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2年级,激活孩子能力的关键期
15074000000019

第19章 1-2年级,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关键期(3)

二年级的达达注意力很不集中,做事情很容易为其他事情分心,所以他做功课经常是做了一点,又去作别的事情,然后重新回来学习的时候,又从另外一题开始做,最后经常把作业搞得毫无次序,一点计划都没有。爸爸妈妈给他制订一个学习计划,但是他总是受不了其他事情的诱惑,将注意力分散了。例如计划今天要写50个生字,但是又很想去看电视,最后只写了几个生字,便跑去看电视,写生字的计划被抛到脑后去了。妈妈发现了达达这个习惯,她就建议达达:当你学习计划没有完成,而你又想去做别的无关紧要的事情的时候,你先不要去做,你可以先停下手中的事情,静静地待上10分钟,脑海中的狂热的念头就会慢慢平息下来,10分钟后,当你没那么想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就可以重新开始做手中的事情了。达达采纳了妈妈的建议,此后每次做作业想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他都会静静地待上10分钟,然后重新投入学习中。

其实这是一种拖延心理战术,这种办法可以让孩子冷静地思考,给心中的狂热降温,原来的计划便得以实现。

还有家长教孩子使用自我奖励法,也能让一二年级的孩子逐渐学会给自己学习做计划。自我奖励,就是在每一个小计划完成后,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比如,做完两个小时的题,奖励自己20分钟时间打篮球;完成了今天的学习计划,给自己恰如其分的奖励。这里的奖励法,实质就是要强调孩子给自己一种约束感以及期待感,以此促使他能够坚持完成计划。当孩子坚持完成计划后,就能产生满足感,成就感,反过来促进他更积极地按照计划去学习。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行为总是趋利避害的,让孩子自己明白做计划的利害关系,比家长每天苦口婆心、寸步不离地监督要好得多。

培养孩子的学习注意力至关重要

所有的人在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力专注,就像乔治·古维叶说的那样:“注意力是知识的窗户,没有注意力,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

但我们都知道,一、二年级孩子的自控力是非常差的,这也跟他们的现阶段的思维发展有很大关系。七八岁的孩子,正是发展发散思维的阶段,他能想象出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注意力很敏感,一点细小的东西都能吸引他。所以这个时期,孩子的注意力并不能十分集中。

曾经有一个8岁的孩子智商测试得分114,在同龄人中属高智商,但在老师和同学眼中他是一个成绩差的“笨小孩”。因为他的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讲的句子长了他就记不全,布置的作业也记不住。经儿科专家检查,这个孩子各方面都没有问题,只是想象思维很发达,注意力经常被其他事物吸引。

来听听一位家长是怎样描述注意力缺损的孩子的:

我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周围的人都夸他聪明,可是我发现除了玩游戏或者看电视外,他做其他的事情,都很难坚持比较长的时间,特别容易分心,很少看见他踏实,特别有耐心地去做一件事情。学校老师经常把我请去谈话,说孩子在课堂上爱说话、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弄得老师上课也不安心。我非常苦恼,不知道该怎样来教育他,才能让他能够和别的孩子一样认真上课。

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烦恼,随着大环境的改变,出现了越来越多这样的孩子。大量研究表明,这些儿童是由于大脑神经的加工传输递质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大脑皮层产生不了应有的兴奋。为了维持必要的学习和活动过程,他们需要借助于一些无关的活动(分心、小动作)来控制自己。这就是注意力缺损的原理,这是导致孩子出现学习困难的常见原因。

通常一、二年级的孩子缺失注意力还有以下一些典型的表现:

上课容易开小差、说悄悄话,小动作比较多;

逃避需要持续用脑的工作,看上去好像不喜欢动脑子;

写作业漫不经心,读书定不下心来,抄作业抄错题目,做题抄错答案;

跟他讲话爱答不理,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做事情刚开始兴致勃勃,不一会儿就觉得没意思了;

健忘、丢三落四、心不在焉;

情绪容易冲动、控制能力较差;

心理或行为比较幼稚,不能从经验中吸取教训;

低自尊,对很多事情都无所谓;

不良的社交技能,表现为没有固定的朋友,不能很好地与同龄的小朋友相处。

正如以上所讲,注意力是知识的窗户,没有注意力就不能获得知识。孩子注意力集中与稳定是学习成功的基础,也是高质量、高效率学习的前提条件。有的孩子上课或写作业不专心,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时间长了就形成恶性循环,养成了粗心的习惯;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总是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还想着其他无关紧要的事,结果就导致了写错字、算错题、丢三落四;还有的孩子在学习时很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干扰。这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读二年级的小果,是个聪明孩子,但也是个粗心的孩子。他妈妈说,这孩子在考试的时候,常常是附加题都做对,而简单的计算题却失分很多。妈妈还发现,小果经常会把“b”与“d”、“p”和“q”、“+”与“×”等混淆,有时候做题目的时候还会看错数字、漏掉题目。“为什么孩子总是这样粗心呢?”小果妈妈很困惑。

