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证言的可靠性研究,是刑事侦查及司法心理学研究较多的一个方面。大量的对证人证言的实验研究和司法实践表明:即使在证人愿意提供真实证言的情况下,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仍存在着大量的证言失真的情况,从而使证言的可靠性程度降低。因此,研究并揭示影响证言的可靠性因素,从而科学地对证人证言的可靠性程度进行评估,并改善获取证人证言的方式方法,是刑事侦查心理学的又一重要课题。
根据人心理活动的特点与规律,证言的形成受感知因素、记忆因素、陈述因素以及与之有关的情绪、暗示、态度、动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注意有关因素对证人证言的影响。下面就感知、记忆和陈述三个方面可能存在的影响证言可靠性的因素,予以介绍阐述。
一、感知因素
感知是形成证人证言的前提,而证人的感知情况,又受主客观两个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客观因素
1.感知的时间
证人感知案件事实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到感知的效果。感知过程时间较长,则感知效果较好;反之,则较差。
2.光线
有关视觉证言的可靠性,与证人感知时的光线状况关系密切。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光线亮度的强弱;二是光线的颜色。若光线微弱,亮度较差,则影响视觉的效果,影响证人对有关事物感知的清晰度。而若光线不是自然光,在各种有色的人工光线下,则会使物体的颜色发生改变,使证人对物体颜色的感知发生错误。例如,曾发生在北京的一起利用吉普车作案的强奸案,被害人就是将该车在夜间的街道上行驶时,路灯照射在该车后座,将原来米黄色的沙发巾,看成了桔黄色的,从而提供了桔黄色沙发巾的证言,结果误导了对作案车辆的侦查排摸。后来通过现场实验,才搞清了真相,并将此案侦破的。
3.天气
下雨、下雪、刮风、打雷等天气因素,会影响人对事物和声音距离、清晰度的感知。因此,会影响证人对案件有关问题的感知。
4.地形和位置
特殊的地形和所处的位置,会影响人对有关事物的感知效果。因此,地形和证人所处位置的情况,与证人对案件有关情况的感知效果有关。
5.遮蔽
遮蔽是指同一性质的事物(刺激),强度大的遮盖了强度小的,从而影响了人对同一性质但强度较弱的事物(刺激)感知的现象。如较大的声音遮盖了较小的声音,较浓的气味遮盖了较淡的气味等。证人会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此种现象,造成对案件某些情况感知的缺失。
6.背景
背景是指感知对象的衬托物。背景与感知对象的反差越大,被感知的对象就越醒目、越清晰、越显著。例如,万红丛中一点红,难于被感知;而万绿丛中一点红,则容易被感知。因此,证人感知对象的背景情况,影响着证人对案件有关事物的感知效果。
(二)心理因素
1.心理活动的兴奋性程度
心理活动的兴奋程度与感知效果有着重要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兴奋性程度高,感知效果好;兴奋性程度低,感知效果差。但是,兴奋性程度过高,也会影响对事物的感知。理想的状况是,适中的兴奋性程度,最易获得对事物的正确感知。亦即:中等程度的兴奋性唤起,是获得最佳感知效果的心理状态。因此,证人在感知案件时的兴奋性程度,影响着对案件有关事物的感知效果。
2.情绪
情绪活动与心理活动的兴奋性程度关系密切。当证人处在极度紧张、恐惧、激动、愤怒、痛苦、悲哀的情绪状态时,由于生理的激活水平被高度唤起,加之注意力集中在较小的范围,从而会因为过度的兴奋和意识范围的狭窄,而影响对案件有关事物的感知。同时,还会因为情绪的作用,夸大对与侵害行为有关的工具、手段、时间等的感知。例如,“惊吓效应”,便是极易出现的一种现象。(“惊吓效应”是指人们在受到惊吓时,出现的一种夸大感知对象及其危险性的心理现象)
3.注意的状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形式。同时,注意的程度有强有弱。另外,人们的注意有不同的特点和品质。例如,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和分配等,都有一定的差别。因此,注意的状况直接影响着证人对案件有关事物的感知效果。有着一定强度的有意注意,比无意注意和较弱强度的注意,感知效果好;较为稳定的注意及较好的注意广度与分配,比较为不稳定及广度与分配较差的注意,感知效果好。反之,则会影响对案件有关情况的感知效果。
4.知觉的补充性
知觉的补充性是指在感知事物时,省略对事物某些方面的感知,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的某些方面予以补充性的认知,从而形成对某一事物整体认知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对提高心理活动的速度和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有时也会影响感知的客观性和正确性。证人在对案件的有关方面进行感知时,有时会因知觉补充性的影响,而影响对案件有关情况的正确感知。
5.错觉
错觉是指对感知对象产生了错误的感知。人在许多情况下会产生错觉的现象,并且错觉的产生,在许多条件下,具有规律性。例如,一条长度相同的线段,会觉得竖着的比横着的长(见图一);两个同样大小的圆,在被不同大小的圆包围时,会觉着被小圆包围着的圆比被大圆包围着的圆要大(见图二)等等。(如下图)
6.幻觉
幻觉是一种凭空产生的感觉。人在特定的心理状态下有时会产生幻觉,有视幻觉、听幻觉、嗅幻觉等。例如,在一起人员失
图一(略)
图二(略)
踪案的调查中,一些人提供了曾闻到有人尸体被焚烧的气味的证言。结果证明,是因该地曾发生一起杀人焚尸的案件,一些人由于心理作用,对此案产生了嗅幻觉,故而提供了虚幻的证言。因此,幻觉也是影响证言可靠性的可能因素之一。
7.适应
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例如,由明亮处突然进人黑暗处时发生的视觉的暗适应;由黑暗处突然进入明亮处时的视觉的明适应;以及持续闻到一种气味时产生的嗅觉适应性降低的现象等。
在证人感知案件有关事物的过程中,经常会存在感觉的适应问题,从而在一定条件下影响和制约证人对案件有关事物的正确的感知。
8.偏见
偏见是一种对特定事物的认知定势。它会影响人们对某些事物的正确感知。例如,两个小孩打架时,母亲会对自己的小孩被打的情景感知更为深刻,从而更多地认为自己的小孩是吃亏的。
在证人感知案件的过程中,经常也会因为偏见的作用,从而对案件有关情况的感知受到影响。
9.感知能力和经验
感知能力和相关经验与相应的感知效果关系密切。感受性强、感知能力好、相关训练和经验多,自然感知效果好。反之,则感知效果差。
因此,证人对相关事物的感知能力和经验,直接影响感知的效果。侦查实践中,应注意证人有关的感觉器官是否正常,感受性如何,是否有过特殊的训练和经验等。
二、记忆因素
记忆是人脑对所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亦即记住所经历过的事物,并在一定条件下重现。它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几个方面与阶段。证人在对案件经过感知到提供证言,有一个长短不同的过程。而此过程中的记忆状况,会受记忆特点和有关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证言的可靠性。影响记忆效果的因素有:
1.时间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