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名人成功密码
14942100000032

第32章 林则徐:母亲的教诲影响了他的一生

林则徐(1785—1850),福建福州人,清朝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政治家。他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夜深了,母亲还在灯下干活儿,小则徐不忍心,就要帮助母亲一起做。母亲不同意,对他说:“你是男孩子,应该有远大的理想。还是好好读书,不要辜负了大家的期望。”母亲的苦心教诲,对林则徐影响很大。

林则徐出生时,新任福建巡抚的徐嗣曾,正好鸣锣开道从他家门前经过。望子成龙的父亲觉得这是个好兆头,就给孩子取名则徐,希望孩子日后能像徐嗣曾一样成为朝廷的重臣。

林则徐的家境比较困难,父亲在私塾教书挣钱不多,母亲的手特别灵巧,会做绢花和一些工艺品。为了家里的生计,母亲和姐妹们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小则徐把做好的工艺品送到店铺去寄卖。夜深了,母亲还在灯下干活,小则徐不忍心,就要帮助母亲一起做。母亲不同意,对他说:“你是男孩子,应该有远大的理想。还是好好读书,不要辜负了大家的期望。”母亲的苦心教诲,对林则徐影响很大。

背负着家族希望的林则徐学习非常刻苦,他4岁开始读书,7岁就能做文章,对对子更是一绝。9岁那年的元宵节夜晚,满城的花灯璀璨通明,老师带着学生们游园观灯,信口给学生出了个对子:“点几盏灯为乾坤作福。”林则徐马上应声对道:“打一声锣代天地行威。”同学们一齐叫好。还有一次,老师带林则徐和其他同学一起到鼓山游玩,登高望远,老师豪兴大发,出了“山”“海”两字,要求学生做一绝对。当其他同学还在苦苦思索时,林则徐先开口:“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老师惊讶他的志向高远,鼓励他努力学习,日后一定会有出息。果然,林则徐13岁获得乡试第一,14岁中秀才,20岁中了举人。

林则徐第一次赴京赶考,没有考中进士,就跟从一位朋友在海防做书记,负责起草处理文件。但是林则徐并不满足于现状,母亲的话记在他的心中,回荡在他的耳边——你是男孩子,应该有远大的理想。还是好好读书,不要辜负了大家的期望……

想到母亲的灯下辛劳,林则徐感到一阵辛酸,更觉得自己任重道远,他决心寻求一种突破,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清嘉庆十一年除夕,福建巡抚张师诚翻阅本省各地送来的贺章,发现其中有一份极富文采。爱才的巡抚赶快派人去请这位执笔前来会晤。林则徐气喘吁吁赶到省城,天已是黄昏了。张师诚见来客竟是一位年轻人,心中暗暗吃惊,就想考考他:“年轻人,有一份紧急奏折,必须在今夜送往京城,你来写吧。”

林则徐此时并不慌张,略一思索,不出一个时辰就拟好奏折。张师诚一看,奏折文笔清新、言简意赅,非常满意,马上决定让他留在身边。在张师诚幕府的4年,对林则徐后来担任总督、钦差至关重要,因为在此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林则徐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一方面他坚持反对外来的武装侵略;另一方面,他又主张向西方学习,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自强道路。

林则徐的“师夷”是为了“制夷”,但也不是盲目排外。他不赞成停止中外贸易,反对封关禁海,而是主张利用各资本主义国家贸易竞争之间的矛盾,来限制外国资本主义商人的非法交易。这反映了他开放的胸怀和寻求反侵略的爱国愿望。

林则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刚正不阿的一生,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成功密码:

一个人自幼就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只有有了理想才会有所追求,有所奋斗。林则徐的母亲从小便教儿子做一个有理想的人,母亲的话虽说很普通,但对儿子的成长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