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2年级,激活孩子能力的关键期
15074000000020

第20章 1-2年级,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关键期(4)

8.加强孩子意志锻炼,养成其形成有始有终地做好每一件事的良好习惯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做事之前,父母应让孩子懂得做事的目的,并引起做事的兴趣;在做事过程中,孩子遇到困难,父母要教育提高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孩子具有一定的责任感,这样孩子在做事的时候注意力就会集中,去克服一些小的困难。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善始善终做完每一件事的良好习惯。完成一件事的时候,要及时进行鼓励评价,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快乐感。

9.解释清楚新要求

当你向他提要求时,要有耐心,解释要简短、清楚,要常常重复你的要求。

10.多找机会肯定孩子的进步

避免经常使用表示否定态度的语言,如“不许”、“停止”、“不”等。

11.把孩子的坏毛病同孩子本身区分开来

比如,可以和孩子说:“我喜欢你,但我不喜欢你不听话。”

利用以上对策,我们可以把孩子逐渐转移的注意力挽救回来,并且善用注意力。

孩子的学习让孩子做主——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人。

众所周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可以影响他的一生。也许很多人都听过狐狸爸爸的故事。

狐狸妈妈在生下三只狐狸宝宝之后就死了。只能狐狸爸爸一个人承担起照顾三只小狐狸的责任。狐狸爸爸每天贪黑起早地出去觅食养活小狐狸。渐渐地三只小狐狸长大了。有一天,狐狸爸爸对三只小狐狸说,孩子们,爸爸从来没有带你们出过远门,今天我要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三只小狐狸听完高兴得手舞足蹈的,便跟着狐狸爸爸一起出发了。走啊走啊,它们走到离海边很近的地方,狐狸爸爸就让三个孩子在一个大树下玩,自己去找食物。孩子们很放心地让爸爸走了。可是爸爸走了再也没有回来了,小狐狸们又累又饿,最后慢慢地可以自己去寻找食物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并不知道,狐狸爸爸一直在暗处观察着它们。

多么感人的一个故事,狐狸爸爸狠心离开孩子们,就是让它们有机会锻炼独立能力。反观我们人类,孩子一出生,就能受到父母无限的照顾,一直到成年甚至直到父母渐渐老去,正是由于被父母照顾得太周全,失去了最基本的学习独立的机会,其实这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我们应该向狐狸爸爸学习。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对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有一番见解:“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教育者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他还建议,父母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

国外的父母就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意识。日本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自己的孩子灌输一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卫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出外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要问为什么?父母会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从小培养了独立意识,孩子所有的行为习惯都会趋向于独立完成,包括促进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所学课程广度与深度都有所增加,如果还是像在幼儿园一样只需要读读唱唱,思考问题的思维根本无法获得发展。因此,幼儿园的阶段,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从上小学开始,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而学习上,最重要的是培养他独立的思考能力。这样将来才可以独立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

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大多数家长直到孩子上小学,仍然没有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意识。

例如以下这位妈妈的表现: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正在做数学作业,看见最后一道数学题自己不会做,急忙喊:“妈妈,快来帮我的忙,这道题我不会做了!”妈妈听见后,走到女儿面前,拿起题看了一下,然后告诉女儿应该如何答题。女儿按照妈妈所说的写完了作业,高兴地与伙伴玩耍去了。

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发生,女儿一遇到不会的问题就找妈妈帮助也成了习惯。后来妈妈发现昨天才给女儿讲的类似的题目,今天她又问应该如何解答。这个问题让妈妈犯了愁。

找了相关的家教书研究之后,妈妈发现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孩子学习遇到难题,自己马上给她答案,她因此缺失独立思考这些题目的机会,所以当再次遭遇同样的难题时,孩子根本无法独立去解决。为此妈妈决定矫正这种教育方式。

一次,女儿又叫妈妈帮她答题,妈妈让孩子先思考一下,她却说:“我不会想,你还是把答案告诉我吧。”妈妈看了看,说:“哎呀,这个题目妈妈也不会,要不咱们一起思考一下这个题目吧?”女儿很不情愿地答应了,在整个探讨题目的过程中,妈妈巧妙地引导孩子去进行思考,一旦引导孩子说出答案,妈妈立即对孩子赞不绝口,孩子大受鼓舞,当天独立思考完成了5道题目。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引导,逐渐从与孩子一起思考,到鼓励孩子自己思考,最后到孩子自觉地独立思考,到二年级期末考试的时候,孩子的成绩提升了一大截。

由此可见,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成绩产生影响。每个父母都要尽早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父母要抓住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可以从生活上的事情入手,让小学生多动手,多参与。具体的方法可以看看以下几位家长是怎样做的。

