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名人成功密码
14942100000031

第31章 郑板桥:后院的竹林给了他绘画的灵感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文学家、画家。做官期间关心人民疾苦,因擅自开仓赈济被罢官。后来长期在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家的后院里有一片竹林,小时候,他就常常在竹林里读书散步,时间长了他对竹林便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他常常默默地观察苍翠挺拔的竹子,时时发出赞叹,他太喜欢这片竹林了,在竹林中他得到了许多灵感。他灵机一动,何不把伟岸的竹子画到纸上呢?想到这里,他铺开笔墨纸砚,画起竹来。这以后,他经常随性而为,而笔下的竹子也是越画越好,渐渐成为一绝。

在兴化城的东门外,有一座小木板桥,郑板桥常常从这座桥上走过,出于对这座桥的喜爱,所以他给自己取号为板桥。

郑板桥从小聪明好学,到了上学的时候,父母便把他交给了私塾老师。好学而有才气的郑板桥很受老师的喜爱,10岁的时候,已经能背诵许多诗文了,他有时还自己做诗。有一天,他把老师的诗作了一番改动,并且还把理由说得头头是道,老师听了以后觉得的确有理,便当即按郑板桥的意见对自己的诗作了改动。

郑板桥家的后院里有一片竹林,小时候,他就常常在竹林里读书散步,时间长了,他对竹林便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他常常默默地观察苍翠挺拔的竹子,时时发出赞叹,他太喜欢这片竹林了,在竹林中,他得到了许多灵感。

此时的郑板桥除了会做诗,同时也喜欢绘画,他灵机一动,何不把伟岸的竹子画到纸上呢?想到这里,他铺开笔墨纸砚,画起竹来。

这以后,他经常随性而为,而笔下的竹子也是越画越好,渐渐成为一绝。为了歌颂竹子对他的启发,体现竹子的高风亮节,他曾在一幅墨竹图中题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他画的竹子不仅受到当时人们的喜爱,而且也得到了后世的肯定。

郑板桥不仅在绘画上成就很高,书法也是一绝。一天雨后,郑板桥家后院的石板路被雨水淋得发亮,郑板桥看着这些光滑美丽的石板,心想,如果有一种字体能跟这些石板媲美的话,一定很不错。郑板桥从这些石板中得到灵感,创造了“六分半书”。

郑板桥虽然成才很早,但是直到40岁才考中进士做了官。

1745年,山东潍县发生了一场大海潮和旱灾,田里颗粒无收,老百姓处在饥饿之中,许多人饿极了只好吃树皮和观音土,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潍县知县被这场灾难吓得弃官而逃。这一年52岁的郑板桥正在范县(现在的河南省)当知县,他把范县治理得非常好。朝廷派郑板桥前往潍县任知县。

在去潍县的路上,郑板桥看到路上到处是尸骨。上任以后郑板桥第一件事便是上奏朝廷,开仓放粮救济潍县的百姓。可是一连上奏三次,朝廷都没有给他答复。看到饿死的人越来越多,郑板桥再也等不下去了,他叫来了县丞和典史商议开仓放粮救百姓。县丞和典史一听郑板桥在没有得到朝廷的批示以前,擅自做主开仓放粮,吓得赶紧推卸责任。郑板桥见这两个人如此怕死,当即拍着桌子说:“明天开仓放粮,朝廷如果怪罪下来,一切由我来承担!”

郑板桥开仓放粮救了许多百姓,但是潍县的灾情仍然很严重,开仓放粮还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于是郑板桥便让那些囤积粮食想从这场灾情中牟取暴利的奸商们按照市场价把粮食卖给老百姓,然后又以修堤阻止海潮的名义让城里有钱人家出钱来修理潍县的城墙。让那些吃不饱饭的百姓来做工,以工代赈。并且还把老百姓向官府借粮的借条全部烧掉,这些措施使潍县百姓安定下来。

后来朝廷派人下来调查郑板桥擅自开仓赈灾的事,朝廷了解到当时的情况后便默认了郑板桥所做的一切。不过在郑板桥为潍县百姓做好事的时候,也得罪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和富豪。他认识到了官场上的黑暗,自己想做个清官是不可能得到官场上认可的。一天,他喝醉酒后便歪歪斜斜地写了“难得糊涂”几个大字。想一想又在边上写了一行小字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

不久郑板桥便上书辞官,可是他的辞职书没有被批准,朝廷倒是以他擅自开仓、贪污国库钱粮的罪名罢了他的官。罢官回家以后,郑板桥在扬州卖画为生,从而结识了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蝉、李方膺、罗聘七位书画家,这七位画家和郑板桥一样,在写诗和画画上都各有特长,他们的画都不受前人的束缚,所以在人们的眼里他们是一些比较怪异的画家,人们把这八位画家称为“扬州八怪”。

当时郑板桥的画很受人们的喜爱,一些故作风雅的富人常常来买郑板桥的字画,郑板桥每次都是毫不客气地收足了银钱才画。但是对于穷苦的百姓他却非常大方,常救济那些穷苦人家。郑板桥绘画、书法、做诗、为人都像极了竹子,顶天立地,光明正大,为后人所称赞。

1765年,73岁的郑板桥在扬州病逝了,而他后院的竹子随风摇曳发出的沙沙声仿佛是在悼念主人。

成功密码:

郑板桥的竹画堪称一绝。而他的灵感却得益于童年时代后院的一片竹林。一切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留心观察生活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有益。但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心理相对浮躁,对身旁事物熟视无睹。曾有一位老师让学生现场写篇关于花的文章,可是这些学生连家里阳台上有几盆花、叫什么名字都说不上来,更不用谈写作了。这样的文章写出来,不是无中生有,就是笑话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