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活工作好口才
14908200000015

第15章 接打电话时的好口才(1)

在现代社会,接打电话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应酬方式,电话是求职、推销、谈判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也是传递亲情、友情、爱情的一个重要工具。有人认为,接打电话很容易,就是对着话筒跟对方交谈,跟当面交谈一样简单。其实则不然,电话交谈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交谈的对象我们摸不着也看不见,因此要有一定的学问和艺术性才行。

在电话交谈中展现你最好的一面

电话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通讯工具之一。打电话大有讲究,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如果缺乏使用电话的常识,不懂打电话接电话的礼仪,那么电话所传递的信息就可能产生障碍;如果打电话的时候,能够注意细节问题,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并注意声线问题,那么必然会给对方一个良好的形象。

美国人平均每天要花一个小时来打电话。换句话说,就是一周用七个小时,三个月用三十个小时,一年用三百六十五个小时在打电话。在二十五年中,至少要有相当于一整年的时间是在打电话。

“要是电话铃再也不响,我将无法生存下去。”吉米·杜兰就如此坦白地说。有一次,美国空中论坛的创立人狄奥多·格罗尼要做一个大手术,当他被推进医院走廊时,他还是一把抓住走廊里小桌上的电话听筒,打了最后一个电话。罗博·菲奇如果身边缺少电话机,就会感到像没有穿长裤一样不自在。他的朋友说:“他不能没有电话,那已经成了他身体上的一部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电话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良好的电话交谈其实与其他谈话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唯一重要的区别就是:打电话时你只能依靠你的声音。用电话向总公司报告业务的推销员一定都明白口齿清楚的重要性,只有这样,他的报告才不会出现差错。说到名字时,他要说出名字的写法,同时要求对方复述,以核对是否准确。当你用电话传递消息时,即使是一般的社交消息,你也必须弄清楚对方是否真正明白了你的意思。

在电话中,你不可能用面颊上的微笑或眼睛中的神采来弥补你声音中的缺陷。在电话中,声音是你表情达意的唯一信使。既然在电话中只能依赖你的谈吐,那就应该使它表现出最佳状态。下次打电话时,不妨问问自己:你在对方耳中会呈现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被电波传递过去的是一个清晰、有力、生动、被人关注、说话中肯的形象吗?

尽管电话线另一端的人实际上看不见你,但你的声音却能为他描绘出你的形象。如果你愁眉苦脸,电话中的声音也不可能温暖热情。同样,如果你说话时面带微笑,电波就会把微笑传递过去。电话这种传达身体表情的能力相当惊人,你在电话中的声音能够很清楚地告诉对方:你的嘴巴是在向上翘,是向下撇。你越是态度友好,你的声音听起来就越亲切。而友好的态度,无论在社交界还是在商业场合中,都是有效的交流工具。请把镜子放在电话机旁,一面打电话一面观察自己的表情。我们常常听到的是一种“咆哮的声音”,试想,当你在旅馆中一觉醒来,拿起电话叫早餐时,回答你的是一个洋溢着笑意的声音该是多么愉快!

无论是和私人谈话还是商业会议中,电话能传递给你的形象——可能是令人愉快的,也可能是招人反感的。因此,你应随时保持声音的活力、热情和真挚。

康丁·雷诺有一次在白宫同福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一起时,恰好遇到丘吉尔从英国打来一个电话。一会儿,雷诺惊奇地听到总统在说:“好了,温斯顿,你的三分钟时间到了,挂了吧,否则你要付超时费了。”

如果你是打电话的人,请记住你正在占用对方的时间,因此如果你的目的只是为了随便聊聊,那就立即告诉对方这一点。

许多人打电话时不注意倾听,有时简直故意装聋。即使在面对面的谈话中,有身体动作和手势的帮助,要确切了解对方的意思也不那么容易,在电话交谈中要做到这一点就更难了。因为这时你只能依靠倾听。注意地倾听对方,能使你对对方的外观、情绪有一定准确、细致的了解。

挂断电话时不要犹豫。比如当一位推销员喋喋不休地向我们推荐某种我们毫无兴趣的商品时,你打断他是一种仁慈的行为。“对不起,我不想浪费你的时间。”然后立即挂上电话,并带着微笑。

