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名人大传(全集)
14913500000182

第182章 安徒生(3)

柯林是他的保护人,是最关心和爱护他的人。他把安徒生看成自家人,告诉他可以随时到他家来,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安徒生处处受到柯林的关怀和照顾,使他非常感动。不过,柯林的两个孩子——爱德华和英格葆对他似乎并不热情,似乎明显地把他看成外人,在他们面前,安徒生总有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他们对他的诗也不感兴趣,说他太多愁善感,喜怒无常。但安徒生并不在意,竭力和他们交朋友。

安徒生住在吴尔芙大尉家里,吴尔芙就是前面讲的莎士比亚作品的那位译者。他们一家对安徒生很热情。吴尔芙夫人以母亲般的慈爱关心安徒生,她听了安徒生倾诉梅斯林对他的粗暴待遇,一方面同情他,鼓励他具有自己的独立观点和见解,一方面劝他放弃急于当诗人的“不幸的古怪念头”。吴尔芙的女儿凯莉·艾达(家里人管她叫爱达)对安徒生尤其热情。这位跟艾弗森的大孙女同名的小姑娘人好,心好,十分温柔,可是造物主对她很不公平——她是个驼子,安徒生很可怜她,但她并不觉得自己可怜。她的性格是那么开朗,那么乐天。她讲话机智生动,特别喜欢听安徒生念诗。她有着一颗非常可爱的童心,善于发现好笑的事情,喜欢作离奇古怪的幻想,憧憬着种种美好的事物,又那么爱读书。她的好些性格特征和安徒生那么相似。和这小姑娘在一起叫他感到特别高兴。

在吴尔芙家里,安徒生见到了许多才智出众的人物,其中有最受他尊敬的丹麦诗人爱伦士雷革。一天晚上,安徒生穿着破烂的衣服在吴尔夫家作客,不好意思见来访的这位著名诗人,悄悄地躲在长窗帘后面,但机灵的爱伦士雷革发现了他,主动走到他跟前,伸出手来热情地握着安徒生的手,和他交谈起来。这给安徒生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

在哥本哈根度过那些美妙的日日夜夜之后,安徒生怀着继续在痛苦中磨炼的心情回到斯拉格尔塞,投入新的一学期的学习。这已经是1825年的秋天了。出乎意料,老师对安徒生的态度完全变了,对他温和起来了。

在新的气氛下,安徒生的希腊文学习顺利多了。其他几门功课就更不用说了。各科成绩都很好,特别是丹麦文的作文十分突出。他写起文章来总是胸有成竹,思路清晰,形象生动。文章写得有情有理,情理结合,现实与幻想巧妙地交替着。同学们很佩服他,一个个到他住宿的地方请他帮助写丹麦文作业。

安徒生乐于帮助同学,同学们也热心帮助他学习他感到困难的拉丁语。

安徒生心情好了,涌起一股新的创作热情。他打算写一部历史小说。他要写的是17世纪克里斯蒂安二世时代的事。这位皇帝因镇压不驯服的贵族,被反抗的贵族和主教抓起来,关在监狱里,在那儿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结果,他在民间倒获得了好名声。后来,他爱上了一位贫苦人家的少女。他的恋爱史很富诗意。当然,最值得表现的是那些人民大众受苦受难的场面,那是多么惊心动魄啊!格局已经构思好了,连许多细节都呈现在脑海里了。

1825年10月末,安徒生住到了梅斯林家里。安徒生的朋友都认为他太老实了。他们断定老师是别有用意的。

斯拉格尔塞这个小地方,有一点什么事情左邻右舍全知道,成为议论的话题。皇家公费生安徒生从关心他的善良的房东汉涅堡夫人家搬到刻薄的老师家去住,在这小城里就算一件不小的事了。

头几个月,老师对待安徒生的确不错,温和、体贴、容忍,给他讲一些有趣的奇闻轶事,帮助他复习当天的功课和预习第二天的功课。老师太太也像关怀儿子那样关怀他。

老师早已不满足斯拉格尔塞拉丁中学主任的工作,他在谋求赫尔辛格拉丁中学校长的职位,那个位置正空缺着。那所学校比他工作的这所学校有名得多,赫尔辛格市也比斯拉格尔塞大得多。

老师达到了目的。他把这件事告诉安徒生,热情地对他说:

“你也转到那所学校去吧,那儿比这儿好多了。你还住在我家,我亲自给你补习拉丁语和希腊语。这样,你就一定能考上大学。你写封信征求一下柯林先生的意见如何?”

