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轰滥炸吓不倒英勇而又机智的志愿军将士,他们终于在无数次血战中找到了对抗“联合国军”空地火力优势的有效办法,这就是“坑道战”。
面对数百倍于我的美军火力优势,志愿军部队那些农民出身的士兵们本能地开始挖洞躲避美军铺天盖地的炮火,这种单人防炮洞形如猫耳,它当时就有了30年后在中越老山战场再次响亮起来的名字——“猫耳洞”。
美国人的炮火越猛,志愿军士兵们就把洞挖得越深,左挖右挖,相邻的洞子连起来了,就成了马蹄形坑道。
较早觉察到坑道工事巨大战略价值的志愿军高级将领是“三杨”之一的杨得志。志愿军部队著名战将杨得志此时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19兵团司令员,此时防守开城以南吉水里地区的65军伤亡很大,他得知这一情况时十分焦急,与政治委员李志民冒着敌炮火视察了65军。
在65军前线指挥部,杨得志对65军军长肖应棠说:“你打我,我让你打不着;我打你,就要把你打死。现在的问题是,先想办法不让敌人打着,再解决把敌人打死的办法,这方面我希望你们多想想,多谈谈。”
65军是聂荣臻元帅华北野战军的一支功勋部队,好些干部参加过解放战争中第一次大城市攻坚战——石家庄战役。
杨得志对这些老兵们提起了那次战役:“我们在打石家庄时,采取了构筑进攻出发工事的办法,把大部队运动和囤积在敌人没有发现的战壕和坑道里,突袭敌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似乎打开了思路,肖应棠军长站起身:“最近发现战士们为了防炮,有的在阵地背面挖了防炮洞,效果不错。”
李志民虽然搞的是政工,却是个军政双全的将才。他也插话了:“跟小日本打仗的时候,我们就在冀中开展过地道战。没有地道的地方,我们就在防御阵地挖好掩体,既能观察敌人,又能暗中射击。现在我们把过去的经验,结合朝鲜战场的具体情况,加以利用和发展,岂不更好?”
杨得志高兴得一拍桌子:“百闻不如一见,上前沿阵地去!”
一大群志愿军高级将领猫着腰冲上了前沿,枪弹不时划过他们身边,炮弹远远近近地爆炸着,杨得志看到整个高地上被炸得一棵树也没剩下:“偶尔碰到一两个树桩,只有一二尺高,上面也是弹痕累累。”
他们观看了1个连队的阵地上挖出的1人多深的战壕和防炮洞,这个连队的战士们已经开始将几个洞连在一起,形成小坑道,可以多藏几个人。
连长介绍道:“美国鬼子打炮,我们躲到这防炮洞里去;炮火停了,我们再到战壕里去。”杨得志听了哈哈大笑,他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他一伸大拇指:“很好,还可以沉住气,等敌人靠近了再开火,这样可以多歼灭敌人。”
李志民又想起他打日本人的地道了:“再挖深些行么?挖通它,连起来,形成一个地道网。再多搞几个射孔和望孔,掩护自己,消灭敌人!”