如果你发现你在电话中有某项不良习惯,就把纸条贴在电话机上来矫正。如果你有爱清嗓子、说口头禅,或喜欢东拉西扯等坏习惯,这张提醒你的纸条会帮助你摆脱它们的危害。

在电话中的交谈中,请表现出你最好的一面。

电话求职,先声夺人

见到心仪职位后如何与公司方进行电话联系?面试后如何打电话询问结果?突然接到公司打来的电话面试怎样从容应对?接到猎头电话如何巧妙对答?如今,电话作为最为便捷的通讯工具之一,被频繁地运用于应聘双方的初次沟通上。“会打电话”,是职场人都该学的一课。

伴随现代通讯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打电话求职,尤其是身在异地的求职者,一般都是先通过电话与单位谈判的,电话谈妥了以后,才考虑见面面谈的。因此打好求职电话对于求职者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求职电话打得好,彬彬有礼,思维敏捷,吐字清楚,词达意准,往往会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先声夺人”的效果,那么打求职电话需要哪些技巧呢?

不过,有一点要先说明,如果招聘启事中对应聘者的要求、岗位说明、薪酬等都写得较为详细,那么求职电话就没必要打了,你直接按上面的地址去面谈就行了,否则会弄巧成拙的。

1.通话前应有充分的准备

一般来说,公司在进行简单询问后,都要求求职者寄简历,甚至在电话中就进行第一关口试,决定是否需要面谈。如果把事情想得太轻松,一旦突然被问到应聘的动机、以往的工作经验、未来的工作设想等问题,恐怕会因为没有准备好而无法答得很好。所以,在通话前应该对对方可能问到的问题有所准备,以防被打个措手不及。

2.选择安静的通话场所

这一点很好理解,如果在吵闹的大马路上或热闹嘈杂的商店里打求职电话的话,不仅是双方都听不清楚对方在说什么,而且很容易让人烦躁。这样的求职电话往往都是失败的。

3.通话时间的选择

不要在对方可能忙于处理其他事务时打电话,例如上午l0点钟以前,一般来说这段时间的业务都是比较繁忙的,对方很可能因为正在等一个重要的业务电话,而想马上结束与你的通话。临下班前半小时也不宜通电话,以免影响了对方的收尾工作。午休时间打电话影响别人休息,是不礼貌的,效果也不好。另外求职电话不应打到当事人的家里。

4.通话内容简明扼要

打求职电话要简单扼要,叙述要有条理。漫无边际的马拉松式谈话,会影响对方工作,也影响他人使用电话,并给人留下婆婆妈妈、抓不住重点、拖泥带水的印象,求职电话一般应首先询问对方是否要人,要用什么样的人才,然后作个简单的自我介绍,询问对方是否可以面谈。如果招聘单位有意见面可约好见面时间、地点,而且要记准记清。

5.打电话时语言连贯

不用“这个、那个”之类的习惯用语,也不可神情紧张,结结巴巴。要尽量用普通话,使接话人听得清,记得准,谈话要保持中速,不急不缓,因为说话从容往往给人以稳重、可靠的印象。打电话时要注意语气和声调,以显示自己是讲文明、懂礼貌的人。口要对着话筒,说话音量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

咬字要清楚,吐字比平时略慢一些,语气要自然,当对方不够热情时,打电话要注意语气和声调。

6.礼貌谈吐显诚意

既然你决定打求职电话,说明你对用人单位有诚意,因而必须讲礼貌。尽量使用礼貌的用语,多用“您”,少用“你”之类的称呼。接通后,应有礼貌地问清对方单位的名称,说出要找的人的姓名。如果对方就是受话人,应先问候,然后谈话;如果对方不是要找的受话人,应有礼貌地请求对方去传呼受话人;受话人如果不在,你应主动请接电话的人把自己的单位和姓名转告受话人。若需要受话人回电话,应告知电话号码。如果需要他人转告受话人事情,要礼貌地请求对方记下。通话结束时,应该礼貌地说声“再见”。这是通话结束的信号,也是对对方表示尊重,听到对方把话筒放下,再把电话挂掉。

7.适当来点幽默

打求职电话,认真是原则,但不妨来点幽默,给人留下开朗、活泼、朝气蓬勃的印象,不过不能失之轻浮、油腔滑调,应把握好“度”。

让电话语言更具内在张力

许多人认识到了口才的重要性,在平时也格外注意。但是,在打电话的时候却往往忽视应有的礼貌。其实,打电话也是展示口才的一个重要“窗口”,只要掌握了其中的技巧,你就可以轻松地在不与对方见面的情况下,为自己争得“脸面”。那么在打电话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1.准备充分,注意交流

打电话之前,先整理好话题,这样可以使你的谈话更加精炼,并且能给人以井然有序的印象。

如果你要同对方谈的内容太长,先问问对方方便不方便。如问:“您现在忙不忙?要5分钟才能讲完,您介意吗?”