柯林先生同意安徒生转到赫尔辛格拉丁中学学习。

安徒生随老师一家,乘一辆满载旅客和货物的轿式马车,离开了这个差不多生活了4年的小城,行驶在一片绿色的原野上。梅斯林先生显得特别精神,老师太太哼着轻快的小调,安徒生有点伤感地回忆着在小城里度过的日日夜夜,特别是和朋友们依依惜别的情景。朋友们送给他一本满是诗画的纪念册,用诗和画表达对安徒生的真挚感情。

第二天,他们抵达赫尔辛格。的确,这儿比斯拉格尔塞好得多,花花绿绿的大街任你漫步,不远处港湾的片片白帆勾你幻想,学校的教室宽敞而明亮,同学们既活泼又有礼貌。安徒生很愉快,很兴奋。

老师兴致勃勃地来到赫尔辛格拉丁中学当校长,满以为能很好施展抱负。但他既没有行政领导才干,又缺乏经济管理能力。在斯拉格尔塞那所小的学校当主任还勉强凑合,到赫尔辛格这样一所大的学校当校长,才干和能力的欠缺,一下子就暴露出来了。这儿的老师和学生,本来期望来一位好校长,没有想到来的是一个饭桶。他很快就惹得他们讨厌了。

安徒生的老师的心境越来越坏。他家里也越来越脏乱,连女仆都不愿意在他家工作。这边的生活费用又比斯拉格尔塞高得多,他家在经济上越来越入不敷出。他对安徒生又怒目而视了,把闷气一古脑儿发泄到他身上。

安徒生住在他家一间又潮又冷的小房间里。上学时教室又明亮又暖和,下学后一进这房间,简直像进了囚室一样。他向梅斯林夫人抱怨住的条件太差,影响他学习。校长夫人狠狠地训斥他说:

“你想住好地方!我问你,你有多少钱!有地方给你住就不错了。你应该感到高兴才是!”

校长夫人为了节省生活费用,就拼命在安徒生身上打主意。安徒生不仅饭食不好,而且顿顿吃不饱。他已经瘦得皮包骨了。可校长夫人还常说:

“你个子这么高,饭量这么大,简直要把我们吃穷了!”

到赫尔辛格以来,安徒生的数学课学得不错,总是得“优秀”分数;丹麦文作文课就更不用说了,这是他的强项。但拉丁语和希腊语就不行了,校长先生不但不实现诺言帮助他学习,相反,对他的恶狠狠的挖苦和训斥有增无减。

他每天都骂安徒生笨,就像骂一个傻子或低能儿那样。弄得他心灰意懒,每月都向柯林先生报告说,自己对学习已经没有信心了。柯林要校长向他报告安徒生的学习情况。校长于1826年7月18日给柯林先生写了一份报告书。报告书说:

安徒生有丰富的想像力和热情,努力全面地学到了一些知识。大体说来他取得的进步使他有资格不断地从低年级升到他目前所属的最高年级。

我不得不说,对于别人的关心,对于在他学习过程中至今一直在经济上接济他的人们的关心,他是当之无愧的。他各方面的才能都是高的,在某一方面甚至是出众的;他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来源于充满深情的气质的品行,这些可以使他成为任何学校学生的典范。可以进一步说,通过继续不断的值得称赞的勤奋努力,他将能于1828年10月升入专门学校。

一个导师所希望的,但在同一个学生身上很少发现的三种品质,即才智、勤奋和优良的品行,无疑为安徒生所具备。

考虑到这一点,我必须把他作为一个很值得支持、使之能继续他的学业的人来推荐。由于这种支持,即使他年龄大,也不允许他退却……

安徒生并不知道这份报告书的内容。这份报告书对安徒生的评价和校长先生平时在课堂上对他的评价截然不同。在课堂上梅斯林把他说得一无是处,因此他是那么沮丧,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柯林先生完全不知道他的真实处境。他给安徒生写了封信热情鼓励他:

“别丧失勇气,亲爱的安徒生!把你的心神安定下来,镇静些,理智些,你会发现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校长对你怀有好意,他也许采取与别人不同的指教方法,但无非是为了达到同一目的。”

1827年4月18日早晨,安徒生去向梅斯林先生告辞,感谢他曾经给过他的关照,暴躁的梅斯林把安徒生大骂一通:

“不幸的蠢驴!你到地狱里见鬼去吧!”他恶狠狠地说,“你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大学生的!你的诗将在书店的地板上发霉,你本人将在疯人院了此一生!”

