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名人成功密码
14942100000009

第9章 诸葛亮:叔辈们的勉励让他深受鼓舞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叔辈们勉励他不要虚度年华,要多读些书,尤其要多钻研些经邦济世的学问。现在可能用不着,但来日方长,将来一定会用得上的。他听了很受鼓舞。叔叔去世后,他带着弟弟搬到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山村,在那里盖了几间茅屋,定居下来,开始长达十年的刻苦学习生活。果然,他的学问被派上了用场,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

诸葛亮出生在东汉末年,父亲任泰山郡郡丞,是郡守的助手,在当地有较大的名望。不幸的是,在诸葛亮8岁时父亲去世了,叔叔诸葛玄收留了诸葛亮兄弟。

诸葛玄先带着他们到南昌,后来又带他们到襄阳投奔荆州牧刘表。生活总算暂时安定下来,诸葛亮和弟弟进了学堂读书。

学堂是刘表为自己和朋友的孩子开办的,请了幕僚中最有学问的人授课。对于这个战乱中的学习机会,诸葛亮非常珍惜,他抓紧时间学习古人的经典著述。

当时,战祸连绵不断,曹操的军队和吕布的军队正在鏖战,汉朝的天子汉献帝都不知躲到哪里去了。从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中,诸葛亮深切感受到国家分裂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连贵为天子的皇帝也不能幸免于难。诸葛亮从书本中的知识和长辈有关国家兴亡的历史故事中,思考着眼前的社会变化。

诸葛亮因叔叔的关系,先后结交了不少社会名人,常常和他们读书吟诗,谈古论今,谈论天下大事,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诸葛亮年纪虽不大,但是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他非常崇拜春秋战国时期辅佐君主的良相管仲和乐毅,希望自己也有机会成为这样的人。

诸葛亮17岁时,叔叔诸葛玄也去世了。叔辈们勉励他不要虚度年华,要多读些书,尤其要多钻研些经邦济世的学问。虽说现在可能用不着,但来日方长,将来一定会用得上的。他听了很受鼓舞。叔叔去世后,他带着弟弟搬到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山村,在那里盖了几间茅屋,定居下来。

在这个依山傍水、风景优美的小山村,诸葛亮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刻苦学习生活。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都不一样,他不拘泥于一章一句的字义,而是观其大略。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牢记叔辈们的话,时常钻研经邦济世之道,渴望有一天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

这期间,他在隆中结交了不少渊博学者,经常同他们一起游玩、交谈。诸葛亮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常自比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管仲、乐毅,渴望在当时群雄割据的局面中施展才华。

诸葛亮在辅佐刘备之前,还是一介布衣,但他却密切关注着天下大势,常与好友崔州平、徐元直、石广元、孟公威、司马徽等纵论国家大事,他的政治见解受到朋辈的高度赞扬,被人称为“卧龙”。

诸葛亮27岁那年,遇到了小军阀刘备。刘备当时处境困难,但待人诚恳,很有抱负。因此诸葛亮第一次同他见面便谈得很投机。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先在荆州立足,再占益州,和孙吴及南方蛮夷结盟,抗拒曹操的战略方针,这就是有名的隆中对。刘备听了诸葛亮的高论,为其才智所折服,便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

叔叔的话没错,大丈夫一旦拥有经天纬地之才,就应该相机而动。于是他便离开隆中,做了刘备的军师。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准备统一南方。东吴孙权想联合刘备共同抗击曹操,诸葛亮很高兴,就去了东吴。东吴阵营中有主战派,也有主降派,诸葛亮当着东吴孙权的面舌战群儒,用激将法,使孙权下决心抗击曹操,结成了孙刘联盟。在接下来的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利用火攻大败曹军,这一仗为刘备在南方立足和后来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

成功密码:

机遇是为有所准备的人而降临的。诸葛亮如果平时不读书学习,再好的机遇也是枉然,再大的抱负也难以实现。学习知识必须有一种内在的动力,同学们不能因为一时看不到前途就荒废自己的学业。否则,会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而遗憾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