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医药卫生类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15055200000031

第31章 医药卫生类中职教育的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3)

二、医药卫生类中职教育的办学模式与育人模式选择

校企结合的方式方法很多。就办学形式说,有企业办职校、职校办企业、“定单教育”、职校与企业联合办学、职业教育集团化等等。就师资队伍建设而言,有聘请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职校教师到企业实践、蹲点调查。就教学而言,最常见的是“请进来,走出去”等等。不同的方式,各有所长,重要的是因地制宜,重在结合。

(一)医药卫生类中职教育多维立体式办学模式

充分发挥医药卫生类中职学校与医院合作办学的传统优势,加强同区域内医院的纵深联系,加强同区域内镇街卫生所的扩散性联系,形成院、校、所三级互动的办学模式。要实现院、校、所的三级联动,需要充分发挥医院和卫生所的各种优势,形成教育的合力。

一是充分发挥院所的信息优势。院所的信息优势,包括市场需求信息、实用技术信息等等。企业能不能及时提供这些信息,学校能不能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些信息,这是能否真诚合作、实质性合作的前提。因为如上所述,职业能力最重要的还在于获取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技术性能的创新能力。只有双方都注意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并以此来确定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这样的结合才有积极意义和实用价值。

二是充分发挥院所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企业聚集着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市场需求,新工艺、新技术,正是通过他们聪明的大脑、灵巧的双手才转化为新产品。学校能不能全心全意地依靠他们,企业能不能全心全意地让他们为学生传帮带,这是学生能不能切实提高职业能力的关键,也是衡量校企合作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是充分发挥企业的设备优势。学校能不能、企业愿不愿以生产车间(场地、设施、设备)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不仅是作为学生毕业前的综合实习基地,更重要的是作为经常性的实践教学基地,这是学生能否有效地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条件。因为让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到生产、服务第一线去,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老师傅手把手的教,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这不仅能为学生直接了解具体生产岗位的技术要求,提高职业能力,为毕业与就业接轨,上岗即顶岗工作奠定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地质行业又是理论与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地质实习基地的建立作用将是不言而喻的。

2.集团化办学模式:医药卫生教育集团

(1)医药卫生教育集团的必要性

发展职业教育集团,组建以高职院校为龙头,以专业为纽带,通过紧密型、半紧密型、松散型等多种形式,联合行业企业和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探索集团化发展机制,实施双向多边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成为推动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型方式与途径。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趋势明显。医药卫生教育集团化的关键在于创新机制,推进卫生职业教育与卫生行业紧密结合,建设并发挥各种平台的资源优势。一是探索与行业紧密结合的组织机制。探索建立与行业紧密结合的组织管理体制:一是建立协调委员会。由教育、卫生部门、医学院校和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组成协调委员会,协调医学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促进服务型卫生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二是成立指导委员会。聘请医学教育、医疗临床资深专家指导卫生职业教育。三是建立集团理事会。理事会是集团最高的决策协调机构,由成员单位协商推选并经选举产生。根据工作需要,理事会设立若干专门工作委员会和咨询委员会,协调、处理成员单位之间、集团与外界之间的科技合作和人才培养等有关事宜。

二是探索学校、医院、企业双向多边合作机制。探索建立集团成员间“双向多边服务”的新型合作机制。“双向服务”即学校与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相关企业互为服务对象,在学生临床教学、实习实训、卫技人员在职培训、继续医学教育、技术开发与服务等方面开展双向服务,资源互相开放;“双向多边服务”就是在集团内各医学院校、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相关企业在双向服务基础上建立多边合作机制,如学校—医院—企业或学校—学校—医院(企业)或学校—医院—医院的多边合作机制,逐步发展为以集团为平台,以专业为基础,以项目为纽带,建设集教学、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双向多边合作体。