这次视察后不久,65军的全体战士们一齐动手,将单个掩体连在一起,组合成一条条巨大的坑道,大的已经可以容纳1个连了。曾经被美国炮兵打得高喊“宁攻三个山头,不守一个山头”的干部战士们现在情绪高极了,对坚守阵地、依托坑道打击敌人充满了信心。敌军打炮,战士们进洞隐蔽;步兵冲击,战士们冲出杀敌。现在部队伤亡率已急剧下降。
杨得志立刻将65军的坑道防御工事经验向志司汇报,敏锐的彭德怀兴奋了,他知道志愿军地面部队终于找到了对付美国人火力优势的最佳办法!那就是挖坑道!有了这种坑道,美国人打炮扔炸弹,志愿军士兵都钻进洞子,根本伤不着。美国人火力转移,步兵冲击时,志愿军士兵再跃出坑道反击敌人,论步兵战斗力,美国人是志愿军的对手吗?战斗结果可想而知。64军1个连利用马蹄形坑道,一天内不但抗住了美军3万发炮弹和几百枚炸弹的轰击,还击退敌步兵22次进攻,杀伤美伪军700余人,自己只伤亡了21人,平均每击退一次进攻只伤亡1人。
彭德怀立刻向全国动员,在各个防守要点上都要修筑坑道工事。李奇微秋季攻势刚一结束,几十万志愿军士兵们开始挥镐举锤、兴高采烈地向石壁和土地开战了……
10月22日,李奇微秋季攻势以失败告终。10月29日,彭德怀正式通知各部,11月至年底,不准备进行全线大反攻战役。志愿军终于彻底实现了从运动战向阵地防御战的转变。
12、中国停战代表团的内部会议
1951年10月25日,交战双方在板门店恢复停战谈判。为了争取主动,使停战谈判尽快达成协议,中国停战代表团在11月底召开了一次小型会议。
李克农首先讲话,他传达了中央制订的谈判方案。
他说:“谈判是美国在国内、国际压力之下恢复的,而谈判的恢复,转过来又增加了国际国内要求把战争停下来的压力,这就是形势发展的辩证法。因此可以认为现在达成停战协议的可能性增加了,这就是我们的毛主席、金首相共同的估计。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努力争取在年内达成停战协议。”
“在停战的问题上,我们主张以现有实际接触线为停战期间的军事分界线,估计可能很快达成协议。”李克农继续说,“这个方案经中央批准,打出去之后,对方有些慌乱。虽然他们放弃了深入我阵地后方划分停战线的要求,却仓促提了个以讹诈手段要开城的11月8日的方案,我当时就认为他们难以坚持下去,因为对方说不出任何理由来。果然,11月17日不得不原则上接受我方的建议。”
这时,乔冠华插话说:“对于索取开城的要价,我有一种感觉,它很可能是李承晚的主张。开城是朝鲜的古都,打了一仗丢了古都,政治上很难交代,美国人似乎也不得不应付一下。”
“有可能是这种情况。”李克农点点头说,“所以要坚决驳斥。结果把它驳了回去。对其无理要求要驳,但要主动促进。停战线的问题是停战的基本条件,如果这个问题达成了协议,那么最主要的问题便得到了解决。当然我不是说别的议程没有麻烦了。同美国人打交道,你不要设想没有麻烦。比如第三项议程,停战监督问题,美方一贯的立场是无限制的监察,这是我方所不能接受的。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这个问题就有可能又要僵住,我们准备提出在双方的后方一两个口岸由中立国进行视察的解决方案。”
“关于战俘问题,”李克农呷了一口热茶又说,“我们主张收容多少交换多少,俘虏才是真正不幸的人。交换俘虏,既有国际公认的准则,又是一个人道主义问题,估计不难达成协议。”
讲到这里乔冠华插话说:“中央估计战俘问题不难达成协议,我多少有些担心。最近范佛里特总部军法处长汉莱的声明是个信号,他竟诬蔑我方杀害战俘。当然捏造总捏不圆,他所指的81师23团,我军根本没有这个番号,而且美国国防部也说汉莱的声明没有事实根据。李奇微虽支持汉莱的声明,但不敢让汉莱同记者们见面。奇怪的是杜鲁门竟于汉莱声明的第二天,声称‘中国军队杀害在朝鲜的美军俘虏,是100多年来最野蛮的行为’。一个大国的总统居然支持连国防部都否认的一个集团军军法处长的声明,这不是一般情况,似乎道出了美国决策集团有可能要在这个问题上做什么文章。我没有把握,但我提醒同志们研究这个问题。”乔冠华的预感,显示着一位外交家的成熟。没过多久,这个问题便成了达成停战协议的主要障碍了。
