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小知识大健康
14920400000008

第8章 常见病症防治(2)

(4)恶心:与呕吐产生的机制基本一样,区别在于呕吐中枢接受的冲动强度不同,当冲动弱时仅发生恶心,冲动强时则产生呕吐。

防治:首先应确定呕吐的病因,对症服用止吐药物。如由晕车引起,应尽量减少乘坐颠簸的车辆;若由食入不洁甚至是毒性物质引起,则不能盲目服用止吐药,而应先催吐;如由胃肠疾病、感冒引起,应先治疗这些疾病,再服用止吐药;药物引起的呕吐,可限制用药剂量及疗程;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是癌症患者最为恐惧的不良反应,可静卧休息,并适当服用止吐药。

24.为什么会发生头痛,怎样对症选药疗效

(1)头痛:人体在受到伤害性刺激后发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也是很多疾病的前驱症状。其中慢性头痛中医又称之为头风,可反复发作,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

(2)不同头痛的对症选药:①紧张性头痛和神经衰弱性头痛。是最常见的一种头痛,常反复发作,发作前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如紧张、焦虑等。发作时头痛可扩散至颈、肩、背部,呈轻度及中度疼痛,局部有麻木、发硬、紧绷感。此种头痛可口服维生素B1、谷维素、安定等,睡前还要加服安定片。②偏头痛。以反复发生的单侧头痛或双侧头痛为特征。约60%的患者有家族病史,女性多于男性。发病时头痛剧烈,且疼痛集中于一侧,呈搏动性,常伴有恶心呕吐。治疗时可服用吲哚美辛(消炎痛)、速效救心丸。③感染发热性头痛。其症状为疼痛明显,常伴发热、头昏等。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菌药的前提下,可服用解热镇痛药。④鼻窦炎性头痛。各类鼻窦炎,尤其是慢性鼻窦炎,可引起头痛。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用中成药辛夷颗粒或鼻渊冲剂,与此同时可口服解热镇痛药。⑤三叉神经性头痛。一侧面部(颞侧)闪电样剧烈疼痛,患者难以忍受,常常是三叉神经痛的特征。此种头痛可口服散利痛片,如无效可口服处方药卡马西平,宜从小剂量开始,并于进食中服用。⑥脑血管意外性头痛。病症危急,常为突发性头痛,伴有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者,有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此种头痛可口服处方药盐酸氟桂利嗪(西比林)和维生素E,与此同时可服用解热镇痛药止痛。⑦青光眼引起头痛。其头痛部位多在眼眶的上部或眼球周围,由于眼压过高,常伴有视力障碍。可服用解热镇痛药止痛。⑧脑外伤后头痛。头痛部位多在受伤的一侧,头痛是主要症状,还可伴有头昏、疲乏、失眠、精神紧张、容易激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和记忆力减退。此种头痛可服用维生素B1和谷维素。

(3)可选用的非处方药

西药:①阿司匹林。又称****水杨酸,它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能缓解感冒引起的全身发热、头痛等症状。②对****氨基酚(扑热息痛、必理通)。其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对胃肠道刺激小,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可应用本品。③复方对****氨基酚片(Ⅰ)。由对****氨基酚、阿司匹林及******组成,有解热、较强的镇痛及中枢兴奋作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④复方对****氨基酚片(Ⅱ)。又名散利痛,由对****氨基酚、异丙安替比林及******组成,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

中成药:①风寒感冒冲剂。用于风寒感冒所致的头痛。②黄连上清丸。用于内热火盛引起的头昏脑涨。③人参归脾丸。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头痛。④天麻首乌丸。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头痛。⑤川芎茶调丸。用于风邪头痛。⑥正天丸。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神经性头痛。

25.疼痛发生的原因,如何选用止痛药

(1)疼痛:据统计,大约3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疼痛,我国至少有1亿以上的疼痛患者。其中主要为头痛(69%)、牙痛(66%)、肌肉关节痛(58%)、颈肩腰背痛(35%),其次为运动损伤导致的疼痛(33%)和月经痛(29%)。疼痛主要类型及产生的原因如下。①头痛。其症状可表现为整个头部疼痛或局部头痛。②关节痛。伴有或不伴有关节局部改变,主要表现为疼痛与活动受限。③肌肉痛。感冒常伴有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流感。肌肉过度疲劳、用力伸长(运动过度)、受凉等均可引起肌肉痛。发生在摔倒或突然移动之后引起扭伤或拉伤,前者疼痛位于所损伤的关节,关节迅速肿胀、僵硬并难以移动,后者在损伤部位可出现锐痛,继而僵硬、压痛,有时会有肿胀。④神经痛。沿着神经走行方向疼痛,如坐骨神经痛表现为臀部及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的窜痛。⑤牙痛。牙质过敏、龋齿、牙周病等均能引起疼痛。⑥月经痛。表现为停经前后或行经期下腹痛、腰酸、下腹坠肿或其他不适。

