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强调以德为先。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则更应强调职业道德的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前提,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质量观要求中职学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高度重视中职学生的理论武装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民族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中职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通过专业情况介绍、主题班会、就业指导课等,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定位,把人生职业设计、职业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作为职业指导的重点,在活动中大力弘扬高尚的职业道德。通过校内活动的开展,或与校外单位的合作,为学生创造职场场景,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的过程中,渗透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之精神。围绕职业道德建设校园文化,通过开展各级各类的学生活动,为学生营造职业道德氛围,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意识。
四是注重社会对就业效果的反馈。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要检验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应该看其培养出的毕业生是否适应社会需求,即本文所说的毕业生的就业效果。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观的指导下,中职学校应注重社会对毕业生就业效果的反馈,从反馈信息中提取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相关信息,明确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
毕业生的就业效果应该包括就业率、就业去向,以及个体在就业岗位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等等。而就业效果则应该从社会反馈中体现。社会反馈的主体主要包括:用人单位、毕业生本人的体验和感受、家长评价等。中职学校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分阶段向企业了解毕业生的相关情况。通过电话采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家长对子女就业的期望及满意程度。定期邀请毕业生返回母校,向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管理者讲述其工作体会,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等环节,共同探讨如何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工作中等问题。
3.教师成长特色化
(1)定位:既为医师,又为人师
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正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一特点,提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应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理论知识和教科研能力素质、人文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兼容并蓄的知识结构素质、师范性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就医药卫生类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就是教师既要做好医师,更要做好人师。
一是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
这是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素质。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具体说应体现在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开拓进取、严谨求实、公正无私等方面。教育本身就是塑造高尚人格的事业,而人格正是人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质的体现。我们通常所说的“为人师表”实际上就是教师的人格形象的体现,它对学生是无形却又是最有力的教育。
二是专业理论知识和教科研能力素质。
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保证。教师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后开展教科研活动,可以为教学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相反,如果教师不具备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只能讲授现成的知识,是不可能培养出富于开拓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学生的。
三是人文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兼容并蓄的知识结构素质。
对于教师来说,博学多识是做一个好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作为面向21世纪的教师,更应力求博学多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愈发明显,教学工作已面临新的挑战。教师只有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为专业理论和知识的讲授奠定雄厚的根基,使自己的教学内容达到深度和广度的统一。这种完善的知识结构主要体现为人文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的兼容并蓄。对于从事中等中医药教学的教师来说,掌握必要的人文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有利于教师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从而更得心应手地从事专业教学工作。
四是师范性素质。
师范性素质实际上是一个教师必备的素质,它包括3个方面:知识方面,除了上述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的人文科学识、自然科学知识外,教师还应通晓教育基本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及有关学科教学法的理论知识,运用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掌握教学规律,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能力方面,教师的基本能力,包括设计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课堂讲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能力等;心理品质方面,教师优雅庄重的外在形象与其内在的知识修养、心理品质密切相关,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觉实践,易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
五是创新能力素质。
主要包括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活跃的灵感、独特的知识结构等。对教师来说应体现以下4个方面:敏锐感知和把握新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的能力;跳出单一学科综合的小圈子,具有进行跨学科综合、嫁接的能力;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联系现实问题,设计能力型问题情境的能力;全面提高的现代教育心理学素质,按科学规律进行创新教学,并在教学中体现创新精神的能力。要培养大批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教师必须具有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培养创新能力素质打基础。
(2)规划:立足现实,谋求长远
