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活工作好口才
14908200000018

第18章 与朋友交往时的好口才(1)

有的人认为既然彼此是朋友,那么说话也就用不得讲究什么方式了,有什么说什么就行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朋友之间也需要讲究说话的方式方法。说话不受拘束,是朋友间相处至深的表现,也是人生的一件快事。不过如果说话不当,也会造成诸多麻烦的。

与朋友进行交谈时,要采取正确的方式

经常促膝交谈,是深化感情的纽带。而朋友间的交谈,其形式和内容有别于其他关系,首先是措辞不必那么严谨,其次,话题也不必仔细斟酌,就是服饰也可以比较随便。

但是,如果由此而认为与朋友交谈不必讲究语言艺术,那就大错特错。口才对于维系和发展友谊是至关重要的。

英国有一位著名哲学家,对于交友有过精辟的论述:“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希腊作家斯托贝对交友也有高度评价:“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可见,交友于人是十分有益的。然而,交友也有学问,友人交谈更需要技巧。只有那些与朋友谈话时讲究技巧的人,才能享受友谊带来的快乐。

1.谈笑风生,亲密无间

老赵和老李是一对好朋友,由于误会产生了隔阂,有一段时间没有交往了。

有一天,老赵跑到老李家,进门便说:“老李啊,我今天是来唱将相和的。”老李感到很不好意思,忙接过话头说:“要唱将相和也该我负荆请罪啊!”两人在笑声中握手言欢。

试想,老赵与老李若不用这种说笑式交谈,要驱除各人心中的云雾,该说多少话呀!而且效果未必有这么好。所以说,说说笑笑、谈笑风生,是朋友间交谈的一大特色。友谊往往就在这亲密无间的说笑声中,得到了升华与稳固。

有时,相互间生了点小意见,开个玩笑,说句逗趣的话,比正儿八经说道理效果更佳。生活中,大概谁也没见过老是板着面孔说话的一对朋友吧!

2.直率诚笃,肝胆相照

直率诚笃的交谈,是朋友间真诚相待、关系融洽的表现。不能做到这一点,友情便会淡化。已故维也纳著名心理学爱阿尔弗列德·阿德勒,在《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一书中写道:“谁不对自己的友人真诚,谁就会在生活中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最容易伤害别人。人类的一切败事曾出于此。”事实的确如此。

设想一下,假若你有甲乙两位朋友。甲朋友与你谈话经常拐弯抹角,闪烁其词,而乙朋友说话却不加粉饰雕琢,而是心诚意笃、直抒胸臆。其结果必然是,你与乙朋友的友情与日俱增。所以,当你不能满足朋友要求时,直截了当地向他说明原因,将能获得谅解;当你求助于友人时,开诚布公地提出来,友人会鼎力相助;当朋友言行出了毛病时,你不妨直抒己见,给予帮助。

总之,直率诚笃是指朋友间交谈不隐瞒自己的想法,不讲客套话,不采用“外交辞令”,相互信任,肝胆相照,这样才能深化友谊。

3.言而有信,相互尊重

中国人历来把“言而有信”看得很重,把它当作做人的美德,看人的尺度,交友的准则。因为一个讲信用的人,能够做到前后一致,言行一致,人们便可以根据他的言论判断他的行动,进行正常的交往。

所以,朋友间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别人才会信赖你、尊重你。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对人表现得非常热情,而且经常在朋友面前夸耀自己如何有能耐。当你委托他办事时,他满口应承,似乎唾手可得,但答应过之后,便“泥牛入海”。这样的人,失信于朋友,便会失去朋友,切不可仿效。

朋友之间问候的学问

问候别人,是对一个人关心和尊重的表现。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问候形式也是各种各样的。“您好!”“早上好!”这是最普遍的问候形式,这种问候形式是最文明的,也是最实用的。它表示自己本身是文明的、有教养的,同时也肯定了对方是文明的、有教养的。

