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古琴清英
15047000000081

第81章 手上乾坤七弦异彩——探讨古琴结构理性与思辨(1)

手上乾坤七弦异彩——探讨古琴结构理性与思辨

王鹏

古琴制作的科学性与美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关系。其实很难在短短的一堂讲座中就和大家说清楚,但我可以为大家引进古琴制作艺术的门。之后我们大家可以共同去研究和保护这件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艺术珍宝”。

首先,我们对科学这两个字是非常崇敬的。热爱科学是我们人类的很重要的一个追求,是积极向上的追求,也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力量。科学的发展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它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方便。比如我们出行,很容易就能到达一个地方,因为我们有汽车;别人想和我们通一封信,很快就能从太平洋的彼岸联系上我们,因为我们有网络……很多很多这样的高科技手段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快捷和方便。但是也恰恰由于我们的生活过于快捷和方便,让我们丢失了很多东西。这些失去的东西包括:我们的双手失去了可以征服自然的能力,至少是削弱了这种能力,同时我们在大力发展生产科技的时候,无情地去掠夺自然的资源,我们最后变成了一个与自然对抗的凶手。这都是我们人类所做的事。但这些事我认为也要一分为二地看:什么样的科学是我们应该积极倡导的?什么样的科学是我们应该加以抑制的?这应该是我们人类共同思考的问题。但我可以告诉大家,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古琴制作上积极运用科学的方法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古琴的历史非常悠久,我想大家对此也很了解。至少三千年前,甚或是更早以前:“伏羲削桐为琴,绳丝为弦”。虽然是传说,但我们不难知道古琴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琴文化的发展是紧紧地和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的发展史联系在一起的。虽然我们能找到的实物只有三千多年以前的,但这已经可以让我们深深体会到这种礼乐的概念与我们民族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也为我们中华文明的如此博大与精彩而骄傲。尤其是我们又从事了斫琴这个行业。

古琴制作这个行业,有那么多的老师、先辈和圣人。他们都给我们指引了方向。那么当时他们又是以怎样的思想去制作古琴呢?是不是很科学,还是用什么科学的概念去制作古琴呢?这个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古人在设计琴的时候是一种高度崇尚自然的设计,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古人认为:古琴的琴长是三尺六寸五,面板是圆的代表天空,底板是平的代表大地,岳山是高山,琴弦是流水,龙池和凤沼是大江和大海,琴头六寸为六和,琴尾四寸为四季,十三个琴徽是十二个月加上每四年出现一次的闰月等等。这些概念所告诉我们的就是:古人所崇尚的就是自然。与自然的关系是古琴设计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么这样的一个设计的来源它最初的一个审美思想又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的思想体系,比如说儒家的思想、道家的思想还有后来的佛家的思想。

儒家的思想最主要是讲求中正。在古琴上我们最要得到的就是这种正音。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只有正音才能正心。正心之后才能修身,之后才能谈得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的基础是尤其重要的。对于古琴的审美价值,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只有保持这样的一种状态,朝着这样的方向,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努力。还有就是道家的清虚与佛家的和融。这些思想都在古琴文化中共同的体现和表达,最后产生了清、微、淡、远、中正平和的意趣。这也是中国古代文人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古琴艺术的审美思想和指导方向就是这样的一个高度。但这样的思想高度又怎样与制作相结合呢?又怎样保证能让制出来的琴去符合这种思想的高度呢?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是科学。只有以科学的态度才能保证这一切。而且我认为,真正的科学是为一切艺术作铺垫的基础。任何的艺术想达到一定的境界都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无论古琴的制作还是演奏都是如此。如果说到演奏就更是如此。如果手放的徽位不正确,发音就不准;勾、剔、抹、挑不到位,就不可能上升到艺术的境界。所以我们强调艺术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

