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名人大传(全集)
14913500000183

第183章 安徒生(4)

童话之王

安徒生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开始写童话,最初写了《火镰》、《豌豆上的公主》、《人鱼公主》和《皇帝的新装》等。由于他不是贵族出身,因此很难在当时的上流社会站稳脚跟。卑微的出身给他带来许多的麻烦,加之以他的童话的社会内容,一开始就受到上层文人的排斥、反对,但他却得到当时一些欧洲大作家如海涅、狄更斯以及巴尔扎克等的支持,因而很快地在国内外的读者中获得声誉。安徒生的创作极盛时期是三十年代与四十年代。这一段时期他写出了许多著名的童话,如《坚定的锡兵》(1838)、《夜莺》(1843)、《丑小鸭》(1843)、《雪女王》(1844)、《卖火柴的小女孩》(1845)、《影子》(1846)、《老房子》(1848)和《母亲的故事》(1848)等。

安徒生的创作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三十至四十年代初的童话,浪漫主义的色彩浓重一些,并且主要建立在民间体裁上,它们较适合于儿童阅读。后来作者逐渐转向现实主义,并把这个时期的作品称为“故事”,或“新童话”。这些故事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思想性也加强了,已经很少有童话中的幻想成分。作者自己也曾指出,有些作品如《影子》,不只是给儿童,同时也是给成年人写的,而且只有成年人才能评价它们的讽刺用意。当然就是在其浪漫主义童话的形象里,也充分再现了现实生活的内容,赋予作品严肃的社会意义。作者笔下的聪明、勇敢的主人公差不多都是拒恶扬善的形象,如《火镰》中的士兵惩办了作恶多端的女妖,并把得到的许多财物分给穷人;在《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中,也是贫穷、弱小的小克劳斯战胜了贪婪、残暴的财主大克劳斯。这些作品中的讽刺、寓意的锋芒显然都是指向上流社会的贵族老爷和形形色色的市侩的。

《皇帝的新装》和《夜莺》等是脍炙人口的童话名篇。这些作品涉及了封建君主制度现实的许多方面,揭露最高统治者的愚蠢和可笑,抨击贵族宫廷的种种虚伪和阿谀奉承。作者以极其幽默和辛辣的讽刺描写了无耻献媚者自欺欺人的种种丑恶行径。

************,************。这是安徒生许多童话的基本主题。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中各种不同阶级的人,有皇帝、大臣、地主、贵族,也有普通的劳动者。作者以笑作武器,对统治阶级、强者的愚昧无知、野蛮残暴、自私虚伪、吹牛拍马等等进行无情的讽刺、鞭斥,另一方面对弱者、对普通老百姓却寄予满腔的同情,表彰他们的勇敢、聪敏、机智。正是作者的这一基本政治立场,使他的童话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一百多年来一直受到全世界少年读者(也包括进步的成年读者)的衷心喜爱。

《卖火柴的小女孩》(1845)是安徒生最出色的作品之一。这个作品与其说是童话,毋宁说是一个现实主义的短篇小说。在这个作品里作者已经排除了那种所谓童话必须有幸福的尾巴的传统写法。作品中的小主人公完全以一个剥削制度下不幸的牺牲品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的跟前。作者以细腻而动人的笔触,描写了圣诞节之夜一个卖火柴的穷孩子的悲惨遭遇。作品尖锐地把节日之夜富家人的灯红酒绿同流落在街头的可怜无助、饥寒交迫的小女孩的悲惨绝境对照起来,活生生地描绘出一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画面,从而对那个万恶的不平等制度提出血泪的控诉。

在安徒生后期的作品中,如《柳树下的梦》、《老单身汉的睡帽》等,作者已很少使用夸张、幻想的手法,而是不动声色地叙述现实生活中手艺人、穷店员等的悲哀身世,真实地反映了剥削制度的残酷和人世间的冷酷无情。《园丁与主人》(1872)是安徒生晚期的一个代表作。作者以对比的手法,真实地塑造了劳动者与剥削者两个决然对立的形象。世界上的一切鲜花蜜果都是勤劳、智慧的“园丁”培植出来的,却给不劳而获的“主人”享用,而“主人”还可以随时解雇“园丁”,惩罚“园丁”。这是为什么?作者最后要求读者“好好地想一想”。这个作品反映出晚年的安徒生思想上有了新的进展,哲理性加强了。读完故事后会使读者不由地思考一下不平等的社会制度问题。

