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小知识大健康
14920400000014

第14章 常见病症防治(8)

(2)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造血组织恶性疾病。目前,白血病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首位,且治疗方法甚少,死亡率极高。急性白血病大多在3个月内死亡,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太明确,但与遗传、电离辐射、化学物质如苯及苯的同类物、病毒等关系密切。据深圳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小儿白血病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而有六成白血病患儿家中在一年之内曾经装修过。装修时的油漆、涂料中的溶剂、稀释剂以及新家具中含有的苯和甲醛都可能成为小儿白血病的诱因之一。据英、法两国医学家最新调查研究285名白血病患者后发现,其患者均在15岁以下,而生活在加油站或汽车修理厂附近的孩子患急性白血病的风险要高出平均水平的4倍,这些孩子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概率,比住在同一地区但不在加油站附近的孩子高7倍。专家认为,这是因石油中的苯引起儿童白血病患病概率上升。特别是免疫系统发育不足的儿童在受到感染时,产生的白细胞往往有缺陷,这种异常细胞积累多了,就会导致白血病。白血病主要表现为细胞增生(即白细胞异常增多)及浸润,红细胞减少,且主要发生在造血组织,但也几乎波及到全身的器官和组织;还伴有淋巴结、肝、脾大,眩晕等症状。

防治:加强身体锻炼,经常性地刺激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有助于减少患白血病的危险;注意营养均衡,不偏食挑食,防止营养不良引发疾病;尽量远离有化学物质苯等的地方,如不在加油站、汽车修理厂和造漆厂等附近居住。

(3)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遗传、物理、化学、生物及其他原因不明的因素,通过不同的发病机制引起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损伤,导致骨髓功能衰竭,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综合征。青壮年多见,30岁以下的约占70%。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与遗传有关的全血细胞减少综合征,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呈家族性发病,肢体先天会产生各种畸形;后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出生后由环境因素引起,但无肢体畸形,主要表现为常易引起贫血、出血和感染等。

防治: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证营养充足、均衡,提高抗病能力;药物治疗是服用抗白血病药如烷化剂、抗代谢药、抗生素及生物碱等。一般化疗效果较好,50%的病人可存活5年以上。要彻底治疗还需要进行骨髓移植。

癌症的发生与早期症状,癌细胞转移的三个条件

(1)肿瘤与癌: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类。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与正常组织之间的界限清楚,肿瘤外周多有一层包膜,随着肿瘤的逐渐增大,对周围组织仅产生挤压而不是侵入正常组织中,也不会发生转移,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即可治愈,一般不会复发。恶性肿瘤即癌,其外周多无包膜或是包膜不完整,与正常组织没有明显界限,并容易侵蚀、压迫、破坏正常组织,生长速度极快,易转移和侵犯血管。胸、腹、盆腔的恶性肿瘤还会脱落下来,像种子一样种植在腔内各处,继续生长,手术切除后,也容易复发,如不及时治疗,会直接造成死亡。

癌症的产生美国医学家毕肖普由于发现了细胞中存在着癌基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这种基因被称为细胞癌基因或原癌基因。原癌基因在脊椎动物细胞中是普遍存在的。对于人类来说,地球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原癌基因,后来传给了病毒。至今已从人体细胞中鉴定出具有转化能力的病毒癌基因近百种,新的癌基因还在不断地发现。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基因对人体非但无害,而且对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均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癌基因尽管人人有之,但并非人人都得癌症。但当正常细胞受到外界致癌因素如病毒、化学物质、放射线等的反复作用后,细胞内处于静止状态的癌基因被激活,脱离了正常生长控制轨道,结构发生突变,或抑癌基因突变,细胞发生造反性行为,于是细胞癌变就发生了。在通常情况下,从接触致癌物质到癌症发生,常常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即"致癌潜伏期"。这种潜伏期一般为10~20年,有的甚至长达30~45年。因此,尽管在开始接触致癌物质时还是青壮年,但经过潜伏期后,到了真正表现出癌症时,不少人已经步入了老年。

