行为,因此平时父母要利用身边的事例启发孩子,用名人的榜样激励孩子,使孩子学有榜样,奋斗有目标,这样孩子才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父母还应该认识到,最有力的榜样是自己。没必要花许多钱去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而只要让孩子看到自己时刻在读书,在学习,就会对他产生深远的影响。

建议三:让孩子保持学习的新鲜感

一、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需要用事物的新鲜感来诱发其学习激情。每天都重复一样的学习模式,会让孩子感觉像个机械人一样毫无乐趣,这是他们缺乏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要在孩子的学习之外适当地增加一些新鲜的学习内容,让孩子对学习充满新鲜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保持持续学习的兴趣。

妈妈知道二年级的女儿苗苗喜欢学语文,就不断地给她买一些喜欢看的书籍,周末经常带她去图书馆,并不时把她的文章传到网上,引起网友的评论和夸奖,这让苗苗觉得这样的学习方式十分新鲜,而且很有成就感,就这样,苗苗始终保持着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父母要抓住孩子喜欢尝试的心理,给孩子增加有新鲜感的学习内容,适时扩大孩子的视野,是有效地激起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

建议四:利用游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的确如此,学龄期的孩子都爱玩,只要父母加以正确引导,爱玩不一定是坏事。

一位母亲说起自己的8岁的小孩。他从小就特别痴迷玩木偶游戏。每天放学回到家,也不急着写作业,而是跑到房间里和他的小木偶先玩会儿游戏,一直玩到睡觉,每天的作业几乎都是无法完成的,已经多次被老师批评。很显然,他对木偶的痴迷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但是这位母亲妈妈并没有因此大发雷霆,因为她知道如果横加干涉,儿子一定会强烈抗议,于是她决定采取“非常之道”。在每次儿子玩木偶时,她会兴奋地参与进来,为每个木偶分配一个寓言故事里的角色,通过绘声绘色的表演,儿子听得津津有味,也了解到很多的寓言和神话故事。最后孩子好奇地问妈妈这些故事从哪里来的,妈妈告诉他有些就是他们课本里的,有些是课外书上的。在妈妈的指引下,他对文学和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爱玩游戏,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但孩子痴迷一种游戏,必然会将大量时间浪费在上面,这样将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此时,父母应该从游戏出发,巧妙地引导孩子向知识领域发展,以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建议五: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

上面提到,玩是学龄期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权利,不容家长有意或无意地剥夺。带孩子到她感兴趣的地方玩,不是时间的浪费,而是必要的,有益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