支招一:让孩子在独立行动中自己动脑

霜霜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别看她人不大,能做的事情可不少。比如洗衣服、打扫房间、帮妈妈做饭等。学校里举行的野炊活动,只有霜霜一个人不用老师帮助,因此获得了老师的夸奖。老师号召班里的所有同学都要学习霜霜独立生活的能力。霜霜现在如果离开父母,完全能够自己很好地生活,这是因为从小她的父母就开始让霜霜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霜霜在动手的同时,也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有些问题,她还能想出好主意帮妈妈解决呢,这使霜霜的父母感到十分欣慰。

支招二:用完成故事结尾启发孩子进行思考

儿子刚上小一的母亲张海源为了能够使儿子学会独立思考,经常用儿子爱听故事这个特点启发孩子,让他多动脑筋。她讲故事与别人讲故事不同,只是把故事的开头、过程讲得特别详细,但结局不告诉儿子,而是让他通过故事情节去想象结尾会是什么样的,还要他说明为什么有这样的结尾,并鼓励他说出两个以上的不同结尾,最后才告诉儿子原故事的结尾。

儿子在妈妈这样有趣的训练下,思路开阔,思维活跃,到后来自己都能编一些故事讲给妈妈听。张海源看到儿子这样,非常高兴。

小学生一般都喜欢听故事,也爱玩游戏。父母利用讲故事却留出结局悬念的形式引导小学生去展开想象与思考,让小学生在听故事的玩乐中学会动脑。小学生会乐此不疲,不至于产生厌烦的心理,这是锻炼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好方法。

支招三: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龙龙今年才8岁,就已经获得少儿发明创造二等奖。原来,龙龙很小的时候就对很多东西感兴趣,好奇心很强,经常摆弄家里的玩具、物品,把好多东西都给弄坏了。龙龙的父母知道孩子是因为好奇才这样做的,所以他们不仅没有批评龙龙,还主动给他讲那些东西的使用原理,并买回了一些小零件,让孩子学着组装,由此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所以,龙龙虽然只有8岁,却已经是一个小小发明家了。

好奇心是小学生与生俱来的可贵品质,这也难免会使家里的一些东西遭殃。父母不要因此责骂孩子,而应该因势利导,给孩子讲授一些有关的知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引导小学生的兴趣,鼓励小学生的探索精神。这样会使小学生开动脑筋,学会思考,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支招四:教小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

尹梅青的女儿今年8岁,她是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尹梅青为了给孩子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对于自己不知道答案的,让女儿与自己一道去查资料,去观察、思考;对于自己知道答案的,尹梅青也先让女儿动脑想一番,并且告诉她答案也许不止一个,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并对女儿所给出的新颖答案进行表扬,最后才会告诉女儿正确的答案。

尹梅青的女儿在妈妈的引导下,不但问问题的兴趣提高,而且还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年少的孩子好奇心强,喜欢问问题,有些问题还很“傻”。但无论孩子问的是什么样的问题,父母都不要嫌孩子烦,更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而应尽可能多地给小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并且引导小学生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的答案,让小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自己决定先做哪一科作业

中国的父母有一种控制心理,就是你是我生的,你得听我的。这样一来,生活学习娱乐父母总喜欢替孩子安排好,并认为这是为孩子着想。而孩子呢,到了逆反期,也有一种和父母对着干的思想:你让我听你的,我偏不听,看你能把我怎样?

亲子之间这样的情况不难理解:父母是控制心理,孩子是逆反心理。安排和反安排就是两种心理的战争。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孩子心理独立期的三个阶段,分别是3岁、9岁和12岁。3岁的时候,孩子自己吃饭,父母总喜欢干涉,说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来喂吧!9岁的时候孩子想穿那件红色的衣服,你偏偏指定要他穿黄色的;孩子12岁的时候,每次做功课你都要让他先做最难的,慢慢地孩子越来越难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他开始对作业无所谓,学习自觉性变差,于是他们每天做作业都是硬着头皮在应付老师和家长,能拖就拖,能不做就尽量逃避。

家长在为孩子安排功课的时候,总是在用自己的头脑操控孩子,但是忽视了代替的过程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过程。你剥夺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长,孩子就丧失了某方面的能力。也许你安排孩子先做难的是基于“先苦后甜”的心理,也是为了孩子能更好地完成功课。可是你不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的情感体验和成人是恰恰相反的,他们做功课喜欢挑简单的做(或者说挑喜欢的做),当他们获得成功体验的时候,他们更有动力地继续剩下的功课,这就是他们完成作业的模式,如果让他们自己决定的话,相信他们也会将功课安排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