(2)可选用的非处方止痛药

西药:①非甾体解热止痛药。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双氯芬酸、对****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芬必得)、芬布芬、吡罗昔康(炎痛喜康)等。对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及月经痛等中等程度的钝痛治疗效果较好,对感冒发热引起的全身酸痛效果最好,对轻度癌性疼痛也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但对外伤性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引起胃肠道溃疡、出血或穿孔。②中枢止痛药。主要有曲马朵,为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无成瘾性。可用于中重度急慢性疼痛,如术后痛、创伤痛、癌性痛、心脏病突发性痛、关节痛、神经痛,以及分娩止痛。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眩晕、恶心、口干等,近来有成瘾报道,为安全起见,应避免长期应用。③阿片类止痛药。常用的有哌替啶(度冷丁)、吗啡、芬太尼等。本类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镇痛作用强大,极易成瘾,因此仅用于手术疼痛和癌症晚期疼痛。该类药物属于麻醉药品,只在医院凭医生处方使用。④解痉止痛药。常用的有阿托品、山茛菪碱、颠茄、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等。主要用于解除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内脏绞痛,如胃肠痉挛引起的疼痛、肾绞痛、胆绞痛等。其中山茛菪碱对各种神经痛有较好的效果,如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口干、面红、视近物模糊等,青光眼患者禁用。

中成药:除上节所用中成药外,还有风湿痛药酒(风湿骨痛药酒)。用于风湿骨痛、手足麻木。人参天麻药酒。用于各种关节痛、腰腿痛。桑菊感冒片、补中益气片等。

针对不同部位的疼痛,还可采取不同的辅助治疗,如头痛可进行适宜的运动、按摩或针灸,保证充足的睡眠;关节痛,特别是炎症性疼痛者,应注意低脂和低蛋白饮食,同时补充维生素;扭伤或拉伤造成的疼痛,伤后应立即休息并冷敷;在服用止痛药时要多饮水。

选对"清火"药才能去"火",眼睛上"火"怎么办"上火"泛指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发生的炎症。"上火"的原因:①干燥的季节和气候,尤其是北方,如果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就很容易"上火"。②不良饮食习惯。嗜酒、吸烟或由于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等。③工作节奏太快,精神紧张、经常熬夜、睡眠不佳等。④喜食易"上火"的热性食物,如橘子、火锅、油炸类食品、辣椒、狗肉、羊肉等,比如1千克柑橘能产生1400卡的热量,居各类鲜果之首。吃了过多的柑橘后所产生的热量,既不能转化为脂肪存在体内,又不能及时消耗掉,这样就会导致机体内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各种炎症。⑤长期食用各种滋补品。一般的补品都是热性"发物",如人参、鹿角胶、阿胶等。

(1)实火:一般来说,感染性疾病,如热性肺炎、阑尾炎等都属此类。发热重、恶冷轻、出汗多、咽发干、小便黄赤等,是热性疾病的共性,但都会随着病情的好转而迅速消失。

防治:①牛黄解毒片。用于肺胃蕴热引起的头目眩晕,口鼻生疮;②牛黄清火丸。用于肝、胃、肺蕴热引起的头晕目眩、口鼻生疮、风火牙疼、咽喉肿痛、痄腮红肿、耳鸣肿痛。

(2)肺火:主要是肺卫正气不足,阴虚火旺,阴阳失衡所致。主要表现为鼻及鼻腔干燥、生疮,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黄、咽喉疼痛、肺部不爽、感觉憋闷等,伴有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小儿居多,有些孩子动不动就发热,只要受一点儿凉,体温立刻就会升高,令人防不胜防。

防治:①羚羊清肺丸。用于肺热盛、因气候变化导致的邪气入侵、身体发热、头晕、嗓子肿痛等。②清肺抑火丸。用于肺热咳嗽、痰黄黏稠、口干咽痛、大便干燥等。③栀子金花丸。用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咽喉肿痛、大便秘结。④板蓝根颗粒。用于病毒性感冒、咽喉肿痛。⑤双黄连口服液。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痛。⑥知柏地黄丸。用于滋阴降火。

