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名人成功密码
14942100000035

第35章 詹天佑:父亲保护了他的天性

詹天佑(1861—1919),广东省南海人,他是近代科技界的先驱,杰出的铁路工程师,我国最早的工程学会创始人。

一次母亲发现詹天佑的口袋破了两个洞。一摸,里边是一个个尖硬的零件,气得她把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都扔到了院子里,小天佑伤心极了。父亲把事情的原委弄清后,开导了妻子,支持天佑的志趣,亲手帮助儿子捡回了“宝贝”,一件件地放到木盒里。

詹天佑家里有兄妹7人,天佑居长。父亲在天佑很小时就把他送到南海的一所私塾去读书。但是詹天佑对“四书”没有兴趣,他最迷恋的是机器。他的口袋里总是装得鼓鼓的,什么螺丝呀,铁钉呀,发条呀,都是他的“宝贝”。

聪明的小天佑,在街上看到洋人带着稀奇古怪的东西,总要观察个究竟,如果可能的话,他一定要把这个东西是怎么做的弄清楚。一次母亲发现詹天佑的口袋破了两个洞。一摸,里边是一个个尖硬的零件,气得她把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都扔到了院子里,小天佑伤心极了。父亲把事情的原委弄清后,开导了妻子,支持天佑的志趣,亲手帮助儿子捡回了“宝贝”,一件件地放到木盒里。从此詹天佑摆弄机器的游戏在家中取得了合法地位。

11岁的詹天佑读完了私塾,下一步该怎么走呢?父亲为最喜爱的长子思考出路。他希望天佑继续读书或学习技艺,可家境却比较拮据。此时,清朝正在选送幼童出洋学习,朋友劝父母送子赴美,走“洋翰林”的路子。为了儿子的前程,父母答应了。詹天佑作为第一批留美官方学生乘船赴美,开始了为期10年的留学生活。离开祖国和父母的怀抱,詹天佑的思乡之情很浓,但他没有忘记自己背负的重任,没有忘记开明的父亲的声声嘱托,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先进技术,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1881年返回祖国时,20岁的詹天佑意气风发,他向清朝当权者再三陈述,中国的铁路要由中国人来修,可慈禧却说:“小国修铁路非洋人不可!”外国人声称修建北京至张家口的京张铁路需要40年,詹天佑根据当时的国力技术,提出由中国人自己修筑京张铁路,只需6年就能完成。虽遭到清朝官员的围攻,可他绝不退缩,据理力争,终于获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权力。

1887年,中国铁路公司在天津成立,詹天佑被聘为工程师。他的第一个任务是塘沽到天津的筑路工程,他亲临工地指挥,仅用了80天就竣工了,初步显示了他的才能。

1890年,中国关内外铁路总局(原中国铁路公司)计划把关内铁路延到关外的沈阳和吉林。当铁路铺至滦河时,外国工程师却一个桥桩都未能打成,急得总工程师英国人金达只好把詹天佑找来试试。詹天佑经过认真地探测和调查,将桥址改变,实行压气沉箱法配合机器打桩,顺利打下了桥基,如期完成了滦河铁路桥工程,深得外国同行的赞赏。1894年,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举他为会员,这是该会的第一位中国会员。

1902年10月到1903年2月,詹天佑负责修成京汉铁路高碑店至易县梁各庄长45公里的西陵支线。这是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主持修建的铁路。

1905年到1909年,詹天佑成功主持修建了中国铁路史上第一条自己建筑的重要铁路——京张铁路。本着“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正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如果我失败,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也是全体中国工程师和所有中国人的不幸,因为人们将不再信任中国工程师了”的心情,詹天佑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提前两年完工,还节省了二十八万八千余两银子。京张铁路的完工,詹天佑受到了中外的称赞,清政府特别授予他工科进士第一名的称号,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也将他选为会员,这也是该会第一位中国工程师。

詹天佑从1887年从事中国铁路事业起,到1919年病逝的32年间,主持修建了京张、津沪、西陵支线、沪宁、潮汕、粤汉、川汉、道清、萍醴等铁路工程,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他的名字已经深深地刻在了祖国铁路史上。

为了纪念这位中国最早的杰出的铁路工程师,八达岭附近有一座他的铜像,供世人瞻仰。

成功密码:

顽皮是孩子的天性,许多孩子正是在“实践”中发现秘密,获得真知。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顽皮”粗暴干涉,那无疑就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如果当初詹天佑的父亲也像他的母亲那样****,詹天佑很可能就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人,但开明的父亲却有效地保护了儿子的兴趣所在,使詹天佑能够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现如今,不少家长只一门心思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至于孩子的“业余爱好”在他们眼里就是不务正业。事实上,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一个孩子玩不好,那肯定也学不好。这是许多家长没有认识到的。詹天佑的父亲对待孩子的做法应该令某些家长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