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澈悟的思与诗
1466500000018

第18章 “衔花佩实”的文艺审美(2)

第二节 “雅言”的空明意指

解读李叔同的诗词,多会被其诗词语言的个性化审美特征所感染。它集中体现在作者对诗词的传统语言艺术的运用上。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作者语言审美特征的“雅言”表意,是“思”(思想之诗)与“诗”(语言之思)在审美对象化过程中的对接与转换。他在词语的运用上,更多的偏爱和喜好是“以雅为主、以雅化俗”,这一极具个性的语言艺术审美品格的选择与追求。其创作的诗词、歌词等,体现出语言表意的审美特征,彰显了“雅言”的品格。具体而言,有两个方面,即“含蓄曲指”和“空明虚指”。

一、含蓄曲指

“含蓄曲指”,是通过运用含蓄的文学语言所表达的词义、语义,通过语用搭配的组合,构造出“深邃”、“隐蔚”的文学意象、意境,从而具有间接地指涉文本意义的功能。“夫意以曲而善托,调以杳而弥深。”中国古典诗词在审美意境创造上,历来讲究诗词语言表意的“含蓄”,即“深文隐蔚,余味曲包”。“所指”的含蓄性,必然意味着隐深幽微的丰富的内涵意义。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言:“深,像在一和平的梦中,给予观者的感受是一澈透灵魂的安慰和惺惺的微妙领悟。”在形象化的“含蓄曲指”中,创作主体在“思”与“诗”的意境中存在,在词语的海洋中选择……其“澈透灵魂的安慰”、“惺惺的微妙领悟”,是为了将“难与君说”的诗歌意义,通过语义的含蓄曲指传达给读者,让读者细细体味冥冥妙悟,从而“悠然心会”。也正由于作品语言艺术“含蓄曲指”的审美特性,李叔同的许多作品的内在意义、价值,会随时代的推移而更显可贵!

歌曲《归燕》,是李叔同在杭州浙江一师任教期间创作的四部合唱歌曲。

几日东风过寒食,秋来花事已阑珊。疏林寂寂双燕飞,低徊软语语呢喃。呢喃,呢喃,雕梁春去梦如烟,绿芜庭院罢歌弦。乌衣门巷捐秋扇,树杪斜阳淡欲眠。天涯芳草离亭晚,不如归去归故山。故山隐约苍漫漫。呢喃,呢喃。不如归去归故山。

“不如归去归故山”,“故山隐约苍漫漫”,“回家”是这首歌曲的主题。整首歌曲的歌词中,没有用任何关于作者自我指涉的代词。东风吹来,清明相去已远;秋花衰落,时近年末。歌曲的头两句为起兴,感时令流转,叹光阴飞逝。综观全曲,仅双飞之劳燕,算是作者的“影子”,也仅仅以“寂寂双飞燕”,含蓄地指代远离故土的游子。燕声低徊,倾诉着“呢喃,呢喃……”归家,是诗人精神归依内在动因的根本。然而,“家”又何在?“故山隐约苍漫漫”,渴求安顿无依托之精神家园而又不可得的困扰、愁绪溢于言表……

二、空明虚指

“空明虚指”,是指文学创作的丰富想象、奇妙虚构等形象思维活动,使文学语言具有审美的“虚指性”。这也是李叔同创作的语言审美思维特征的另一实现方式及文本构成基础。他在诗文作品中运用的虚指性的词语,蕴含着“空明觉心”、“澄怀观道”的审美旨趣,时不时地透露出禅境!

《月夜》,由李叔同选曲配词,创作于在杭州浙江一师任教期间。

纤云四卷银河净,梧叶萧疏摇月影。剪径凉风阵阵紧,暮鸦栖止未定。万里空明人意静,呀!是何处,敲彻玉磬,一声声清越度幽岭。呀!是何处,声相酬应,是孤雁寒砧并。想此时此际幽人应独醒,倚栏风冷。

歌曲的前两句,以起兴手法虚指广袤宇宙、万里大地的“空明净境”:纤云舒卷银河明,月光梧叶共摇曳。“‘明’,古字,一边是月,一边是窗。月亮照到窗子上,是为明。这是富有诗意的创造。”歌词中也有实景——小径、凉风、暮鸦、声声玉磬等。虽然身处实境,但却是作者孤寂心境的观照对象。“剪径凉风阵阵紧,暮鸦栖止未定”,暗喻心灵深处自为精神之漂泊与寻觅!歌词中的“万里空明”,既是一种心连广宇的虚指,也象征身处实景中的种种客观物象的“澄明”——主体审美心境的虚指;“人意静”恰是“空明觉心”——虚静!

“呀!是何处,敲彻玉磬……呀!是何处,声相酬应……”两句传统戏曲韵白意味浓重的感叹,在歌曲语言艺术效果上,产生了类似昆曲唱腔在讲究节奏、速度上的顿挫、徐疾等审美韵致。审美主体以别致雅言的虚指,道出了特殊审美心境中的主观臆想:现实中的玉磬声声,“清越度幽岭”;更有奇妙虚构的“幽人”独醒,倚栏风冷。这里以别具一格的虚指理趣,诉说空寂内心的“幽人”之幽情……

李叔同在诗、文语言艺术运用上的“以雅为主”,还体现在大量借用、点化古典诗词中的著名词、句,使语言艺术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如《归燕》中的“天涯”、“芳草”,是作者比较喜欢用的古诗词名句,在《送别》中也有“天之涯”、“芳草碧连天”,均为重要的造象词语。《归燕》中借用“乌衣门巷”、“阑珊”等;而点化语句有“离亭晚”、《满江红?国民肇造》中的“一担好山河”等;俗语句有《归燕》中两次出现的“呢喃”,一为形容燕子的叫声,作为象声词句的“呢喃”,再则作为咏叹语气的“呢喃”。

歌词中的“呀!是何处”,直接使用俗语,更近似于戏曲唱腔里插入韵白的手法。如此韵味,突出了主体——幽人,于空寂月夜,发自内心深处的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