13、中朝军队局部反攻和攻岛作战
敌连续发动的夏秋局部攻势,不但没有达到其预期目的,反而遭到巨大伤亡。在这种情况下,美方不得不以承认其飞机“误炸”开城为转机,表示愿意恢复停战谈判,企图以谈判缓和我可能的反攻。
10月25日,在双方商定的新会址板门店恢复了停战谈判。在谈判中,美方虽然放弃了企图不战而攫取1.2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荒谬主张,但在其提出的新的军事分界线方案中,仍企图使我退出1500平方公里土地,并把开城划归敌方。
在这种情况下,志司为了增加对敌方的压力,打击敌人的士气,收复一些阵地和表示我之力量,以促进停战谈判,决定乘敌疲惫之际,以每军歼灭敌人1个连至1个营为目标举行小的局部反击。为此特意下达了作战指示,指出:“此次攻击意义甚大,必须取得胜利。”各军一定要有妥善的准备,周密的计划与准确的火力组织,每攻占一地必须决心巩固之,不得轻易放弃。同时,还必须随时准备打敌反扑,在打敌反扑中大量杀伤敌人。
为了粉碎敌人占我开城的企图,志司还于10月29日专令第65军加强开城地区及临津江以西防御兵力,如敌进攻,坚决防守,不得轻易放弃一寸土地,并应尽可能的向前推进,消灭敌之小部队。
以后,又于11月中旬以第63军进至开城东北长和洞、华藏洞地区,准备协同第65军打击向开城进犯之敌,并令第40军之第119师亦准备随时参加保卫开城的作战。
我志愿军第一线之第64、第47、第42、第26、第67(第67军于11月7日由第12军接替)、第68军共6个军,遵照志司的指示,经过充分准备后,自10月30日起至11月底止,分别在各自正面,选择敌人突出、暴露或守备薄弱的营以下阵地进行了连续不断的攻击。计对敌马良山、高旺山、正洞西山、394.8高地、注字洞南山、灰古介东南500高地、科湖里西山、938.2高地等26个目标,进行了34次进攻战斗,并在攻占敌人阵地后抗击了敌人无数次猛烈反扑,大量地杀伤了敌人。
其中11月4日,我第47军以2个步兵团11个连的兵力,在114门火炮,11辆坦克支援下,进攻美骑兵第1师3个连防守的正洞西山,经3小时战斗,即将守敌全部歼灭。
次日,敌以2个营反扑,我又在打敌反扑中给了敌人大量杀伤。敌重新占领该阵地后,我乘敌立足未稳,以3个多营的兵力再次反击,又全歼美骑兵第1师1个营另1个连大部,创造了在阵地进攻作战中打小歼灭战的光辉范例。
同日,我第64军以3个营的兵力,在60门火炮支援下,出敌不意地在白天向马良山之敌进攻,经4小时激战,全歼英联邦师第28旅1个营。5至7日,又连续击退敌多次反扑,共毙伤敌1740余人,巩固了这一要点。
此次反击作战,我取得了很大成功。计全歼敌2个营、13个连、5个排和6个连的大部,共毙伤俘敌1万余人,攻占敌阵地21个,经与敌反复争夺,我巩固地占领了9个。
另外,我为了驱逐盘踞在开城以南、砂川河以西、汉江以北地区经常对谈判中立区进行破坏骚扰的南朝鲜军,于11月中旬,以第65军部分兵力,对该地区进行了两次扫荡作战,将阵地前推到汉江北岸和砂川河西岸,扩展土地280平方公里,进一步稳定了开城地区的防御。
在我沉重打击下,美方被迫于11月27日同我达成了以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协议。按照这一协议,以现有实际接触线为准,双方各后撤2公里以建立非军事区。从达成协议之日起,如30天内停战协定尚未签字,则按将来实际接触线修正军事分界线和非军事区。