孩子的粗心与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有密切的关系。注意力是孩子其他所有的能力之“母”。这是因为像记忆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书写能力等其他的所有能力,都离不开注意力。通常3-6岁为儿童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期,7-14岁为塑造期,14-17岁为稳定期。而在幼儿阶段,往往因为不考试,孩子的注意力问题、注意力习惯会被家长忽略;在小学阶段,注意力的习惯会明显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学习效率,才逐渐被家长所重视。

专家认为,很多孩子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错误教育有关系。应该说,在现代社会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很重视,但是有时候家长会不自觉地步入一个教育的误区。例如,很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注重的是孩子对于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感觉综合运动能力的培养,没有培养好孩子的意志力、耐力和协调能力。很多孩子到了小学一年级还不会跳绳,不能连续抛球或拍球,不会系鞋带。这些孩子虽然学习成绩还可以,但是注意力习惯和能力的缺失现象,没有被家长重视,等到日后课业量大了以后,孩子的坏习惯已经形成,延误了注意力习惯培养和引导的关键期,改起来就很难。

同时,注意力在孩子的各项能力中均有体现。比如,记忆力、理解能力、书写能力,等等。但很多家长还不了解,注意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升的。很多家长非常想帮助孩子,但忽略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对于作业马虎、粗心的孩子,家长往往是加大作业的量,或选择更多的兴趣班,希望以此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事实上,这些举措都是需要孩子注意力集中后,才能够收到较好效果的,如果没有针对孩子的注意力进行有目的性的训练和提升,最终只会让孩子觉得自信心受挫,结果可想而知。其实,只要找到孩子对某一事物注意力产生的原因,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这些能力是完全可以提升的。

另外,现代家庭为孩子包办代替过多,也是一个教育误区。很多孩子的动手能力较弱,缺乏独立性。动手能力弱的孩子在听课或写作业的过程中,手臂易觉得累,手指关节不灵活,字迹、笔画、大小不一。即便是学习态度端正的孩子,当他们的耐力和手眼脑的配合能力,不足以应付学校的基本课业时,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拖拉作业等现象。

那么在面对孩子注意力缺损的问题时,家长在屡教不改的情况下,误认为孩子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不管三七二十一打骂一通,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会让孩子学习压力更大,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一位小学教师说:孩子一旦注意力不集中,行为不能自控,往往会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容易被同学嘲笑、老师歧视,或者被家长指责,从而出现低自尊、缺乏自信等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困难也会越来越多,厌学的几率也会大大高于同龄孩子。所以抓住小学一、二年级的关键训练期,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和训练,可以大大改善这种状况。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呢?下面是专门研究“注意力差”儿童的美国医生杜博士对父母的一些有用的建议:

1.提供安静的环境

孩子生活中虽需要团体生活的机会,但也有个人活动的时候。在安静的环境中,使心灵逐渐沉静,发掘学习的兴趣,以增进专心度。此外,在孩子专注于学习时,大人不宜随便打搅,应在告一段落时,再提出要求。

2.陪伴孩子需有技巧

若是孩子无法独立完成学习,大人可在旁陪伴、协助,但切忌给予过多指导。

3.用静态的游戏延续注意力

像玩拼图、穿珠子等静态游戏可以从简单的开始,享受完成的成就感,以训练短时间的注意力,再慢慢加深游戏的难度和延长游戏的时间,以延长孩子的耐力,增进专心度。

4.从1分钟开始

孩子只要保持1分钟的专注力,就予以称赞,再逐渐延长到一次5分钟、10分钟。赞赏、鼓励是学习的重要因素。

5.从孩子有兴趣的事着手

如拿本相片簿,为孩子讲述他出生、成长的故事;欣赏孩子的劳作,听听他小脑袋里在想什么;观察渔港里的小鱼、池塘里的蝌蚪……

6.建立秩序感

为孩子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在学习物归原处、整理个人物品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秩序感。在日常生活作息上也要有规律,规定好起床、就餐、玩耍、看电视和就寝的时间表。在执行过程中,家长要严格而不严厉,灵活处理。过一段时间后,你的作息安排将成为孩子自己的习惯。

7.选择小规模的感统训练班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多存在感通失调官能症。必要时需要进行适当感统训练课程。一般适宜选择小班制的、最好是一对一的关注与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