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解放军横扫千军的40大战役
1463200000098

第98章 渡江战役宣告蒋家王朝的灭亡(2)

西集团由二野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指挥,在湖口和棕阳镇之间渡江。

第3兵团在棕阳镇至安庆以东地段渡江,第5兵团在安庆以西至望江段渡江,第4兵团在望江至湖口段渡江。

3个兵团渡江以后,要以勇猛果敢的行动,消灭沿江之敌。得手后,第3兵团首先消灭殷家汇的敌人,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向歙县挺进,截断徽杭公路,并沿徽杭公路东进杭州。第5兵团渡江后快速沿景德镇、婺源前进,占领衢县江山段铁路。要求该兵团抢在第3兵团之前完成此任务,以保证截断敌人的退路。第4兵团渡江后,则迅速沿江东进,接替第9兵团的任务,监视芜湖的敌人,并准备进攻和占领南京。

东集团,由粟裕和张震率领三野司令部,直接指挥渡江作战。渡江地段为黄港至口岸之间和三江营至京口之间。在发起渡江作战的同时,命令一部兵力积极佯攻两浦敌人吸引南京之敌,以保证渡江作战成功。

渡江后,留一部分兵力歼灭沿江之敌,力求站稳脚跟,调整态势,巩固阵地和后方联络线,然后扩大战果。主力则对敌人作有后方的迅速推进,控制宁沪铁路,会同中集团合围南京、镇江和芜湖的敌人。

中集团,由谭震林组织指挥,在裕溪口至姚沟段和姚沟至棕阳镇段实行渡江作战。同时,以一部分兵力在芜湖和和县地段上进行佯渡,牵制和迷惑芜湖的敌人。

渡江后,留一部分兵力配合西集团消灭当面之敌,主力则迅速东进截断宁杭公路,会同东集团完成对敌人主力的包围。

东集团和中集团从南京的两侧实行渡江。渡江以后,两个集团对敌人实行钳形包围态势,力求从东西两个方面,向中心压缩,把敌人包围在广德、长兴以北地区,并夺取南京。此着胜利以后,再向上海、浙江、福建进军,协同西集团消灭向纵深逃窜之敌。

四野的第12兵团和江汉、桐柏、鄂豫军区部队20余万人,一部分兵力进占浠水、薪春、黄梅等敌白崇禧集团的防区,钳制九江方面的敌人,保证西集团渡江作战的右翼安全;另一部分兵力进占武汉的外围据点花园、孝感、黄陂,造成进攻和夺取武汉的态势并准备在武汉至九江之间地段渡江南进。

以上从湖口至张黄港地段,敌我总兵力的对比为1:2.2,在强渡地段八圩港(江阴)至口岸(扬中)地段,敌我兵力对比为1:3。这样,我军在主要攻击方向上的兵力,相当于敌人的2倍至3倍。在整个渡江作战中,我军参战主力部队为120余万人。这个数字是出乎敌人意料的。

5、 渡江部队解决船与渡的问题

渡江必须有船,有船还得有会撑船的人。因此,部队到达江边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筹集船只,动员船工。经过一番宣传动员,不少渔民献出了自己的船。但有些船主对这些宣传不感兴趣,有的竟将船只开进湖里隐藏起来。这些船主,多是跑江湖的人,他们控制船工,由于吃过受骗的亏,对生人的话不轻信,但重感情,讲义气,喜交朋友,爱办光彩事,愿听大官讲话。

针对这些特点,部队改变工作方法,与船主、船工搞联欢,军长、政治委员和政治部主任出面讲话动员,号召他们参战立功。三野还印发了《渡江船工光荣证》,有的军还印了《船工立功证》。这些都有力激发了船主、船工的积极性。

第9兵团还明确宣布:船工及其家庭的生活,由部队按制度供给,船工每天发粮3斤半,家属大人2斤,6岁以下小孩1斤;伤者给予治疗,工资照发;残废者,跟部队人员一样,发给荣军证;牺牲者,给予抚恤,安置其家属;船打坏了,坏多少赔多少,整个坏了赔新船。

后顾之忧解除,许多人争着报名当船工,船主也自动把隐藏在湖里的船只交给部队,把沉入河底湖底的船又打捞上来。敞开衣襟的船工们,握拳捶胸,吐出肺腑之言:“有我们在,就有船在,不把你们送过江,还算什么闯江湖的汉子!”

