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1930—),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专家,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带头人,他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袁隆平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们郊游,参观一个资本家的园艺场。园艺场里满目青翠,小草青青,各种美丽的花儿争奇斗艳,水果挂满枝头。袁隆平心想,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世外桃源”吧,如果长大后能在这样的“仙境”中工作该多好。这次参观给袁隆平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最终把袁隆平召唤到浩瀚的农田中。
袁隆平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虽然家境还过得去,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躲避战乱,父母带他前后辗转于北京、重庆、武汉、南京等地。
袁隆平8岁的时候,随着父母从汉口逃难来到湖南桃源县。有一天,好不容易等到一条船,逃难的人群纷纷往船上挤,弟弟一不小心把他从船头挤下去,他一头栽到滚滚的江水中。一位老船工飞身跳下水,袁隆平才算捡回一条命。大难不死的袁隆平决心要像船工老伯那样学会游泳,也能在危急时刻跳下水救人。
后来,他们又举家逃到重庆。夏日的傍晚,袁隆平放学后一路跑回家,放下书包就跑到长江边,投身到江水中是他最惬意的事。他先学会踩水,再学蛙泳,可是速度不够快。真要去救人,太慢了怎么行?经过勤学苦练,终于又学会了“自由式”。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竟胆大包天,敢于去横渡长江了。
1947年,他家已经迁回汉口。湖北省举行游泳比赛时,他抢着报名参赛。他虽然十六七岁了,可是个头瘦小,体育老师不同意他参赛。他暗自穿好了运动服,搭了另一个参赛同学的自行车,悄悄地混进赛场,最后竟一举夺得汉口赛区男子自由泳第一名和全省男子自由泳第一名。
袁隆平虽然生长于大城市,却最终选择了农业和乡村作为自己的事业。这里面也有一个故事,袁隆平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们郊游,参观一个资本家的园艺场。园艺场里满目青翠,小草青青,各种美丽的花儿争奇斗艳,水果挂满枝头。袁隆平心想,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世外桃源”吧,如果长大后能在这样的“仙境”中工作该多好。这次参观给袁隆平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最终把袁隆平召唤到浩瀚的农田中。看来我们要感谢他的小学老师,如果不是那次郊游,袁隆平也不可能对一个园艺场念念不忘,也就不可能有我们以后的“水稻之父”了。
童年的袁隆平十分好动,喜欢无拘无束。上中学时,他喜欢外语、地理、化学,这几门功课每次考试,他都能得到很高的分数,不过,他不太喜欢数学,一般就是及格。当时,他和同学林华宝还有一段“交易”,林华宝的数学特别好,他帮袁隆平改数学习题,袁隆平教林华宝学游泳。为此他们两人还签了合同。
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中国,正处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在大城市里出生的袁隆平原本可以选择更舒适的工作,但他目睹了这一切,想起自己小时候参观的那个园艺场,觉得农业也是一门很有意思的技术。关键是能够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于是他放弃了其他优厚的条件,决心从事人工杂交水稻的研究,生产更多的粮食,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
袁隆平首先在高粱与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启示下,设计了“三系”杂交水稻的培育方法,即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他克服了“****”的影响和重重难关,和助手利用一株天然野生雄性不孕稻“野稗”,为三系杂交水稻研究打开了新局面,于1972年培育成了中国第一个应用于生产的不育系“二九南1号”。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利用野稗选育三系的进展》一文,正式宣告我国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又于1974年,培育成我国第一个强优势杂交组合“南优2号”,试种亩产超过千斤,比常规稻增产20%。从1976年三系杂交水稻开始推广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38亿亩,增产3600亿公斤,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的温饱问题,三系杂交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
面对巨大的成功,袁隆平并没有满足,没有坐享其成,他说:“搞科研的如同跳高,跳过一个高度,又有一个新的高度在等你。要是不跳,早晚要落在后头。”
1995年,袁隆平又开始了超级水稻的研究,经过5年的攻关,于2000年达到了第一期目标,共有数十个百亩片和数个千亩片亩产达到了1400斤以上。这一成果被评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第一项成果。
美国学者巴来伯格赞扬道:“袁隆平赢得了中国可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袁隆平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
成功密码:
袁隆平自己也不会想到,一次园艺场的参观给他留下那么深的印象,并最终将他召唤到农田中去。其实,孩子的可塑性都很强,假如当年袁隆平参观的不是园艺场而是什么建筑,那么,他很可能长大后会成为一个建筑设计师。所以说,从小多接触新鲜事物,这对培养一个人的兴趣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