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医药卫生类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15055200000026

第26章 医药卫生类中职教育的发展战略与发展思路(8)

(三)可持续发展是最终追求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基于对以往发展思想的实践与反思而问世的,是一种关于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发展,注重长期发展,尤其注重人的长期发展,要求人类以最高智力水准与泛爱的责任感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创造和谐的世界。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发展本质观来界定可持续发展,其涵义有两层意思:一是主体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客体的可持续发展。在对非理性“自然中心主义”思想(视自然为社会发展的主体)的批判基础上,我们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首先应该是主体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1.中职教育发展可持续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经得到了全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可,这种源于环境保护的观念已不再局限于经济学和环境学的范畴,而成为一种得到各界广泛认同的全新的发展观念。我国已将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一起列为迈向21世纪的两大战略。正如《中国21世纪议程》中说:“发展经济以摆脱贫困,关键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教育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1)中等职业教育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教育本身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教育实现超前发展、连续发展和整体发展。作为中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要为社会培养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任务,是培养生产第一线技术应用型和实务操作型人才的主要力量,有着生存和发展的广阔空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仍将受到社会和企业的欢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社会上鄙薄中等职业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其次,国家的相关政策落实不够。另外,地区经济因素是制约职教发展的重要原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当然,中等职业教育自身的弱点长期未得到根本的克服,其办学机制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突出问题。

(2)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政府导向明确,政策环境优越。2004年9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至于中等职业教育,“从现在起到2007年,在高中阶段教育中,要加大结构调整工作力度,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使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保持大体相当,在有条件的地方职业教育所占比例应该更高一些”。中等职业学校要抓住机遇,利用政策导向,在办学理念、办学形式上求实、搞活,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

学习化社会来临,终身教育成为必然。经济的发展要求社会成为学习化社会。教育应是个人一生中持续的过程,人的可持续发展涵盖了个体生命的各要素及其整个发展过程。急剧变革的现代社会,向人提出了终身教育、终身成长的要求。今后的教育应当是,随时能够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3)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是充分利用良好的政策环境,争取更宽广的发展空间。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教育和劳动等部门给予的政策,结合本地经济特点和学校特点,发挥优势,充实实力,不断壮大。利用政策法规,主动与企业和职业高校联合,与行业沟通,加强主动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利用媒体,宣传职业教育,扭转忽视职业教育的倾向。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改革以增强学校活力。

二是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突出职业学校特色。中等职业学校的潜力首先要从自身挖掘。要积极开展职业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多证书制度;突出技能,贯彻以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就业指导,转变学生、家长的就业观念。摒弃仅仅追求学历的陋习,学生学习期满不仅取得毕业证,还能拿到技能等级证、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等证书。真正让学生进得来、学得到、出得去、用得上。中等职业学校要对教学制度进行变革和创新,逐步实行学分制,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打破各种教育之间的条块分割,实现各类教育间的有效衔接和优势互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学校要重视“双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专业教师不仅理论过关,而且具备其专业相应的技师水平。

三是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要面向学生的生涯,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而且要使学生具备为个人的进一步发展所需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着的社会和职业变动、人才流动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终身发展。21世纪的中等职业学校就是要培养能创造性地适应社会发展的个体。

四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机制。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专业设置死板,招生和就业盲目的情况。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紧密关系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要了解市场,了解劳动力市场,更要把握其发展和走向。根据当地经济发展,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做到迎合企业办职校,对接市场开专业,根据需求育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必须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升级改造、设备更新换代来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缺乏企业人才的需求信息,导致了学校专业和课程与企业实际要求不符,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教育资源浪费。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政府应尽快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流通,给以指导,建立劳动力信息平台。另一方面,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一方,要与企业加强联系,进行市场调查,了解人才需求的结构和数量,适时调整专业与课程。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或“定单式”人才培养,建立市场应变机制,与企业全方位合作。目前一些学校的尝试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2.教师发展可持续

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县域中等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打造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学校运作的永恒主题,却也是中等职业学校难以突破的发展瓶颈。