若对方回答是肯定的:“不忙,请讲。”这时你可一五一十地讲下去。

若对方回答:“对不起,刚好没有时间。”你就应该另约一个时间打电话,或以最快速度把要点说出,并告诉他:“以后再详谈。”

在对方听你说话时,你要时不时地询问对方对你说的话有什么看法,让他发表些意见,如果你一个劲地说,对方听多了就会分散注意力或不耐烦了。你向他一个问题或问一下是否同意,就是提醒对方认真听,也是一种交流的补充,使双方都集中精力。

对方在与你说话时,你要边听边说“对”、“不错”、“很好”,目的是为了让对方知道你在很认真地听他讲话,他讲起来也就有情绪了。如果一方讲得很来劲,另一方不出声,讲者就会失去热情,以为对方不愿意听。

2.注意礼貌

给别人打电话时,不管接你电话的人是谁,你都应很礼貌、很客气地与对方谈话。你礼貌客气,对方才会乐意听你说。尤其对第一个听电话的人来说,你是在给他添麻烦,你会让他去找你要找的人,你不客气,对方就会不乐意认真对待,不会很情愿地为你服务。即使你是个身份很高的人,或者是单位的主管或领导,打电话时说话很不客气,结果肯定要碰壁的,因为对方并不知道你是谁,听不出你就是他的上级,况且他又在忙于工作,接你电话就已经很礼貌、很热情了,你再不客气地与他讲话,他自然会很生气,有时他即使听出你是领导,也不会在意你的,虽然嘴上对你客气,心里也会不满意。

同样,如果你正在工作,突然有电话打进来,只要你拿起了电话,就要很热情、很礼貌地与对方谈话,不要不耐烦或很生气地与对方讲话。因为你不知道对方是谁,也不知他要找谁,有什么事情。没准他就是你的领导,等他告诉你自己是谁时,你后悔也就晚了。有时对方身份不高,但他找的是你的领导,你不客气、不礼貌,他会把你的情况说给你的领导听,那你的领导很可能就会对你有个坏印象了。

无论是打电话还是接电话,都应该有礼貌,都要主动地报自己的单位和自己的名姓。打电话问“是XX单位吗?”之后还要报一下:“我是XX单位。”问对方“你贵姓?”之后,就得报“我姓X”。这样也是一种礼貌,只问对方,不报自己是谁,对方会反感,再说他不知你是谁,在哪打电话,也不好给你传话,接电话时也一样,也可以主动报一声:“我是XX单位,您是哪儿?”“贵姓,要找谁。”也好告诉同事是谁找他。

3.控制情绪

心情不好时,打电话要注意语气和声调。因为情绪不佳,说话的语调往往会生硬、呆板,而对方又不知道你的心事,容易引起误会。有时事情很急,希望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这时,也往往容易忽视证据与声调的控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要把事情办妥,必须注意语调从容,叙述清楚,交代明确,切不可开口就呛人,让人一听就冒火。

4.不要乱用“流行语”

一次谈话中,一个当经理的朋友说起他的公司新近来了一位年轻的女孩,平时工作倒还行,就是与人打起电话来,满口的“时髦话”,像什么“好酷啊!”“帅呆了!”“好好听哟!”让人听了浑身不舒服。这位朋友用了不少的时间才把该年轻下属的毛病纠正过来。

确实,有一些刚踏进社会的年轻人,由于在学校和同学们一道,受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网络用语的影响,把一些流行语带进学校,彼此觉得流行语时髦、好玩,便在日常的对话中运用起来。久而久之,成了习惯。当他们走出校门踏入社会,身份变了,爱用流行语的习惯却一时改不了。

有时,在公司与同事们交谈用流行语,甚至与客户电话沟通时也用流行语,这种专业术语掺杂着流行语的话往往弄得对方一头雾水,即使对方听得懂,也会给人留下一个不庄重、幼稚的感觉。

尤其是电话交谈,对话之中有正面和负面的两种效果。如果你的语言让对方听起来舒服畅快,对方便乐于和你继续交谈。

当今社会的变化可说是难以预料,而“商场如战场”则是许多人的亲身体会。每个人都不会把商务或工作上的电话应对看成是小事情,因此,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应该时时提高警惕,切莫把一些让人觉得轻浮,不严肃的流行语带人工作和业务交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