在正面各军对敌进行小的局部反击的同时,我为解除西部沿海岛屿敌特武装对我侧后的威胁,配合我在板门店“关于岛屿部队撤退问题”的谈判,决心收复这些岛屿。
自11月5日开始至11月底,我第50军根据志司确定的“由近而远,逐岛作战”的方针,连续组织了4次渡海作战,攻占了椴岛、艾岛、炭岛、大小和岛、大小加次岛、牛里岛、云雾岛等10余个岛屿,共歼灭敌匪特武装570余人。
在攻占椴岛战斗中,我航空兵首次直接配合步兵作战,以战斗机掩护船只集结和返航;并在攻占椴岛后,又出动轰炸机9架,在战斗机掩护下,轰炸大小和岛。与我第50军攻岛作战同时,朝鲜人民军海防部队第26旅和第23旅亦相断攻占了大同江口之避岛、青羊岛及瓮津半岛附近之龙湖岛、昌麟岛、巡威岛、褚岛、六岛等岛屿,歼灭敌特武装200余人。至此,敌人深入在朝鲜西北部各海岛的情报基地已被我清除。
14、迎风破浪勇夺大和岛
朝鲜的西海岸边,星罗棋布地排列着一系列大小岛屿。1951年11月间,志愿军海岸部队在年轻的空军配合下,连克椴岛、灰岛、大加次岛、小加次岛之后,将注意力集中到敌人在西海岸的一个重要据点——大和岛上。
大和岛,位于距铁山半岛30公里的深海中。它的面积虽然不大,但在战略上有着重大意义。自从1950年冬天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以后,这里便成了他们的老营盘。敌人在岛上训练反动武装,经常派遣特务到我国东北和朝鲜后方刺探军情,进行破坏活动,威胁着中朝边境的安宁。
对于这根“钉子”,志愿军领导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它根除。
1951年11月30日。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日子,志愿军某部将在这晚对大和岛发起攻击。下午4点,在攻击的出发地——小溪岛上,担当渡海作战任务的第1支队1营、3营,在码头上排着整齐的队伍,等待着登船的命令。海面上停泊着数十只小船。
太阳沉沉西坠,一层灰蒙蒙的雾霭,笼罩着远处的海面。渡海大军登上了船,小溪岛的山坡上响起了嘹亮的进军号角。数十只船如离弦之箭,迎风破浪驶出了港湾。
此时,天色渐渐暗下来了,夜空中几点寒星闪烁着微弱的光芒,照耀着无边无际的大海。船只开足了马力向前飞驶着,海浪猛烈地撞击着船舷,哗哗作响。船上的战士们谁也没讲一句话,大家都睁大了眼睛,望着前方。一场恶战即将来临,气氛异常沉静,战士们兴奋而紧张的心情,非言语所能表达。
风浪大起来了。船身剧烈地颠簸着,摇晃着,不少战士都晕船了,呕吐起来。但船只仍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急驶着。
船刚驶过椴岛不远,志愿军的重炮就开始向大和岛的敌人轰击,一道道闪光划破了海上的夜空。借着炮弹爆炸的火光,远远可以望见大和岛上耸立的山峰。
大和岛越来越近了。船上的勇士们脱去了身上笨重的棉衣,整理好武器,严阵以待。距大和岛只有1000多米了,岛上的敌人发现了志愿军的船只,打出了一串串照明弹,白森森的亮光,照得海面如同白昼一般。紧接着,敌人的炮火向进攻的船队袭来,炮弹在船前船后掀起了冲天的水柱。
“开足马力,争取登陆第一船!”船上响起战士们和船工们相互鼓励的口号声,数十只战船争先恐后地冲向岸边。
岛上的敌人凭险顽抗,轻重机枪和各种火器交织成一片火网,封锁着海面,企图阻挡志愿军登陆。95号船上乘坐的是无后坐力炮连4班的战士们。二炮手周庆康,抑制不住激愤的心情,对班长说:“快开炮吧,我早就准备好了!”
“沉住气,不接近敌人,不能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