创新教师引进机制,吸引更多优秀职教师资人才。拓宽职教师资培养和招聘渠道,充实职教师资队伍的实力:将应用型本科中的优秀学生予以技能的强化,加以教学理论的强化,以优厚的待遇吸纳到职教师资队伍中来;将企业中的能工巧匠加以教学理论的培训,以优厚的待遇吸纳到职教师资队伍中来。同时,还要试行“招引凤凰,稳往飞鸽,培养永久”的人才竞争、激励、培养机制。还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在师资队伍逐步稳定的基础上,思想、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稳步提高。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各种保障,千方百计,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改革教师的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革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建立完善的教师素质评价机制,帮助教师树立专业化的新理念,推动教师向“双师型”、“一专多能型”方向发展。首先,职业学校教师从事的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沦水平和掌握职业技能的劳动者,因此,对职业学校的教师评价不能用单一的学生考试分数去衡量,而应当从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职业技能这两方而综合评价,这样才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锤炼自己的职业技能,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其次,要刷新教师的自身观念,丰富专业化发展的内涵。部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内涵单纯地理解为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忽视了对自己专业操作能力不断提高的要求,仅仅把自己定位在“教书匠”的层次,这显然与当代职业教育的专业所求有一定差距,离“双师型”教师和“一专多能”教师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的教育理念,不仅要能够传授新型的知识,而且能够有娴熟的技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进而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服务教师专业发展。深化教师培养、培训制度,重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从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师素质的实际和培养培训情况看,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大有脱节之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学校领导要积极学习与借鉴先进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与实践,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的介作交流,经常性地开展“走进企业”和“请到学校”的活动,以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开发学校的课程资流,丰富学校教师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其次,针对当前职业学校教师的实际,应加大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培养,使教师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发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中脱竹的地方,进而使死板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鲜活、实在;再次,针对教师的教学业务实际和职业学校的学生实际开展教学业务能力的培训。所谓教无定法,重在有法,贵在得法。选择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当前职业学校的教师,大部分仍采用传统的“教师念讲义,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都忘记”的现象。不少课程的教学仍是“纸上谈兵”、黑板上“设计图纸”、课堂上“开车床”,校园内“加工产品”的模式。而这对于职业学校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无疑很糟糕的教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木方法只有改进教学方法,欲改进教学方法必然就需要学校加大对教师的业务培训,使教师善于选择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即用现代教学手段去破解理论,用实践的结果去印证理论,进而创造一个新型的课堂——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3)评价:重在发展,完善体系
重视发展型评价。
中职教师包括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教师,该群体处在学校、企业和学生等组成的特殊的生态环境。根据生态位原理,消除教师生态位重叠的有效方法是竞争,创造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就是评价。
教师评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目前情况看,按评价目的划分,教师评价分为奖惩性和发展性两种类型。奖惩性教师评价注重评价的筛选功能,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加薪、增加奖金等决定;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它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这种教师评价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措施,也是纠正缺点、发挥优势的有效途径,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改革。仅发挥教师评价的鉴定选择功能、实现教师评价的奖惩目的的评价是不完全的评价,对教师评价的激励改进和导向功能的忽视,不利于面向未来促进教师的发展。鉴于此,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发挥教师评价的激励改进和导向功能的重要,近年来“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发展性教师评价思想正在渗透。
显然,发展性评价,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与成长,有利于教师之间竞争。要实现教师发展性评价,中等职业学校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实现教师评价功能的转变,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是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综合考察,尊重教师个体发展的差异和独特性价值,以适应社会和学校发展对教师的多样化需求和教师的发展需要;三是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扩展评价主体,让教师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专业人员等共同参与的民主化过程,在相互的沟通、协商、理解、让步中,建立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帮助教师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改进和发展;四是转移教师评价的重心,对教师的评价要面向未来,重在发展,有利于教师专业的自主进步。
建立科学可行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价体系。
建立对教师公正的评价体系,是对教师劳动成果的肯定。评价具有区分、激励和引导的功能。建立教师评价体系,应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人们对教师的评价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优秀、良好或达标,而是和教师一起分析工作中的成就、不足,提出改进计划,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评价体系应该有效地激励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深入到每个教师的思想中,把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中要求提升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能力因素,贯穿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有目的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主要体现在发展上,即体现在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专业技能的创新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启发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为每位教师建立专业化发展的个人档案,详细记载教师在各个方面的专业化发展情况,并且由学校评价组织的评价委员会及社会性的评价机构进行综合评价。
总之,教师的成长是在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下,教师自我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既要注意激发教师的内动力,又要注意建立相应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以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师以主体身份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在不断的成长与发展中成就事业,促进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