(1)“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双师型”教师,是兼有教师资格和其它相关专业技术资格,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既能担任教学任务,也能担任专业技术指导的“讲师+工程师”型的教学人员。这也是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区别。为此,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不仅要加强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参加劳动部门、人事部门主办的职业资格证与岗位执业资格证的培训与考核,有条件的教师可申请评定第二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走出去,专业课教师可以脱产、半脱产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在合作企业担任实训指导教师。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积极进行技术方面的开发与服务,积累教学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早日成为学科的技师、工程师、会计师、经济师等,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激励机制。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中等职业学校的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双师型”建设,把教师培训真正放到关系学校发展、关系职业教育发展的前途的高度,使教师培训政策上有扶持、资金上有保障。

其次,学校可以考虑采用长效发展机制和刺激性的政策鼓励教师取得各种专业资格证书。不断完善教师第二职称的评审体制,建立相应机构,明确评审标准;完善专业实践课指导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推动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在选拔培养学科带头人、出国进修、申报高一级职称时,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对于取得发明专利证书的教师,直接授予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把教师的实际工作阅历和效果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条件之一;对于参加全国性执业资格考试,获取了全国注册执业资格的教师,在经济上给予奖励(如可以报销报名费和考试费,在学校经费充足的前提下可以每月给予适当的补助),这样可以提高教师不断学习的积极性。再次,科学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使广大教师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充电,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要为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以促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终生学习,不断进行继续教育的良性循环。

(2)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与实践

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学分析。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技术性人才。按课程结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至少有三种类型: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按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教学目标的现实性、教育内容的应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能力培养的主动性。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码要实现以下三点:一是获得职业体验,如化工专业教师只有下到化工企业进行体验,才能熟悉化工生产,包括反应原理、工艺过程、生产设备和生产管理,等等;二是熟悉职教理论,了解职业教育的对象、专业、课程与教学过程的特征,掌握职业教育的教学法;三是取得教学实践的效果,参加与职业有关的教育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开发职业教育课程,成为驾驭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能手。总而言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个人知识积累丰厚,技能纯熟,与教学活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以及情意特质在内的综合素质极大提升,满足中等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果,就是使文化课教师掌握一门专业知识或实践技能,通过培训、进修等途径,成为专业课教师,能胜任专业课的教学或实训的指导;专业课教师掌握一门技术,通过联系企业、到企业挂职等途径,成为“双师型”的教师,既胜任专业课的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从而促进学校整个教师队伍的结构合理。

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学系统。按教育生态学的观念,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生态现象,我们将它称之为“教师专业发展生态”。我们将“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看成是学校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结构标准、学校教师结构发展目标、学校其他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学生专业技能发展、相关企业对学生能力需求等因子看成是这个系统的环境。在系统内部,显示了教师结构情况和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及实习指导教师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在系统外部,显示的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结构标准、学校教师结构发展目标、学校其他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学生专业技能、企业对学生能力需求等环境因子与系统的关系。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处于相对平衡状态,队伍结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如果虚线外的任何一种因子发生变化,系统的平衡就将被打破,将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达到合理的结构。中等职业学校只有借助和发挥环境对系统的作用,打破原有的平衡,才能改变现有不合理的教师结构,实现文化课、专业课和实训指导教师三者之间合理比例。

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影响因子。环境因子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外界动力,“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的环境因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结构标准,这是调节系统内部教师专业结构的参照系,学校的教师结构发展目标就是根据这个标准而设定的;二是学校的教师结构发展目标,学校将教师专业结构比例目标的指令下达到专业部,专业部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三是学校其他专业部师资结构比例,这是系统的扰动因素,教师的进出都对这个系统生产一定的影响;四是学生,它是系统的输出,教师结构失调给教育效果带来影响必然会从学生身上反映出来;五是企业,既发挥对这个系统的检测功能,将检测结果进行反馈,让学校进一步作出调整,又发挥对系统的支持服务功能,为系统提供技术人才和培训技能人才。

(3)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无论属于哪个专业部,都自然分化成三个群:一是自发成长群,由少部分积极进取的教师组成,这个群比较小,无论环境如何,这些教师都会自发成长;二是被迫成长群,绝大多数教师属于这个群,这些教师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比较大,当环境因子满足系统要求,就成为推动系统向前发展的动力,当环境因子不能满足系统要求,就成为系统向前发展的阻力,这时就必须想方设法破解,使系统仍然朝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前进;三是成长困难群,这个群也比较小,处于这个群的教师缺乏进取心,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小,即使学校对其精心培育,其成长也很缓慢。由此可见,环境因子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为此,应运用生态学基本规律,破解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