在古琴的制作中是怎样反映它的科学性呢?我们要从几个方面去探讨。

第一点我想先讲讲目前古琴制作的一个现状。这个现状是一个不容乐观的现状。尤其是在我们文化发展的历史中曾经出现的多次的社会震荡和对文化的摧残。加之战争的侵袭、外国文化的侵袭。特别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在夹缝之中生存的。中国的民族音乐几乎都是跟在洋人的屁股后面学一点东西。所以,我们这一代所感受的音乐,从我们出生起我们能听到的各种音乐都是带有西方味道的。但我们本民族的各种有渊源历史和高度文明的音乐我们却不得而知。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音乐在指导思想上的问题。还有就是音乐的发展在历史上受到政治的影响。尤其令人痛惜的是:国乐发展史上任何战争和动乱对古琴的破坏都比不上我们所经历的“文化大革命”。所谓“文化大革命”就是把文化全割掉,所有的不能为政治服务的艺术形式全要被消灭。古琴也经此一劫。尤其是古琴被列入“四旧”之后。我不敢说是不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琴都在这一时期被毁掉,但很多很古老的,制作精良而且凝聚着前人科学探索的良琴都被砸碎,都离我们远去了。

我们现在又能见到故宫博物院里的唐琴“九霄环佩”、“大圣遗音”、“飞泉”等了。前些年在国内外的拍卖会上,把大家对古琴的关注又推高了一下。像近年成交的王世襄先生的宋琴“梅梢月”,还有明朝琴和清朝琴的复出,才慢慢使我们又重新认识到了古琴的魅力。

但是终究是什么样的魅力,让我们感受到古琴又在当今社会中产生这样的影响呢?实际上就是:当我们认真学习了西方的音乐以后,我们发现他们的东西也并非那么高深莫测,而且他们的东西是建立在西方的具象的哲学体系之上的。而东方的艺术是建立在抽象的哲学思想所指导下的。所以东方的艺术也必然的是一种抽象的艺术,而且这种艺术当中带有大量的不能简单用一推二,二推三的方法来解释的特性。也就是我们中国的古老艺术是完全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个方面的。古琴这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是基于这种原理。

西方的艺术呢?比如它的绘画。它的油画是一层层色彩的叠加,最后画到一点缝隙都没有。这样还不够,还要在画布上用颜料堆出山峰或是河流的具象来,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这种艺术的丰富性、完整性和推理性。而中国的艺术呢,恰恰相反,大部分是留白的,是空间的艺术。很多时候是让观众去想象的。甚至让观众也成为创作绘画的一部分,让你会觉得有些地方是不是该加点什么或是该减去点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呢?这就是一种抽象思维的体现。这种思维就是我们文化之中的精华。这种思维方式还体现在我们的语言、情感等等多种文化的形态上。

回想如今为什么古琴艺术又能引起人们的如此关注和热情呢?我想这其实主要是一种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认同,是一种文化意识的回归。我们在学习了西方的文化之后,去观察它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我们再能重新认识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会反思怎样的一种文化形态才能够去适应我们的生活环境和我们的生命规律,从而能够解释我们生活中种种的矛盾与思考。关于这些不仅我们自己,许多外国人同样热衷于研究我们的《老子》《庄子》《论语》……我们也在研究他们的东西。在这样的时候,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尤其是非常有才华的大学生,很多人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一件非常有希望的事,是一种反思,是一个民族的反思。当我们的经济发展了、科技发展了,我们发现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应该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本土意识。也就是发掘和保护我们中国的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是体现我们艺术情感的一种情结。因为中国的这些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我们中国人更应该更深入地去了解和感受。

