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名人成功密码
14942100000061

第61章 李嘉诚:茶客的一句话让他谨慎一生

李嘉诚(1928—),广东省潮州人,香港知名企业家、慈善家,世界华人首富。

那天,因为太疲倦了,李嘉诚当班时有点挺不住了,一不小心把一壶开水洒在地上,溅湿了客人的衣裤。“没关系的,我看这孩子挺有出息的。只是以后要记住,做什么事都必须谨慎,不集中精力怎么行呢?”客人笑着对李嘉诚说。之后,他把“谨慎”二字当成了自己的人生信条,无论做什么都全神贯注。这对他后来的事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李嘉诚的祖父是清朝末年的秀才,父亲李云经也受过很好的教育,以教书为职业。李嘉诚从小就受到家庭文化环境的熏陶,3岁就开始读唐诗,到小学毕业时,已经能读《红楼梦》《老残游记》《资治通鉴》了。

可是,李嘉诚3岁时,祖父就去世了,从此家里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差,生活越来越困难。父亲几次被迫丢下教鞭,到南洋去做生意,然而都没赚到钱,最后还是回到家乡来教书,艰难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李嘉诚放学后,常常到码头边去捡煤屑。父亲生了病,也没有钱去医院,还要坚持工作,有时候一边批改学生的作业,一边大口大口地吐血,使小嘉诚深感心痛。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嘉诚一家人离家逃难,先后在汕头、惠阳、广州等地流浪,经常露宿车站。父母和小嘉诚都不得不到大街上卖香烟、糖果、针线挣点钱,忍饥挨饿过日子,最后一家人逃到香港避难。父亲积劳成疾,终于病倒在床。1943年,还不到40岁的父亲就离开了人世。刚上了几个月中学的李嘉诚从此失学了。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到处都是失业的人,李家孤儿寡母,就更难找到工作了。母亲设法批发一些塑料花去卖,每天只能赚到几角钱,根本无法养活一家五口。李嘉诚是家中的长子,对母亲非常孝顺,他不得不帮助母亲承担家庭生活的重负,所以到处找事情做。终于,一位茶楼老板看他们可怜,答应收留小嘉诚在茶馆里当烫茶的跑堂。16岁的小嘉诚,从此踏进纷繁复杂的社会,开始了顽强拼搏的人生旅程。

南方人起得早,睡得晚,茶楼天不亮就要开门,到午夜还不能休息。每天“披星戴月上班去,万家灯火回家来”,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对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这实在是太难熬了。小嘉诚也抱怨过自己的“命”不好,甚至希望哪天日本鬼子的枪走火,把他打死算了!

此时的李嘉诚虽有灵气,但社会经验仍严重不足,直到一次偶发事件,才使他真正觉醒过来,并加强了对自己的要求,再不自怨自艾,而是勇敢地挑战命运。

那天,因为太疲倦了,李嘉诚当班时有点儿挺不住了,一不小心把一壶开水洒在地上,溅湿了客人的衣裤。此前茶楼也偶尔出现过这种情况,顾客通常是破口大骂,老板二话不说就让跑堂的走人。

李嘉诚很紧张,因为一旦失业,全家人的生活就会更窘迫了。他等待着客人的巴掌、老板的训斥。老板倒是训斥了他一通,并要开除他,李嘉诚心想,这下完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位客人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反而为他开脱,一再为他说情,让老板不要开除他。

“没关系的,我看这孩子挺有出息的。只是以后要记住,做什么事都必须谨慎,不集中精力怎么行呢?”客人笑着对李嘉诚说。

李嘉诚松了口气,十分感激这位客人,也把对方的话记在了心间,之后,他把“谨慎”二字当成了自己的人生信条,无论做什么都全神贯注。

这以后,他吸取了教训,在茶楼工作时再也没犯过类似错误。久而久之,竟使他练出了一种眼光,一个人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他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为人处世,一见面就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也知道了该怎样与这样的人相处。他读书不多,但是学会了利用环境观察别人,这也算是社会心理学吧!这一切对他后来的事业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随后,李嘉诚辞掉了跑堂的工作,从塑胶厂当推销员开始,一直干到了业务经理。3年以后,正当厂里准备重用李嘉诚的时候,他却坚决地辞职了。20岁的李嘉诚认为自己已看清了形势,做好了准备,他要放手大干一番了。

白手起家的李嘉诚,用自己几年来积蓄的7000港元,又向朋友借了些钱,在维多利亚港附近的一条小溪旁,租下了一间灰暗的小厂房,买下了一台老掉牙的压塑机,办起了“长江塑胶厂”。有人开玩笑说,这个厂只有这块招牌是新的,别的全是旧货!