三是推进六大平台建设,共创合作共赢:实习实训平台建设;教育培训平台建设;技术开发与服务平台建设;交流合作平台建设;职业发展服务平台建设;教学团队合作平台建设。

(2)集团化办学的优势

一是有利于卫生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创新。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产业”,可以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模式和办学模式。组建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实行纵向沟通、横向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把卫生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对于打破单一的办学模式所表现出来的惰性和封闭性弊端有重要作用,为促进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是有利于实现卫生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职教集团组建的重要意义就是整合卫生职业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和使用教育资源,体现办学效益。各集团学校可以有效利用和共享集团的资源,实现设备、实习实训条件的共享和互补,既可以改善办学条件,又可以避免重复建设,从而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有利于促进卫生职业教育的优势互补。加入集团的学校,在资金、实习基地、学生就业等方面,通过合理分工,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与拓展。集团学校之间,可以实行统一领导、联合办学、连锁发展,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管理经验交流,达到相互融通、共同发展提高的目的。

三是有利于加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职教集团组建后,通过集团统筹,调整专业结构,实现学科和专业建设上的分工,根据市场需要,加快发展新兴专业和现代服务相关专业,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特色学科和专业,避免学校之间在学科和专业上建设的重复。

(3)集团化办学的应对策略

整合各地卫生职业教育资源,走集团化办学之路,这是我国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要把握机遇,重新整合,从而推动卫生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努力适应社会的需求。一是以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做到社会需要什么专业人才,中职就培养什么专业的人才,把培养目标紧贴社会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腾飞服务,使学校培养的人才受市场欢迎。二是以行业为依靠办好专业,了解行业发展的新情况,新动向,为学校提供较为配套的实训、实习基地,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优化教育资源。政府主导下的集团化办学,可以根据不同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性质,整合成职教集团。被整合的不同校园可以办成教学区,实习实训设备统一调配,避免资产的闲置。教师可以在不同校区流动,师资队伍得到优化。招生就业渠道整合共享,避免恶性竞争。

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职业教育要立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办出特色,在培养实用能力上下功夫。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岗位能力需要为本位,开发、编制教学计划,并在市场调研和行业反馈的基础上进行滚动修改。抓紧教材建设,注重教材的实用性、综合性、科学性,充分体现职教特色。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的实施。办成卫生职业教育集团,有利于统一培养,规范培养质量,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实施。师资队伍优化后,可以形成教学研究的拳头,促进教研教改,学校将有更多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专业建设和教材建设,势必促使培养质量的提高,从而增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统筹专业设置,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可以根据各成员学校的优势,建设重点专业或特色专业,根据人才需求统筹专业设置,对办学力量薄弱的专业进行分流,最大限度利用教学资源,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大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明确任务,严格要求,让现任教师采取脱产培训或在职进修的方法,进一步充实和更新职业教育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二是聘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来校任兼职教师,改变现有偏重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总之,只要政府认识到位,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能统一思想,充分调研,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大力发展卫生职业教育集团,通过集团化办学促进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整合,使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再一次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医药卫生类中职教育的育人模式

1.岗位学校双元结合人才培养(轮岗制度)

(1)突出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地方医药卫生类中职学校是面向基层,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应突出职业性与行业性,具有鲜明的职业岗位特征,使培养的人才能真正服务于临床医疗一线的需求。因此,应以中职课程建设与改革为核心,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目标,依托医药卫生行业背景,针对职业岗位,以“工学结合”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推动医学卫生类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与水平,促进地方高职教育进入健康发展的轨迹。突出以“职业性和实践性”为核心,改革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之关键。

“职业性”是医学人才培养的根基。

所谓职业性,一是突出医学职业的“仁术与仁爱”精神。“关爱生命、关注健康、为人民服务”是中等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医学职业教育的核心。因此,医学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与改革,首先应突出医学的职业特性,重视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与培养,将医学生“执业”知识技能与“职业”人文道德修养的双重教育与培养融入到课程改革与建设之中,贯穿于课程教学过程尤其是教学内容之中,强化医学职业特色教育,体现“医乃仁术”之根本。二是关注职业岗位关键能力的培养,能充分体现医学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体现医学职业的工作过程特征,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的能力。

“实践性”是医学卫生人才培养的核心。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型人才。而医学职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特殊性。因此,中等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更应突出其“实践性”,并将“实践性”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使培养的人才在基层一线岗位和工作现场能做实事、干实务的实用型人才。要实现此目标,首先应为学生及早接触临床生产一线搭建平台,结合课程自身特色与未来医学行业岗位的需求,走“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更多地融入实践要素,突出强调实践性,强化课程实训、实习、实验等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以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的零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