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名人成功密码
14942100000043

第43章 徐悲鸿:父亲教他学会欣赏大自然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父亲经常带他游历附近的江河山川,教他学会欣赏和观察大自然。绚丽多彩的晚霞,青翠欲滴的竹林,千姿百态的奇石,温顺的牛,飞奔的马,变幻无穷的人间百态,都是他悉心观察的对象。这一切对徐悲鸿的一生影响很大。

童年时的徐悲鸿因为家里穷,没有上过学。他的父亲徐达章,靠自学成为当地有名的画家,而且诗词、书法、篆刻也样样精通。

徐悲鸿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从小就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父亲经常带他游历附近的江河山川,教他学会欣赏和观察大自然。绚丽多彩的晚霞,青翠欲滴的竹林,千姿百态的奇石,温顺的牛,飞奔的马,变幻无穷的人间百态,都是他悉心观察的对象。这一切对徐悲鸿的一生影响很大。

9岁时,徐悲鸿正式学画,每日临摹一幅吴友如的国画或人物画。吴友如是清末最杰出的插图画家,在尺幅之间可以把花鸟鱼虫、亭台楼阁甚至千军万马画得栩栩如生,使徐悲鸿很羡慕。

徐悲鸿虽然也热衷于临摹,但他更喜欢独立创作,美好的自然景致成了他创作的源泉,生活就是他最好的老师。为了画好人物画,弟弟、妹妹和邻居都成了徐悲鸿的模特。有一次,父亲出门回来,问徐悲鸿有人来过没有,徐悲鸿拿出来人的肖像给父亲看,父亲就知道来人是谁了。

除此之外,徐悲鸿还注意汲取各派名家的长处,他每次随父亲进城,一定要到画店观赏石涛、八大山人、任伯年等著名画家的作品,回家后再凭记忆默画。

徐悲鸿的最大快乐是去茶馆听书。他最喜欢听《三国演义》《岳飞传》《水浒》。那些英雄人物鲜明地活跃在他的脑海里。听完了书,他马上跑回家,按照自己的想象,把英雄画下来。很快,一幅幅身披战袍、手持长矛、跃马飞奔的英雄像画好了。他把它们剪下来,挂在竹竿上,得意地举着它们在镇上跑来跑去,不一会儿,成群的孩子快乐地跟着他跑,一面高声呼喊着,仿佛一支除暴安良的队伍。

徐悲鸿17岁时已成为当地有名的画家,同时在三所学校教授美术。后来他只身来到上海,渴望接受更高的教育。他给在上海中国公学担任教职的一位同乡写信并附寄了作品,这位同乡将作品送交校长并得到许诺,可以给他一个教职。徐悲鸿欣喜万分,辞职前往上海,但哪知这位校长在看到了徐悲鸿一副穷苦青年的样子后大有悔意,当即毁约。徐悲鸿不得不失望而回。第二年,徐悲鸿再次来到上海,考取了复旦大学的法文系,他一边读书,一边画画,一边打工谋生。

有一次,美术馆让他画4幅仕女图。这4幅画最快也要一个星期才能画好,徐悲鸿的口袋里只有5个铜板了,而一个铜板只能买一个饭团。画到最后,徐悲鸿饿得头晕目眩、眼冒金星,但他还是坚持把仕女图画完了。

徐悲鸿没有向困难低头,他抓住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为哈同花园画的仓颉画像赢得各方好评,得到1600元大洋酬金,他用这笔钱圆了出国求学的梦想。1919年,法语学成后,徐悲鸿萌发壮志,到法国巴黎求学。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官费留学生。因为带着自己的妻子,靠着一个人的公费,徐悲鸿的留学生活相当清苦,但他省吃俭用,努力求学。在班上,他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课堂之外,徐悲鸿也从不懈怠,他喜欢画马,但临摹别人的画作总让他觉得充满困惑,画出的作品没有生动性可言,他觉得画画也不能全凭空设想,只有深入实际,像当初跟大自然亲密接触一样才能创作出不朽的作品。

之后,他常去马场画速写。绘马的画稿,堆积了一屋子,为他后来创作闻名于世的奔马的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巴黎学了整整8年,徐悲鸿终于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各门功课的考试。

回到祖国,他接过了著名前辈林风眠先生的教鞭,担任了北平艺术学院院长一职。就任院长期间,他先后聘请了没有任何学历,在艺术上却卓有成就的齐白石、李苦禅、吴作人等画家到学院担任教职,为中国美术呕心沥血,培育了无数英才。

徐悲鸿成为当时美术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他的绘画取法西方古典写实主义,大力倡导用“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特别是他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论,借助他在教育界的权威地位,在画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的效果。这宣布了从顾恺之到任伯年一千多年间勾线填色形式的大体结束和一代新形式国画的诞生。他的写实主张和从苏联引进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为一体,成为20世纪最大的主流画派。其影响之大是不可否认的。通过在国外举行的一年零七个月的“中国近代绘画展”的巡回展览,破除了西方人轻视中国文化艺术的偏见,在世界艺坛上为祖国文化树立了威信。

爱才惜才,不惜一切代价地培养人才,是徐悲鸿一生所坚持的。因为在他困苦的青年时期,曾有那么多热心人相助,他自己也不放过帮助任何一个有才之士的机会。徐悲鸿因为善于发现人才,造就人才,堪称美术界的伯乐。

成功密码:

艺术来源于生活。徐悲鸿的父亲虽说是一位画家,对徐悲鸿的成才相当有利。但是父亲如果不带领儿子走出家门,儿子也不可能这么热爱自然,更不会懂得欣赏和观察自然。没有了这一切,也就没有后来的艺术生活。谁都知道,徐悲鸿的“马”,堪称画界一绝,而这一切恰恰得益于他自幼对马的详细观察。由此可以看出,聪明的家长通常不会让孩子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快乐中获得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