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名人成功密码
14942100000010

第10章 王羲之:父亲床头的一本书激发了他的灵性

王羲之(303—361),山东临沂人,晋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使书法艺术由注重汉字形体结构之美,上升到追求书法的气势神韵,表现书法家的自我精神,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有一天他从父亲的床头发现了一本书,叫《笔论》,打开一看,都是书法技巧的内容。他高兴极了,埋头看起来,边看手指头边在腿上画来画去,一副痴迷的样子,连父亲走近都没察觉。正是那本《笔论》为他打开了心窗,使他对书法多了几分灵性。

王羲之7岁的时候就喜欢书法,没事就拿起毛笔写呀写,因为没掌握要领,所以进步并不大。有一天,他从父亲的床头发现了一本书,叫《笔论》,打开一看,都是书法技巧的内容。他高兴极了,埋头看起来,边看手指头边在腿上画来画去,一副痴迷的样子,连父亲走近都没察觉。

“你还小,这本书太深奥了,还是先读好了书再说吧。”父亲说着就要收走这本书。

“不,您还是让我学吧,您说过,要想成就大事业,就要从小打好基础。”

父亲想了想,把书还给了羲之,语重心长地说:“要想把字写好,光看还不行,重要的是刻苦练习。”

有了父亲的支持,他练得更带劲了。每天除了把先生教的书读好,就一门心思地趴在书桌上练写字,他反复揣摩《笔论》,时间一长就记得滚瓜烂熟了,为了参照这本书练习书法,他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有一天中午,书童送来他最爱吃的馒头和蒜泥,让他趁热快吃,小羲之不理不睬,专心致志地继续练字。书童只好去请他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看到小羲之左手正拿着蘸了墨汁的馒头吃得津津有味,右手还在写着,弄得满嘴乌黑,见到母亲,还笑着说蒜泥真香。母亲哭笑不得。

经过长时间的琢磨之后,王羲之的书法有了很大的长进,正是那本《笔论》为他打开了心窗,使他对书法多了几分灵性。

起初,王羲之拜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为师,认真学习正楷书法。学了一段时间,王羲之对卫夫人说:“老师,我觉得正楷书法倒是横平竖直,写出来也好看,但就是过于呆板,缺乏生气,是不是应该加些生动活泼的东西?”卫夫人并没有责怪他,只是说:“你的想法不错,练字不能只追求形似,也不必拘泥于前人的隶书和楷书,可是我只能教你这些,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拜别了卫夫人,王羲之四处游学。他到了泰山,看到李斯的小篆体碑;到了洛阳,看到蔡邕的隶书石经,后又见到张昶的草书《华岳碑》,这一切使他大开眼界,他细心揣摩体会。回到家中,在房间里习字似乎束缚了他的想象力,于是他在池边的高台上临池习书。不管是天寒地冻,还是盛夏酷暑,伴随着池边的松涛,从狂风和电闪雷鸣中汲取灵感,融会百家之长,终于创立了飞龙走蛇般的行草体。一池碧水,因为他经年累月地洗刷笔砚,也变成了墨池。

王羲之的字每一天都有长进,名气也越来越大,以致当时得到他写的字,成了最为荣幸的事。传说有一天,一个穷老太婆在大街上叫卖扇子,大街上的人看见老太婆手里的扇子都摇了摇头走开了,王羲之见了便走过去对老太婆说:“老婆婆,你卖出去几把扇子了?”

“一把扇子也没有卖出去!”

“您到对面铺子里去借笔和砚来,我给您在扇子上写上一些字,它们用不了一会儿就会卖光的。”

老太婆正为手里的扇子发愁呢!听王羲之这么一说赶紧跑到对面的写字摊上借来笔和砚。

王羲之便坐在街头在老太太的扇子上写起字来,然后他对老太太说:“老婆婆,您就喊‘扇子上有王羲之写的字’。一把扇子卖一百钱。”

果然,没过多久老太太手里的扇子就卖光了。

王羲之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而且为人正直,做官清廉。有一年,朝廷任命王羲之做会稽(浙江省绍兴)的内史,当时会稽正在闹饥荒,很多人吃不饱,可是当地的贪官却不管百姓的疾苦,照样向老百姓派粮、派捐、派劳役,许多人为了生存,只好四处逃荒。

王羲之来到这里,看到这种情景后,便向朝廷呈报了实情。他希望朝廷能够减免老百姓的劳役和捐税,并且请求朝廷开仓放粮,拯救百姓。

朝廷听取了他的意见,同时还惩治了一些贪官污吏。王羲之的为官清廉得到了会稽百姓的广泛传扬。这一下可得罪了他的顶头上司扬州刺史王述。不久,王羲之便假称有病辞去了会稽内史的官职。

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王羲之约了谢安和孙绰等几十位好友,一同到会稽的兰亭山去春游,大家来到兰亭山前的曲水旁做了很多诗。后来有人提议,把这些诗收集成一个集子,取名《兰亭集》。大家又认为最好让王羲之给《兰亭集》做一个序,于是王羲之便挥笔写下了《兰亭集》的序言: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兰亭……”这便是王羲之最有名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这篇序不仅文辞华美,而且字体卓绝,被后人推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事实上,对于王羲之来说,那本《笔论》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所以他一直珍藏着那本书,同时也把它作为激励自己的一个实物见证。

成功密码:

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反过来,实践也必须与理论相结合。学书法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技巧。《笔论》这本书无疑让王羲之如鱼得水。正是在《笔论》这本书的影响下,他才一步步走上正轨,最终成为一代大书法家。书法如此,音乐、绘画也一样,光有实践经验,没有理论指导同样很难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