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名人成功密码
14942100000038

第38章 鲁迅:电影促使他弃医从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生于浙江绍兴,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民主主义战士。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他的灵魂受到了更大的震撼。在他看来,愚蠢的国民即使拥有健壮的体魄,也只能充当无聊的看客,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医治国民的身体不如医治他们的心灵,于是他放弃学医,改为从事文学活动,以笔当枪,向旧社会、恶势力宣战。

鲁迅的祖父在京城任内阁中书,所以鲁迅一家在绍兴也算是一户豪门大富。童年时代,鲁迅一直在私塾读书,生活快乐。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他13岁那年,祖父在一桩科场案中惹下大祸,全家因此都受到了牵连,那一年鲁迅跟随家人逃到了乡下。紧接着的灾难便是父亲病故,从此全家人过着凄凉的生活。

17岁时,鲁迅考入了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在这里,他初次接受西学,逐渐受到了早期进化论的影响。之后,他举债读书,到日本去留学。

1904年,鲁迅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在那里他认识了藤野先生。后来他看了一部侮辱中国人的日本影片。在片中,有这么一个情节,一个中国的革命者被押上了断头台,很多迂腐的百姓前去围观,并发出阵阵喝彩声。

早年,鲁迅之所以选择学医,是因为父亲有病不能医,这触动了他的灵魂,看了这部电影之后,他的灵魂受到了更大的震撼。在他看来,愚蠢的国民即使拥有健壮的体魄,也只能充当无聊的看客,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医治国民的身体不如医治他们的心灵,于是他放弃学医,改为从事文学活动,以笔当枪,向旧社会、恶势力宣战。

1909年,鲁迅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教书。辛亥革命后,先后在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任职。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此后,又连续发表小说《孔乙己》《药》《风波》《故乡》《阿Q正传》《祝福》等,更深入地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这些作品都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他塑造的主人公阿Q,是一副令人心酸的奴性形象,可以长久提醒每个中国人。

1920年至1926年,鲁迅先后在北京八所大中学兼课,成为广大革命青年敬仰的导师。除《呐喊》小说集外,他还撰写了收在《彷徨》中的11篇小说;出版了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为培育文艺新苗,广泛制造“批评社会,批评文明”的进步舆论,他发起并领导了莽原社和未名社。

1926年8月,鲁迅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反动政府所迫害,从此鲁迅便过上了东躲西藏的逃亡生活。

在动荡的生活中,他依然用自己的“匕首”“投枪”式的笔,与反动政府不屈地战斗,激励中国人民追求自由民主、科学自强的理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到上海,仍坚持用笔战斗,以杂文为武器,猛烈抨击封建黑暗势力,批评国民党政府的各项反动政策。鲁迅是现代中国人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了不起的榜样。

成功密码:

一部影片让鲁迅先生弃医从文,这是一个有良知、有尊严、有爱国心的人才有的正义之举。家长和老师要从小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形式上,而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