可是,有些人也许以为这种问候形式太单调或不足以体现朋友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他们与人见面时往往采用另外的问候形式。其中,“吃了吗?”最为多见。这体现了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的思想特点,认为人们吃得饱、吃得好就是幸福的。但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如果见面就问“吃了吗?”恐怕有些不合适。如果在吃饭的时间向人问候,这自然也无不可,因为它表明了一种关心。如果不是吃饭时间,你这样问他,他该怎样回答呢?况且,多数情况下,问别人“吃了没有?”并没有想请对方吃饭的意思,那么,这种问候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是出于关心,你询问一个病人的饮食状况,这是可以理解的;而对一个健康正常的人,你问他:“吃了没有?”这难道是对他的最大关心吗?

在马路上见到了一个朋友,有人喜欢这样去询问对方:“你是从哪儿来?”“你这是到什么地方去?”如果是自己家里的人,这样的问话自然是可以的,可是对一般的熟人和朋友,这恐怕根本谈不上是一种问候,只是一个令人生厌的打听而已。这种“问候”多数是不受人欢迎的,因为它经常会造成对方的为难,觉得你似乎干涉了别人的自由。据说,美国人见面的时候,一般都不刨根问底说:“你干什么去了?”“多大年纪?”“在哪儿工作?”“拿多少工资?”“有几个孩子?”在他们看来,这样询问别人似乎像个私人侦探,很不礼貌。中国人对此好像无所谓,并不觉得有什么别扭。其实,对关系一般的人,特别是初次见面的人,这种刨根问底的问候也是不友好的。

问候别人要因人而异。“您好!”虽然可以用于一切人,但如果根据各人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问候形式,将会显得更合适,对方将会感到更亲切。对一个作家或记者,在问候他一句“您好!”之后,最好再加上一句“最近有什么大作?”对一个工作勤奋的朋友,在问候他“您好!”之后,可以再加一句“在忙些什么?”对一个身体不好的熟人,自然可以问候他“怎么样,您身体还好吧?”

开玩笑的六大要领

熟悉的朋友聚在一起时,大家不免要开开玩笑,互相取乐的。说话不受拘束,是朋友间相处至深的表现,也是人生的一件快事。不过凡事有利当然也就有弊,乐极生悲,因开玩笑而使朋友不欢而散的事是常有的,有的甚至因为几句玩笑话而伤感情、断交情。有些人由此产生了怀疑,是不是朋友之间根本就不要说玩笑话?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因噎废食,如果在相识的朋友面前连开玩笑的话都不能说,那么人生在世,真是乏味至极了。我们必须注意的是,怎样避免因开玩笑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以下是一些开玩笑时的要领,仅供参考。

1.内容要高雅

开玩笑是运用幽默的语言有技巧地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的艺术,这就要求语言必须纯洁、文雅。笑料的内容取决于开玩笑者的思想情趣与文化修养。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笑料,不仅给对方以启迪和精神享受,也是对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

2.态度要友善

与人为善,是开玩笑的一个原则。开玩笑的过程,是感情互相交流传递的过程,是善意的表现。如果借着开玩笑对别人冷嘲热讽,发泄内心厌恶、不满的情绪,更有甚者,拿取笑他人寻开心,那么除非是傻瓜才识不破。也许有些人不如你口齿伶俐,表面上你占到上风,但其他的人会认为你不能尊重他人,从而不愿意与你交往。这样,你失去的是众多的朋友。

3.行为要适度

开玩笑除了可以借助语言之外,有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行为动作来逗别人发笑,但开玩笑不能过重,如果把握不好,可能就不再可笑,甚至会变质成为悲剧。比如:一对小夫妻,感情很好,整天都有开不完的玩笑。一天,丈夫摆弄鸟枪,对准妻子说:“不许动,一动我就打死你!”说着扣动了扳机。结果,妻子被意外地打成重伤。可见,玩笑千万不能过度。