对于中国的这些传统的文化遗产,我相信西方人他们也能感受得到其中的魅力,因为我相信这种艺术的感觉是没有国界的,这样的艺术可以通往世界上任何一个有人生存的角落,能够让人们共同去感受人类所思考的问题是什么。这种艺术的魅力也应该能打动他们和帮助他们。比如面对经济大萧条,我们东方人会想:其实这没什么,只不过是痛苦一点,生活苦一点。我们只是把这个时期当成一种修行的机会而已。我们认为,过了这个时候,我们的日子可能会更好。可是美国人不这样想,他们认为: 我已经失去了我的工作、我的汽车,我的一切甚至是我操作的键盘。我的选择只有一枪解决!打死我的家人然后自杀。我认为这样的行为其实还是一种文化和思维的问题。可能我举的例子有点偏激,但我大概要说明的问题是要认识用怎样的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越来越能认识到我们民族中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思想的作用和魅力。而那些能够代表我们民族文化色彩的符号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很通俗,而且近些年很流行,我也这么叫。尤其是方方面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们民族血液中所流淌的一种情感。

古琴是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所以古琴具有世界性,我想首先它具有自然性。所谓自然性就是它具有的那种与自然相融合的科学性。比如刚才我说的,古琴的设计是源于自然的。它的声音也是追求自然的。它的长度、宽度所有的尺寸都是这样来拟定的。说琴的长度是三尺六寸五有些苛刻,它不一定是具体的这个长度,它实际上是符合人弹琴的手臂的长度。它的科学性在于:如果你弹琴时琴很长很大,请想象一下你弹琴时将会是怎样的姿态?你弹下弦音时要跳过去,弹上弦音又跳回来,这不符合儒家的中正平和的感觉。所以这个长度的设计是要使弹琴者在放、收都能自如的情况下完成的。琴的五弦就能代表五行吗?说文王、武王各加了一根弦能代表大江和大海吗?也未必。它其实是采用这样的琴体设计和这样的琴弦的长度和张力正好符合琴弦的振动规律,以便发出更好的声音,这也是它的科学性的体现。所以文人所赋予它的情感色彩我们是欢迎的,但是它是一种艺术的想象,如果没有科学的基础,这样的想象是没有丝毫意义的。

目前这种古琴制作的现状我为什么说不容乐观呢?就是由于我前面所说的这种种的原因。尤其是经济发展的原因。经济发展固然是好事,让我们生活富裕起来,能够安居乐业。但我们发现,在有了很好的生活状态的时候我们并不满足,原因是我们的精神空虚了。我们的精神被压抑了,我们整天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转来转去。我们的感受仿佛是我们总是不断地在单调地重复着某一种生活的轨迹,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远。这也是我们觉得很不爽的一个方面。所以目前社会赋予人的这种心态是很有问题的。是快乐的心态吗?是舒适与自如的感觉吗?好像都不一定。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可能还有另外一种压力,那就是:我们都学习了这么多年,甚至博士都毕业了,哪个地方会要我呢?我们以后能否找到工作呢?家里还能负担得起我的生活吗?所以这就是我们所要面对的实际的生活压力。这些原因都在哪里呢?我不敢说这些都是经济发展造成的,但我敢说人们在利益观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一切的思考好像都变成了利益的追求。利益成了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利益就不干了!所以古琴的制作也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有人一听说王鹏的琴卖到十万,一时间全国上下出来那么多琴厂。而大街小巷都宣称卖的是王鹏的琴。但我们去看,几乎没有我们的琴在卖。所以这就是一种市场和利益的驱使。甚至依据传统工艺所必须用的一些材料他们都不用。所以他们做一张琴很快:二十天就做完。可是我们“钧天坊”,做一张琴要两年啊,这还得我们节省了时间才能做出来。要明白这些情况,你们到那些乐器厂、乐器店去转一转就知道了。所以这种情况是非常不容乐观的一个现象。当然我不反对,去大规模地制作古琴,让很多人去知道古琴。有人说你们推广古琴的方法太费时间了,也有的说你们的价格太便宜不符合做琴的成本。我也并不以为然。认识毕竟需要一个过程。时间长了你就知道什么是好的了。刚开始可能花了点小钱买了把劣质的琴,会受到点损失,但是你也知道了这是交的学费。所以面对这样的一种现实,我们的选择就是要把正确的方向告诉大家,积极地去传播古琴的文化,把古琴的这种对人性的积极向上和能够修身养性的作用尽可能的展现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