安徒生的童话,想象丰富、思想深刻,充满诗意和幻想,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乃至家庭中的家具、玩具等都被赋予了生命,注入了思想感情,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大胆的幻想超越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好奇的求知欲穿透了大自然的秘密,神奇的火镰帮助小兵做了国王,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天鹅,疾厉的东风驾着勇士来到智慧的发祥地和幸福的岛国,夜莺倾吐的歌声制服了死神。不可能成了可能。总之,在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大自然的景物都同人一起进入了社会生活,既是神话的世界,又是现实的生活,二者紧密地交融在一起了。

1835年,安徒生出版了第一本童话集。此后每年的圣诞节他都出版一本童话,作为送给孩子们的礼物。他这样写了近四十年,共发表了一百六十多篇作品。人们通常以1847年为界,把他的童话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幻想故事,称童话;后期多现实故事,称故事。通常所说的“安徒生童话”则是它们的总称。也有人按照题材和表现手法,把他的童话分为超人的童话,如《海的女儿》;拟人的童话,如《坚定的锡兵》;常人的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安徒生童话中的人物虽然多是超人的仙子、精灵,或拟人的动物、玩具等,其故事情节也大都虚幻而离奇,但归根结底是当时的现实生活,即十九世纪丹麦社会状况的反映。安徒生曾说:“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的”,“故事和真实没有什么很大的分界线”。

安徒生怀着无限的同情,在童话中描写了劳动人民及其子女的苦难和不幸。《卖火柴的小女孩》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在那新年前夕的夜晚,富人们都摆上了丰盛的宴席,欢度除夕之夜尽情享乐。谁也没有注意到这时有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正赤着双脚在大街上挨饿受冻。她整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因而不敢回家。她只好躲在一个墙脚里用火柴发出的微光取暖。火光引出了她天真美丽的遐想。美味的饭菜、美丽的圣诞树、已故去的慈爱的祖母都出现了。她觉得自己和亲爱的祖母一起飞到天国去了。可是第二天太阳升起,人们却发现了她冻僵了的尸体。作者以满腔悲愤,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描述了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一百多年来,这篇作品在全世界广为传诵,唤起了人们对苦难孩子们的深切同情。《丑小鸭》中的那只小鸭,因生得难看而受尽凌辱和奚落。但他一心追求美,追求光明,坚持不懈,毫不气馁。最后他来到美丽的天鹅中间,并发现自己也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了。这时,他“却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这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奋斗经历的真实写照。

安徒生对劳动人民充满了同情,并尽情加以歌颂。而对统治阶级,从地主、神甫、官吏、贵族、大臣直至皇帝,他都以憎恨和鄙视的感情极力加以鞭笞。这方面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是《皇帝的新装》。作品中那个穷奢极欲的皇帝既不关心人民,也不料理国事。唯一感兴趣的是如何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他每过一个钟点就要换一次衣服,几乎整天都泡在更衣室里。一天,来了两个骗子,自称能织出最精美的衣料,能裁制最漂亮的衣服,这种衣服还有一种奇异的特性,即凡是愚蠢的和不称职的人都看不见它。皇帝拿出了大批财物让两个骗子赶制新装。他们把财物放进自己的腰包,然后在空织布机上装出忙碌的样子。“新装”制成后,他们把它拿给皇帝和大臣们看。皇帝和大臣们明明什么也没看见,但为了不暴露自己的愚蠢和“不称职”,都煞有介事地称赞“新装”的精美。最后,皇帝穿上了这件“新装”,赤身露体地举行游行大典。他和大臣们在人民群众面前丑态百出,出尽了洋相。

安徒生在童话中还批判了当时腐朽罪恶的社会制度和是非颠倒的社会意识。在《夜莺》里,作者描写了一个中国皇帝和他的侍从们。他们愚蠢到连什么是夜莺也不知道,竟把牛叫蛙鸣当作夜莺的歌声。他们欣赏不了自然界真正夜莺的优美歌唱,却把一个人工的假夜莺当成珍宝,真是是非颠倒,黑白混淆。作品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腐朽的社会意识,它极力排斥真正的艺术作品,包括作者的作品在内,而大肆推崇那些矫揉造作,内容空虚的东西。在《一滴水》里,作者借用微生物间互相吞噬的搏斗,来揭露当时城市里人与人互相倾轧,你死我活的争斗。在《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中,安徒生揭露了乡村的恶棍们为谋钱财而无恶不作的丑恶本质,同时描绘了乡村牧师外表上道貌岸然,实际上却男盗女娼的两面派嘴脸。作者就是这样用他的童话反映了丹麦社会的全貌,从宫廷写到社会的最底层,从城市写到乡村,把社会的种种弊病揭示在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