4.对象要区别

同样一个玩笑,能对甲开,不一定也能对乙开。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对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一般来说,后辈不宜同前辈开玩笑;下级不宜同上级开玩笑;男性不宜同女性开玩笑。在同辈人之间开玩笑,则要掌握对方的性格特征与情绪信息。

对方性格外向,能宽容忍耐,玩笑稍微过大也能得到谅解。对方性格内向,喜欢琢磨言外之意,开玩笑就应当慎重。对方尽管平时生性开朗,但如果恰好碰上不愉快或伤心事,就不能随便与之开玩笑。相反,对性格内向之人,也正好喜事临门,此时与他开个玩笑,效果会出乎意料地好。

5.场合要分清

在开玩笑时一定要看清场合,看这种场合是否可以开这种玩笑。一般来讲,严肃静谧的场合,言谈要庄重,不能开玩笑。而在喜庆的场合则要注意所开的玩笑能否使喜庆的环境增添喜悦的气氛,如果因玩笑使人扫兴就不好了。总的来说,在庄重严肃的场合不宜开玩笑,否则极易引起误会。

工作时间,一般不宜开玩笑。以免因注意力分散影响工作,甚至导致事故的发生。

6.必要的忌讳

主要有以下几点:

(1)和长辈、晚辈开玩笑忌轻佻放肆,特别要忌讳谈起男女之间的事情。几辈同堂时的玩笑要高雅、机智、幽默、乐在其中。在这种场合,忌谈男女风流韵事。当同辈人开这方面玩笑时,自己以长辈或晚辈身份在场时,最好不要掺言,只要若无其事地旁听就是。

(2)和非血缘关系的异性单独相处时忌开玩笑。哪怕是开正经的玩笑,也往往会引起对方地反感,或者会引起旁人的猜测非议。

(3)和残疾人开玩笑,注意避讳。人人都怕别人用自己的短处开玩笑,残疾人尤其如此。俗话说,不要当着和尚骂秃头,癞子面前不谈灯泡,就是这个道理。

(4)朋友陪客时,切记不可以和朋友开玩笑。人家已经有了共同的话题,已经酿成和谐融洽的气氛,如果你突然介入与其开玩笑,转移人家的注意力,打断人家的话题,破坏谈话的雅兴,朋友会认为你在扫他的面子。

(5)男性与女性对语言情境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讲,男性对语言情境的承受能力比较强,一般的玩笑不会导致男性的难堪。而女性对语言情境的承受能力比较弱,一般的玩笑也常常会使女性感到难堪。所以,开玩笑也要“男女有别”。对女性开玩笑切不可过“重”,使女性感到难堪“下不来台”。

总之,开玩笑应掌握“度”,适可而止才能活跃气氛,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诙谐而不下流,且具有浓厚风趣的语句,能使人快乐,更会发人深思。这种智慧型的幽默,是现实谈话中最上乘的,在不伤害别人的同时,使大家开心。如果你能诚心诚意地这样做,你一定可以获得更多人的信赖,更多人的钦佩,并能获得更多的朋友。

成为一个活跃人物

在社交活动中,人们常常希望出现令人愉悦的场面,而能够制造欢乐气氛的人则更受欢迎。以下方法可帮助你成为社交场上的活跃人物。

1.夸张般的赞美

老朋友、新同事见面后,不免介绍寒暄一番,这是个极好的活跃气氛的机会。借此调动你的智慧,发表一番“外交辞令”,把每个人的才能、成就、天赋、地位、特长等作一种夸张式的炫耀与渲染,这可以使朋友们感到自己深深地被你所了解、所倾慕。尤其是利用这种方式把朋友推荐给第三者,谁也不会去计较真实性,但你却张扬了朋友们最喜欢被张扬的内容。这种把人抬得极高,但没有虚伪、奉承之感的介绍,会立即使整个气氛变得异常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