就这样,二野、三野一共筹集各型船只9400多条,平均每个第一梯队军拥有大小船只500多条,一次可运1万多人。

有了船,部队即开始进行游泳、乘船的“试水”训练。早春的沿江地带,乍暖还寒,河水冰冷刺骨,但干部、战士却整天扑腾在河湖池塘里,不少人冻得连话都说不出来。然而,经过一段时间苦练,大部分北方来的“旱鸭子”变成了“水鸭子”,并学会了划桨、撑船、自救互救等技能。

接着,部队又进行上船下船、航行编队、通信联络、水上射击、登陆突破等战术演练。二野、三野都发出指示,要求在训练中要贯彻有进无退、英勇顽强、独立自主、配合友邻的战术思想,以及分散登陆、集中作战,先登陆先突击,小群动作,大胆猛插的战术原则和动作要领。

据此,部队间展开比赛,看谁的成绩好。他们从河里练到湖里,又从湖里练到长江。第21军第185团3小时横渡巢湖70里,靠岸登陆全团仅用了5分钟!

训练出成绩,训练还出发明创造。一个战士的不慎落水,引发了大家对自制救生圈的思考。不久,各种各样的救生圈制造出来了!

4月9日,刘伯承、张际春、李达向三野和第4、第5兵团各军通报:

“我12军渡江演习以廿斤稻草捆绑成圈试渡成功。因其面积小,又能露出胸部,战士在渡江时尚可射击。稻草圈浸水12小时,仍可使用。现正试以3个草圈连成品字形,以便互助小组协同前进,试行结果续报。”

4月14日,张震也将第10兵团在内河试验成功的救生圈通报二野:

甲、用9斤至10斤蒲芦苇或小麦秸,扎成一个一米三至一米五长之三角形(后一角须加一细棒),中间加150公分圆圈(用布裹住正合适人腰粗)。为增加抗力,草把圆圈应较人身体稍大些,缚于三角内,使用时使身体置于草圈中央。

乙、以火油箱两只,用绳布捆扎于腰部。

丙、以5个猪水泡吹充气,勾结于腰间。

丁、以油布(美式油布最好)缝成车轮胎形圈袋(较人身体较大些),内部塞满乱稻草(最好睡过)并藏空气,将圈袋套于人胸部。

戊、以毛竹筒4个(每个一竹节)勾结于腰间(毛竹筒是去竹青皮,较轻,浮力大),试验结果,其浮力使会浮水者能托一支机枪射击,不会水者能托一支步枪射击,浮水面与人之胸部,运动自如。

上述各材料易取且廉,也易制,轻便好带,现该兵团正普遍自制使用。

各种救生圈的试制成功,对担心落水而又不大会游泳的战士无疑是一个福音。

船被枪弹击穿漏水怎么办?这又是战士们担心的一个问题。通过实验,他们找到了用棉絮塞船补漏的好方法。

此外,三野部队还把汽车发动机安装在木船上,把船改装成土炮艇、冲锋舟。

渡江时间日益临近,将船只送入长江成了大问题!