但李嘉诚绝对不是头脑发热,他时刻谨记着当年那位客人送给他的那番话,始终坚定不移地执行着谨慎为人、谨慎做事的原则,一旦认准的事,他就会集中精力把它干好。

虽然厂子刚创办时,缺乏资金,更缺乏人才,采购、设计、生产、推销,都得李嘉诚亲自过问,但他依然信心十足,因为他相信自己的眼光,只要经营有方,肯定能够赚钱。

随后,李嘉诚经过反复考察,最终得出结论,塑胶花的市场需求很大,自己应该从这方面着手。于是他毅然决定,大量生产各种各样的塑胶花。果然,塑胶花很快进入了千家万户,也为李嘉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古人说“三十而立”,30岁的李嘉诚,已经成了老少皆知的“塑胶花大王”。他从一个茶楼跑堂成为千万富翁,只不过用了10年多的时间。长江塑胶厂的牌子换成了长江实业有限公司,昔日的破厂房也变成了窗明几净的高大厂房,工人们都穿上了制服。

正在塑胶花畅销全球的大好局面下,李嘉诚却敏锐地意识到,由于塑胶行业高利润的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拥入塑胶行业,这就势必导致激烈的竞争,“好日子很快会过去”,他打算抽身而出,因为如果再不审时度势做出相应的调整的话,所引起的后果就不仅仅只是“溅湿衣裤”的问题了。

有人认为他太过保守了,大好形势,怎能轻易放弃,但李嘉诚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这不是保守,而是经商中必须具备的一点素质,那就是谨慎和预见性。

随后,他开始寻找下一个机会了,这一次他找到的是房地产业。香港本来就是弹丸之地,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经济开始复苏,世界各国冒险家、投机家纷纷拥入香港,经济和人口迅速增长,土地资源很快出现了短缺的势头,所以地价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20世纪60年代中期,内地发生了“**********”,闹得香港也人心惶惶,整个社会乱成一片。很多富翁纷纷逃离香港,争着廉价抛售产业。李嘉诚正在建筑中的楼房也被迫停工,因为那时就是建成了也没人会买。如果按照当时的房地产价格来算,李嘉诚简直可说是全军覆没了!

处在惊涛骇浪中的李嘉诚,临危不乱,沉着应变。他仔细分析局势,不相信香港会就此垮掉,他认定****是暂时的,中国肯定很快就会恢复安定,香港还将进一步繁荣发展,而房地产的价格必然会回升。

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在别人大量抛售房地产的同时,李嘉诚却反其道而行之,将自己所有的资金用来大量收购房地产。朋友们知道后,都为他担心,纷纷劝他不要做傻事。李嘉诚毫不动摇,他说:“我看准了不会亏本才敢买,男子汉大丈夫还怕风险?怕就别干实业这一行!”

李嘉诚又一次成功了。70年代初,香港的房地产价格开始回升,李嘉诚从中获得了200%的高利润!到1976年,李嘉诚公司的净产值达到5个多亿,成为香港最大的华资房地产实业。

时势造英雄,在香港富豪的“龙虎斗”中,李嘉诚以独特的经营方针和策略,把握时机的准确和果断,超凡的毅力和信念,步步为营,节节高升,最终登上了香港首席大富豪的宝座,成为称雄香港的“超人”!1992年,美国的《福布斯》世界富豪排名,李嘉诚以38亿美元的个人财产列世界第35位,成为全球华人中的首富!

而此时的李嘉诚,始终没有忘记对他的人生产生巨大影响的那位大度的客人。几十年以后,他仍颇有感慨地说:“如果能找到那位客人,我一定要让他安度晚年。”他还说:“这也是一次教训,谁叫自己不谨慎?父亲曾多次告诫我,要做男子汉,就要‘失意不能灰心,得意不能忘形’。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第一是要能吃苦,第二是要会吃苦。”

成功密码:

一个人不是生来就很清醒,也不是天生就是智者。华人首富李嘉诚也不例外。刚进茶楼的李嘉诚明显有些萎靡不振,感叹命运的不济。如果不是一次溅水事件,他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振作起来。成长中的一件小事对他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谨慎做事,全神贯注”成了他久经商场而不衰退的绝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