安徒生带着校长先生的这样的临别赠言,永远离开了这位校长家的“魔窟”。他在拉丁学校的经历到此为止。

10年之后,安徒生在哥本哈根遇见了校长先生,当时他的作品《即兴诗人》刚刚出版。校长先生以和解的态度向安徒生伸出手来。

“你在拉丁学校学习时,”他说,“我错待了你,那是我犯的一个很大的错误。”

“我在那儿吃了点苦头,但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安徒生宽厚地说,接着又补充一句:“那也是一种磨炼。”

安徒生以后把他的坎坷的人生道路,看成是丑小鸭成长道路上的种种磨炼。他尽管在校长管束下吃尽了苦头,但他的精神生活却是按自己的轨道发展着。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他也的确学到了不少东西。他刻苦学习各门课程,看课外书籍,作了大量笔记,摘录了丹麦文的、德文的、拉丁文的、希腊文的(校长的课没有白上)、法文的、英文的、意大利文的一大堆笔记。他最感兴趣的是文学,摘录最多的是歌德的作品,其次是席勒、霍夫曼、莎士比亚。

白天鹅的起飞

来到春光明媚的哥本哈根,对安徒生来说,不啻于脱离牢笼,获得了自由,还有什么比这更惬意的事呢!

在哥本哈根,他租了阁楼上的一个小房间住,那笔公费开支他非常的节约,因为公费现在已不能保证他的全部生活开支了。他每星期到一些有名望的人家中吃饭,只有星斯二自己做着吃。

每星期一和星期三他去吴尔芙家吃饭,这时她的小女儿总喜欢缠着安徒生讲故事,而且非常喜欢听。

几年以后,安徒生把民间流传的五斗橱的故事加工改造,写进了他的童话《开门的钥匙》里。他的好些童话的创作过程都是先在脑子里编好后,讲给孩子们听,然后再加工写出来的。

从1828年底到1829年初,安徒生继续独自写作。目前他需要做的是摆脱经济的困扰。他已是大学生了,穿着上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与他所交往的圈子相适应,而出版《徒步旅行》,弄一笔稿酬,又远水不解近渴。于是他提笔给剧院翻译了几出戏——《四旬节》和《十六岁的女王》,他借用意大利戏剧家戈西的假面喜剧中的一出歌剧的主题,用了几个星期的课余时间,写了歌剧剧本《大乌鸦》,把它交给当时没有什么名气,但很有才华和气魄的青年作曲家哈特曼作曲(哈特曼后来成了丹麦首屈一指的作曲家)。安徒生又为另一位青年作曲家布雷达尔整理了华特·司各特的《拉默穆尔的新娘》。

这两出歌剧都在舞台上演出了。后一出歌剧赢得了喝彩,颇受欢迎。

安徒生在哥本哈根大学受到同学们的高度尊敬,在学习功课之余,他的创作欲望更大了,皇家剧院的舞台一直是他向往的地方。现在他决计向皇家剧院舞台进攻了,不是去当演员,而是写剧本上演。他不想写悲剧,他读了自己过去写的悲剧,觉得那只是华丽词藻的运用,太浅薄了。海堡的轻松喜剧写得优美、尖刻、生动,自己的性格和文风倒是和他相吻合的,不如写写轻松喜剧看看。这种体裁自己没有用过,不过通过大量阅读和习作,使他摸索出文学创作上的一些规律。现在,他要投身到创作实践中去,开始他的文学生涯了。这一时期,他经常拜访的知名人士有翻译家吴尔芙、皇家剧院经理古林和喜剧作家海堡。海堡对安徒生的诗作很感兴趣。他从中挑选了两首,即《傍晚》和《垂死的孩子》,在他主编的刊物上发表了。结果竟获得了好评。1828年,安徒生考取了哥本哈根大学。但是,他对大学的课程不感兴趣,仍是藏身于小阁楼里专心致志地写作。

1829年,他发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位诗人茫然地走着,突然有一位天真活泼、两颊红润的美丽姑娘和一位夫人拦住了他,并把他带到了另一个方向。这部作品与当时流行的所谓崇高的悲剧性的题材恰恰相反,表明安徒生要开创一个新的文学创作的倾向。这部游记语言幽默,情调活泼,充满了新奇的幻想,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作品第一版发行后,立即获得成功。有个出版商见有利可图,就不辞劳苦地爬到安徒生的小阁楼上来,主动要求为安徒生出第二版。几个月后,他又写出了喜剧《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这次皇家剧院把它接受下来,并于1829年4月25日首次公演。安徒生亲眼看到自己笔下的人物都出现在舞台上,感到无比欣慰。演出结束后,他急忙跑到了古林的家,一进门就嚎啕大哭起来。古林夫人见此情景慌了手脚,以为他是因演出失败而难过,忙走过来安慰一番。不想安徒生又破涕为笑,弄得老夫人莫名其妙。原来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观众一再向他鼓掌欢呼。是啊!过去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惨痛的失败,今天终于获得了初步的成就,他怎能不为此激动万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