解放军的船只多在内湖、内河,但内湖、内河的出口或入江处,多被国民党军的炮火封锁。在这种情况下,陆地行舟,将船抬入长江是一个办法。但这样既浪费人力物力,又容易损坏船只、暴露目标。于是,部队在群众的帮助下,开渠灌水,掘堤引渡,拉船翻坝,将船隐蔽入江。

到4月初,后勤部门给部队补充了3个至4个基数的弹药,人民群众为部队备足了1个月的粮食,山东、苏北、皖北的群众组建了几十个民工随军团,确保部队打到哪里,支前工作就做到哪里。

至此,渡江作战准备已全部完成。

6、 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0日时,即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的当天,中国民人解放军第2、第三野战军百万雄师发起了渡江作战。顿时,长江北岸,万炮齐发;长江江面上,千帆竞渡。与此同时,第四野战军之第12兵团,在肖劲光率领下,向白崇禧部在江北的汉川、孝感、黄陂、新洲地区展开了一系列的攻击作战。

20日8点整,渡江中集团总指挥谭震林憋足一口气,对着无线电话筒,雷霆万钧地下达命令:向江南进军!

伟大的渡江作战开始!

进军命令下达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分3路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的1500里的战线上,以雷霆万钧之势,向长江南岸广大区域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大进军。此次渡江作战,分几十个点,实行宽正面渡江,敌防不胜防,敌空隙甚大,兵力强弱不等,一处成功,其他各处可继续奏效。

以谭震林指挥的中集团(7、9兵团)7个军30万人,其第一梯队4个军(7兵团之第21、第24军,9兵团之第25、第27军)于4月20日晚8时,由石矶头至鲁港段首先发起进攻。渡江时刻,江面风浪平静,数千只木帆船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冒着敌舰和江防炮火的拦截,在数百里江面上扬帆疾进,迅速突破了敌防线。《人民日报》当时作了如下报道:“一时红旗挥动,冲锋号齐响,炮火映红了的江面,突然扬起几千张白帆,迳向对岸的火光飞去。……对岸敌人开炮了,炸弹在中游掀起水柱,巨浪撞击着船身,而突击队依然破浪前进。”(《人民日报》1949年4月28日)解放军此次渡江,仅遇到很微弱的抵抗,经过10个小时的战斗,至21日晨6时,占领了荻港、鲁港地区,并向繁昌、铜陵地区扩张。中集团突破江防后,敌阵呈现溃乱的局面,解放军顷刻全线向南岸纵深猛烈发展。汤恩伯于21日仓皇坐飞机赶到芜湖组织防堵,但已无济于事。

在中路:中集团突破安庆、芜湖防线后,24小时之内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连克繁昌、顺安、铜陵等县城。22日中午,突入国民党军防御纵深50公里广大地区,攻克贵池县城,并向青阳猛进。23日,中集团第二梯队的各军也全部渡到南岸。这一地段的敌战斗力十分薄弱,按李宗仁的话说:“中共大军如入无人之境。”(《李宗仁回忆录》(下册),第965页)

在西路: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二野西集团(3、4、5兵团)9个军35万人,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21日下午5时起开始由棕阳至望江段强渡。渡江后,刘伯承给二野下达命令,担负“截断浙赣线、杭徽线,歼击该两线之敌,准备而后进击杭州之目的”(《截断浙赣线、杭州徽线》,《刘伯承元帅大军指挥手记》,海军出版社1989年版,第405页)的任务,其中3兵团进击徽州地区敌人;5兵团进击衢州截敌;4兵团进击上饶地区敌人。自贵池至彭泽间渡江的部队,22日占领南岸沿江200里阵地,并解放彭泽、至德两县城及贵池、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地区。自马当以东渡江的部队,攻占黄山、香口等要点,并向纵深发展。西集团所遇之敌亦毫无斗志,纷纷溃退。22日已渡过30万人,主力直趋浙赣线,迅速切断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的联系。