(3)肝火:肝开窍于目。表现为眼干、眼痒、结膜炎、眼屎分泌多;脾气暴躁易冲动,感觉压不住火,总想发脾气,有时甚至有胸肋胀痛或刺痛感。并伴有头痛、头晕、耳鸣、口苦口臭。青年人居多,冬天蓄积于体内的阳气随着春暖转为向上外发,若藏阳气过多会化成热邪外攻,如果遇到阳气骤升,内外两阳碰撞,易引起内热而生肝火,继而诱发多种疾病。

防治:①黄连羊肝丸。用于肝火旺盛、眼睛肿痛、视物昏暗等。②龙胆泻肝丸。用于肝胆湿热(对肾有损害)。③柴胡舒肝丸。④加味逍遥丸。

(4)胃火、脾火:①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中年人居多,因其事业、家庭压力大而伤肝化火,火邪及胃,易发胃火。②脾火:主要表现在口舌,舌苔黄腻、口苦口干、口唇生疮、想大量饮水。

防治:①牛黄清胃丸。用于胃火盛、头晕目眩、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便秘尿赤。②牛黄上清丸。用于清上焦火,如口舌生疮、眼睛肿痛、牙龈肿痛等。③三黄片。用于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等。④新清宁片。用于喉肿、眼睛痛、便秘等。

(5)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妇女居多,因情绪极不稳定,特别是更年期妇女,易受情绪刺激,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由于心肾阴阳失调而导致心火亢盛。

防治:①同仁牛黄清心丸。用于痰热上扰引起的胸中郁热、惊悸虚烦、头目眩晕、卒中不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清、神志昏迷等。②安宫牛黄丸。用于高热昏迷、热入心包、痰迷心窍、肝昏迷、卒中、病毒性感冒、小儿高热等。③导赤散。

(6)肾火: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脊酸软、潮热盗汗、内心烦躁。老年人居多,因肝阳旺盛,又因为肝肾同源,所以容易导致肾阴亏虚,手足心发热。

防治:少食多餐、多吃稀饭或不食易"上火"的食物,特别是少吃火锅,油炸食物,即使要吃火锅,可多放些蔬菜或豆腐,生姜或莲子等能祛火的食物和调料;多喝开水及一些清热解毒的食物,如海带、橙子等;并补充一些维生素B2;可适量服用牛黄解毒丸、上清丸等解热药和秋梨膏、橘红丸等。

(7)眼睛上火:一种是由于用眼过度或熬夜较多,暂时受刺激引起的上"火"。这时可用色甘酸钠滴眼液(抗过敏药)滴眼,可减轻眼部的灼热等不适感,继续用药后刺痛感就会消失。另一种是急性流行性结膜炎,即红眼病,其传染性极强。起初双眼瘙痒不适,有异物、烧灼感,接着明显赤红,肿胀疼痛,怕光流泪眼屎多。这时应勤洗手,不揉眼,不用他人脸具;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并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同时,注意用药期间避免眼睛疲劳等。

27.正确选用退热药,才能有效退热

(1)发热:人体的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即当腋下温度超过37℃或口腔温度超过37.3℃,以及直肠温度超过37.6℃,昼夜间波动超过1℃时即为发热。发热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发热是由多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引起;非感染性发热包括过敏性疾病、血液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等。另外,药物可以引起药物热。

防治:注意控制饮食,多饮水及果汁,多摄入维生素C等;发热期间戒酒戒烟,保持乐观情绪,保证充足睡眠;对高热者适当用冰袋和凉毛巾冷敷,或用50%的酒精擦身以帮助退热,高热者体能消耗极大,可引起严重症状,此时应适当服用解热镇痛药;不明原因的发热,应去医院就诊。

(2)发热可选用的非处方药

西药:①对****氨基酚。适用于感冒或流感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②阿司匹林。能缓解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③布洛芬。用于缓解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④贝诺酯(****水杨酸酯、扑炎痛)。用于解热、止痛。⑤阿苯片。主要用于小儿退热,预防发热所致之惊厥。

中成药:中医对于发热应用辨证治疗。如外感发热可分为外感风寒证、外感风热证、外感暑湿证、半表半里证、热在气分证、热入营分证、热入血分证以及湿热蕴结证等八证。内伤发热也可分为肝郁发热等七证。不同证型,治疗原则不同。如流感或感冒引起的发热,则可参照感冒类用药中所介绍的中成药,如其他原因的发热,则须在医师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应用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