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名人成功密码
14942100000037

第37章 孙中山:太平天国的故事让他热血沸腾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德明,号逸仙,广东中山市人。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中国伟大的民主先行者,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村里有位老伯参加过太平天国起义,他经常给孩子们讲太平天国的战斗故事。听了这些故事以后,孙中山渴望自己长大以后做第二个洪秀全。

孙中山出生在一个佃农家庭,他的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到澳门去打工,辛辛苦苦赚到一点钱就捎回家。中山在6岁时,就随姐姐上山砍柴、打猪草,再大些,还要给别人家放牛,因为要靠那家的牛给自己家犁田。

孙中山小时候喜欢打抱不平。碰到两个小孩打架,他就会走过去问个究竟,弄清楚怎么回事后,就支持有道理的一边。有一次,一个人仗着个子比孙中山高,谩骂他的父母。孙中山听了十分气愤,和他争辩。那人把孙中山打得昏了过去。乡亲们把他救过来,他还是不认输。乡亲们见他倔强,送他一个绰号叫“石头仔”。

有一次,一群清兵到他们村抓人,还强占了那家房产。可是没人敢出来说话。孙中山走上前去,质问清兵:“他们又不是贼,你们凭什么抓人?还有没有王法!”

“‘王法’?我就是王法!滚开!”中山势单力薄,根本不是清兵的对手。他只有在心里恨恨地想,等我长大了,一定不再受你们的欺负。

那时候太平天国运动已经被清政府镇压下去,但民间里的传说仍然很多。村里有位老伯参加过太平天国起义,他经常给孩子们讲太平天国的战斗故事:“天王洪秀全就是我们广东人,他在广西起义,一路打到南京,打下了中国的半壁江山。”

“后来呢?”小伙伴们凝神听着。

“后来在南京建了都。太平天国有制度,每家都可以分到田地,自己耕种。太平军里有纪律,不准吸鸦片,不准贩卖人口,女孩子不用裹小脚……”听了这些故事以后,孙中山渴望自己长大以后做第二个洪秀全。

孙中山的大哥早年去了夏威夷,做生意攒了些钱,由于父亲病故,大哥便让母亲带中山去夏威夷读书。如果说13岁的中山第一次坐上轮船,面对浩瀚无垠的大海,更多的是新奇与憧憬,那么4年后,他再回到祖国时,面对大海,他想得更多的是清朝的腐败与无能。他深深感到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已经落后于西方国家,中国要振兴,应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他下定决心要推翻清王朝,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新中国。此时,他对太平天国运动已经有了全面了解,从中吸取了不少经验教训。他认识到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也有了新的政治主张,决心开辟出一个崭新的“大同世界”。

但国内活动太过危险,于是他由上海赴檀香山,在他哥哥孙眉和华侨的支持下,于1894年11月24日在当地创立了叫作“兴中会”的革命组织。1895年10月准备发动广州起义,因泄密失败,流亡日本。后又从日本到美国再到英国,宣传革命,筹集资金发展会员。1896年10月,他不幸在伦敦被清使馆诱捕。被捕期间,他受尽毒打,幸而在西方政府的干涉下得以脱险。之后,他在大英博物馆潜心研究西方政治、经济理论,逐渐形成三民主义思想理论。以后,又联合各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主张。

与此同时孙中山筹集经费购买武器,回国起义,10年之间他先后领导革命党人连续举行8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1911年,武昌起义终于使得清政府彻底垮台了。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这时的孙中山虽然实现了当初的理想,但他并没有像洪秀全那样头脑发热,他的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

1922年,孙中山毅然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决心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他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现了伟大的转变,促进了中国革命的新发展。

1924年10月,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为了宣传革命,实现国家统一,他于11月抱病北上。由于多年从事革命活动,他积劳成疾,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孙中山的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作艰苦卓绝的斗争,到了晚年,他被人们尊称为“国父”。

成功密码:

童年的记忆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太平天国的故事让孙中山念念不忘要做第二个洪秀全。他的一生都在为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中国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