在东路:以三野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粟裕和参谋长张震指挥的东集团(8、10兵团)8个军35万人,与西集团同时发起渡江作战。在仪征至南通段,21日晚至22日拂晓,一夜间渡过30万人,22日占领扬中、江阴县城,及扬中、镇江、江阴一线的广大地区。在常州以北,22日晨占领利港至桃花港一线,并向南猛进,切断了京沪铁路线。在镇江至江阴段,解放军于20日至21日渡江时,先后两次遭企图阻止解放军渡江的英帝国主义4艘军舰和国民党军舰的炮击,造成252人伤亡。解放军当即奋勇还击,将英舰“紫石英号”击伤于镇江附近江面,其余3艘英舰逃往上海。在粉碎帝国主义的武装挑衅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发表声明,指出:“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人民必须保卫,绝对不允许外国政府来侵犯。”(《人民日报》1949年5月1日)同时警告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力量必须迅速撤离中国。21日晨,东集团部队通过江阴要塞地下党组织将国民党军江阴要塞司令戴戎光捉住,并于22日上午又争取了江阴要塞守敌7000余人起义,完全占领江阴要塞,并且封锁长江,不让敌舰东逃西犯。江阴要塞起义为解放军顺利渡江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

截至4月22日13时,三野之7、9兵团大部过江;二野之3、4、5兵团亦已过江;东集团之第29、第28、第23军3个军已过江。此时,总前委致电向中央军委报告说,至此渡江任务业已完成。我军今后力争迅速完成东西打通联系,割裂敌人,截断浙赣路。为策应东集团作战,从22日起,“谭震林率7、9两兵团直归粟(裕)指挥。”(《渡江战役》,第111页)

与三野、二野横渡长江的同时,四野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先后解放黄梅、浠水、汉川等地,有力地钳制了白崇禧集团,策应了二野渡江作战。

至此,国民党准备仓促,布置未周且不打算死守的长江防线顷刻土崩瓦解。国民党宣传很久之“长江天堑、无法飞渡”的神话归于破灭。人民解放军在渡江作战时遭敌炮击、轰炸共伤亡8000人。解放军如此神速突破“长江天险”,一方面,由于渡江前作了充分的准备,部队情绪高涨,英勇善战,所向披靡,锐不可当。另一方面,由于敌阵混乱,无全盘布置,抵抗甚微,使解放军完全按预定作战计划,迅速向纵深发展,达成分割包围之目的。

7、 “紫石英”号事件

渡江战役开始的当天,即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本来估计渡江时美国找麻烦的可能性最大,却没料到英国的4艘军舰,其中包括其护卫驱逐舰Amethyst(紫石英)号、远东舰队近万吨级的旗舰,接二连三地闯入人民解放军的防区,从而导致了历时两天的3次“水陆大战”,这就是“紫石英”号事件。

1949年4月20日,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天。

这一天,国共两党和平谈判宣告破裂,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虎踞长江北岸,蓄势待发;守卫在长江南岸的75万国民党军队,也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双方剑拔弩张,决定南京政府命运的最后一次大搏斗已经不可避免。

这一天的清晨,没有风,没有雨,仲春时节的长江静悄悄。积聚着的巨大能量,正不断靠近临界点,等待着爆发。从拂晓时分开始,解放军渡江部队东路大军指挥部接到前沿部队的报告:有一艘不明国籍的外国军舰,在茫茫白雾的掩护下,由东向西溯流航行,驶过靖江水域,来到江阴与八圩港之间的航道上,随后又驶抵扬州东南20公里的三江营水域,相继闯入了渡江部队东路大军第10兵团和第8兵团的防区。在这非常时刻与非常地点,身份莫测的“不速之客”到底要来干什么呢?

配属第10兵团作战的三野特种兵纵队炮兵第6团第1营第3连连长肖永福,带着观测排排长柳运荃、观测班班长高日彰,乘着一只小舢板过六圩港,对侧翼观察所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后,登上舢板返回连部。此时,江面飘浮着一层白茫茫的薄雾,能见度很低。

按照炮团领导的部署,3连的主要任务恰好是打兵舰。当天,根据上级指示,为了保密和防空需要,全连的火炮暂时隐蔽在阵地后边的小树林里,要到晚上才进入构筑好的工事。肖永福获得营长批准射击的命令后,火速向1排转达了命令。一门大炮立即掀掉伪装,挂上大卡车,直奔设在江边的发射工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