致癌原因:①水质、食物、土壤受农药、家庭和工业排放的污水、垃圾、废气等污染。②日光暴晒。中等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可使皮肤细胞恶变,大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可诱发皮肤癌。③放射线照射。超过一定剂量就会诱发白血病、骨肉瘤、软组织肉瘤、皮肤癌、甲状腺癌、消化道肿瘤和乳腺癌等。④身体某一部位经常受到慢性刺激。比如慢性炎症(子宫颈炎、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等)会引起这部分组织增生和不典型增生,哪怕只有很少一点儿致癌作用,也会引起癌变。⑤身体里异物进入。如弹片、砂粒、石棉或纤维、寄生虫或虫卵等,都会因刺激导致组织增生,引起癌变。⑥不良工作、饮食习惯。

致癌物质:2005年2月1日,美国卫生部公布的已发现的致癌物质有246种,其中58种是已知致癌物,另外的188种是可引起癌症物质。病毒能致癌的有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及导致子宫瘤的病毒;还有X射线、伽马射线和中子射线等射线,另外金属铅以及高温烧烤食物中的物质、防虫的卫生球也榜上有名。

(2)癌症的早期症状:①出现肿块或溃疡,且短时间内迅速增大,或经久不愈。②变坏的痣。③咽部异物感,进行性下咽梗阻。④胸骨有刺痛烧灼感。⑤不明原因的消瘦,体重明显减轻或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⑥反复出现脓血便或黏液血便。⑦无痛性血尿。⑧阵发性干咳、咳血痰、胸闷、气短、胸痛。⑨越来越重的偏头痛,伴有恶心、呕吐,偏盲或视力障碍。⑩不明原因的鼻出血等。

癌症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早期总会有些蛛丝马迹,癌症如能被早期发现、早期治疗,50%以上的癌症可以治愈,5年生存率也能提高到80%~90%。

(3)癌细胞的转移:首先,癌细胞有转移的动力。人体的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这两种力量的大小,决定于细胞内部和细胞表面各种带电离子如钠、钾、钙、氯等离子含量多少。正常细胞之间带电离子比例相称,细胞内外电荷保持平衡,于是引力和斥力相等,细胞不会转移。细胞癌变之后,癌细胞之间的引力减少,排斥力增加,这种癌细胞表面电荷失去平衡的现象,便成了转移的动力。其次,癌细胞有坦克式的运动本领。细胞膜好比是"履带",向细胞的尾部流动,并且溶解在细胞浆里,细胞前端便空出一个缺口,让好比是"车身"的细胞浆和细胞核向前移动。接着,溶解在细胞浆里的细胞膜又重新流向细胞前端,再构成细胞膜,这样周而复始地进行,癌细胞便会向前移动。再次,癌细胞有转移的"工具",那便是血液、淋巴液。

52.多数癌症病人不是"病死"的,癌症的防

多数癌症病人不是"病死"的:我国每年有150多万人死于癌症,研究发现,导致大部分癌症病人死亡的原因并不是癌症本身,而是"怕、毒、饿、冤"四个字。"怕"即对癌症的恐惧心理,长期以来,人们谈癌色变,认为一旦确诊为癌症,便等于判了死刑,正是这种恶劣情绪刺激,导致癌细胞迅速生长。"毒"即毒副作用,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可导致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使白细胞数量下降,进而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另外,中草药同样也有毒副作用,特别是那些"以毒攻毒"的单方,药物的种类多而杂,致使病人脾胃大伤。"饿"即缺乏营养,有人认为大补会促进癌细胞快速生长和扩散,因此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喝,致使身体日渐消瘦,免疫力不断下降,最终正不抗邪。"冤"即因错误诊断、治疗而死,本来不适合手术的却偏偏用手术治疗,本来不能放化疗却接受了放化疗,或者不根据病情,盲目过量使用化疗药物,这些都使病人免疫力下降,癌细胞迅速扩散。专家认为,避免病人死于上述非病,有效地办法是实施药疗、心疗、食疗、体疗,四疗结合,疗效显著。

研究表明,许多癌确实与膳食的烹调、进食方式不当有关。因此,科学家建议:多吃含纤维多的食物,因纤维在肠道中通过快,从而使致癌因素对肠壁的作用时间缩短;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因它可以保护胃黏膜细胞;多吃含硒的食物,饮食中含硒丰富,结肠癌、胃癌、膀胱癌的发生率就低;适当吃一些含胆固醇的食物,因人体制造的内源性胆固醇可以被体内的一种T细胞用来消灭肿瘤;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茶色素、儿茶素等是防癌的有效成分,因此,多饮茶可以起到防癌的作用。

肿瘤疫苗目前肿瘤已有了疫苗,特别是宫颈癌疫苗应用较多,可降低发病率70%。现在应用较广的是一种树突状疫苗,它主要来自患者体内。首先用手术的方法切取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并无菌冷冻保存起来以提取肿瘤抗原。肿瘤抗原就是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特殊的蛋白质,或者分泌的一些酶类产物,这些物质和正常细胞有所不同,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细胞,来识别它不是正常细胞而是肿瘤细胞。接下来是从病人血液中的单个核细胞中获得树突状细胞。采出单个核细胞后再进行筛选,然后进行"培训",等到它能够起到"侦察兵"的作用后再回输到体内。

一般来说,在体外肿瘤抗原刺激树突状细胞,使它能够传递免疫信息大概需要1周的时间。回输后发挥作用一般需要1~2个月的时间,通常用于临床治疗肿瘤需要3~4次,如果肿瘤转移或者复发的危险程度大,那么治疗的次数还要增加。原则上所有的恶性肿瘤都可以用肿瘤疫苗来治疗,但目前肿瘤疫苗治疗黑色素瘤、肺癌、肝癌、肾细胞癌比较理想。

什么是人畜共患病,人禽流感不可怕,但要有效防控

(1)人畜共患病:据统计,目前能够感染人类的已知病原体共有1407种,其中58%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病原体来自动物,并且每年都会有1~2种新的动物病原体侵入人类,造成可怕的疾病。目前,已经查明的人畜共患病约有200种。其中主要有①与猫共患的疾病。如猫抓病、破伤风、弓形虫病、旋毛虫病。②与狗共患的疾病。如狂犬病、棘球蚴病(包虫病)、巴斯德菌感染。③与禽、鸟及鱼共患的疾病。如禽流感、鹦鹉热、结核病。④与鱼共患的亲水气单胞菌肠炎等。在人畜共患病中,动物主要借助唾液、粪便等途径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其中能造成大规模流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有鼠疫、狂犬病、艾滋病、禽流感、炭疽、黄热病、艾博拉等10多种。

防治:不养猫、狗等动物,特别是鼠类,它们所携带人畜共患病病原体极多,即使要养,也要改善宠物饲养管理条件,科学管理,并严格控制人的食品和饮水不被宠物接触到;同时不要同宠物过分的亲近,如抱着睡觉、接吻等,更不要让动物舔人的伤口,接触宠物后要及时洗手;严格做好动物粪便、尿液、污物的无害化处理,定期对宠物的生活环境进行消毒;宠物要定期预防接种疫苗,定期驱除和杀灭其体内、体表的寄生虫,对宠物进行消毒。

(2)禽流感、人禽流感: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子等身上。科学研究发现,禽流感大多由高致病性H5N1病毒所致,在禽流感中危害最大。禽类感染这种病毒后数日内死亡,如果由禽类传染给人,发病后死亡率高达60%。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简称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如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疾病可能是对人类存在潜在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禽流感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途径传播,直接接触病毒毒株也可被感染,但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65℃加热30分钟或100℃(煮沸)2分钟以上可灭活。裸露的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48个小时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活体。但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如在较低温度的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的水中可存活1个月。

防治:尽量避免接触候鸟、水禽这些易于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动物,喂养野禽和家禽要注意卫生,勤洗手、勤消毒;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地面、墙壁清洁,排水管道顺畅;禽流感病毒怕热不怕冷,病毒在100℃时2分钟内就可以死亡,禽肉煮熟煮透后,病毒可被完全杀死,千万不能吃半生不熟的禽肉禽蛋。目前已有禽流感疫苗,要及时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