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解放军横扫千军的40大战役
1463200000099

第99章 渡江战役宣告蒋家王朝的灭亡(3)

可惜!晨雾未散,远距离观察有困难。短短的几分钟时间,这艘来历不明的兵舰,很快越过3连阵地的正面,驶往南京方向,消失在一片白茫茫之中,鸣炮警告已失去了意义。

第1营王坤廷营长及时向马达卫团长报告了有兵舰溯流上驶的情况。马团长说:“往上游开不要紧,沿江都有我们的炮阵地,只要雾散了,随时都可以打。你们要加强观察,一有新的可疑目标,力求提早发现。如果是开往下游的兵舰,要尽快识别国籍。遇上外国兵舰,鸣炮警告没有反应甚至敢向我们开炮,就要坚决还击。若是国民党的兵舰,就更不要客气,务求击沉,绝不能让它逃掉。”

王坤廷营长迅速把团长的这一指示向全营指战员作了传达。

大约一个小时之后,在西邻的炮3团1营和3营阵地上,先后响起了隆隆炮声。一场意外的“水陆炮战”开始了。

随着江面的迷雾散尽,终于显露了兵舰上的国旗。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悍然闯入我长江防区并向我解放军渡江部队开炮的兵舰,既不是国民党兵舰,也不是美国兵舰,竟然是老牌海上霸王——大英帝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的“紫石英”号护卫驱逐舰。

对于我军的炮击,“紫石英”不予理睬,继续西驶。于是,我炮3团又开了一炮,炮弹落在“紫石英”前方30米处。这时,“紫石英”开炮了,它一面开炮一面西驶,于9时进入三江营地段。

当天早晨,炮3团团长李安邦和政治委员康矛召奉命去8兵团司令部参加作战会议,在离开团指挥所前,左邻炮6团在下游发现可疑军舰的情况通报,已由上级转告炮3团指挥所,李安邦团长和康矛召政委便遵照陈锐霆司令员和张凯政委的指示精神,向团部值班指挥员和营连干部明确地交代了应当采取的对策:

一、假如发现外国军舰,凡是不听我军警告停止航行,可以不再警告,立刻射击;

二、对敌舰射击,以位于各连中心的火炮为基准,施行齐射,运用交叉火力,争取头一个齐射就命中目标;三、榴弹炮弹要用全装药,加强射速和穿透力。瞄准和射击动作要快,对军舰的指挥塔、炮塔等重要目标可以不计提前量,穿甲弹主要射击吃水线以下的机舱和弹药舱等要害部位。

按照这三点具体指示,驻守在三江营阵地的炮3团两个炮兵连,毫不犹豫地向“紫石英”号展开猛烈还击。与此同时,相邻的炮1团也主动投入了战斗。

三江营以乳状形伸入长江,造成此处江面狭窄。配属第8兵团的三野特纵炮3团在该处配置炮1连、炮7连,共配备日式75野炮和105榴弹炮各3门。

当“紫石英”进入三江营狭口和弯道后,立即受到炮1、炮7连的前后夹击。“紫石英”虽装备6门大口径火炮,也无法压制解放军炮兵的准确射击。一番激战后,“紫石英”炮塔被毁,指挥台被击中,舰长斯金勒(Skinner)少校重伤殒命,副舰长威士敦(Weston)上尉也伤势不轻。“紫石英”航向失控,越出航道搁浅于三江营对岸,慌忙升起一件白衬衣,解放军遂停止炮击。

少顷,“紫石英”又把白衬衣降下,复悬英国旗。解放军遂继续炮击,迫其再悬白旗。这次,“紫石英”深恐解放军看不见,连挂3面白旗,解放军又停止射击。此时,该舰已中弹30余发,舰上水手60余名弃船跳入江中,泅登南岸,后来乘火车到达上海。

在这次“水陆大战”中,要不是解放军缺少破甲弹及延期信管,“紫石英”早被击沉!

8、 蒋介石下令所有部队撤出南京

在渡江南进的百万解放大军攻击之下,国民党军和国民党政府,先是欲作困兽斗,接着即作鸟兽散。4月21日,李宗仁召集何应钦、白崇禧、顾祝同等高级将领商讨今后战略。与会诸人倾向白崇禧的计划,即放弃南京、上海,把汤恩伯的主力移至浙赣线和南浔线,与华中40万国民党军成为掎角,以固守湘、赣,防止解放军进入西南。22日,蒋介石在杭州邀约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张群人等商谈对策。众人怀着紧张不安的心情,齐集笕桥空军学校会议室内。

不一会儿,蒋介石拖着病弱的身体,手持拐杖缓步而来,蒋经国、陶希圣左右侍候。双方一番寒暄,两旁坐下,蒋介石朝众人苦笑一声,强打精神说道:“现在,这个,这个局势,大家都看到的了。我以为没有关系,我们还有大西南大后方做基地,还有几百万人,还有海空精兵,比共军当年在延安时好得多,而且我们还有美国援助,大家,大家不必灰心。”

众人闻言,齐在心头叹气。接着讨论南京,上海要不要守?结果讨论纷纭,最后蒋介石说:“这样吧,守南京似乎不易,上海非守不可,我们在上海的准备,共产党有300万人马也攻不进,我认为应该守住上海,以及沪杭路一带。”他吃力地说:“长江,给他们过了;钱塘江无论如何要守住!浙赣路,是我们今天的主要防线,大家有什么意见?”

何应钦叫嚷道:“我们要抵抗到底!”

蒋介石说:“对于共军不是抵抗到底,而是戡乱到底。”

李宗仁说:“我认为今日之下,过去我们苦守据点的战略该检查检查,是否合适。守据点本来不错,无奈一个个据点都给对方吃掉,这就说明了这个战略毛病百出!我主张从今以后要同共产党从事机动作战,再也不能打阵地战了。”何应钦对此也表示赞同,主张今后以打运动战为宜。

蒋介石对李宗仁的意见却不以为然,反问道:“那么南京非放弃不可了?”

李宗仁硬着头皮反问:“如果不放弃,汤司令有妙计可以挽回劣势吗?”

“今天不是个人问题了,”蒋介石知道李宗仁同汤恩伯之间的摩擦,冷冷地说,“李代总统都不能想个办法守住长江,汤司令怕更没用!”

会议正在进行期间,前方又打来电话报告说:“沪宁线已被共军切断,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国军不是被围,就是在后撤,南京危在旦夕。”蒋介石随即命令:将南京的火车站、码头,水电厂都炸掉,把所有的部队都撤到沪杭一带。

下午2时,国民党军仓促部署江防总撤退,刘汝明集团退向浙赣路之上饶,1绥区、7绥区和南京卫戍总部沿京杭国道退向杭州,1绥区一部退向上海,7绥区一部退向金华,至22日23时京镇一线之敌全部撤完,23日晨芜湖地区之敌亦向南撤。国民党军企图在浙赣铁路和上海地区组织新的防御。

与此同时,南京国民党政府重要官员也慌张地携家眷四散逃命。22日,国民党政府各院、部、会已撤往广州;其总统府亦于同日撤往上海;23日晨,行政院长何应钦逃离南京飞往上海,代总统李宗仁放弃原定飞广州的计划而临时决定改飞桂林,静观局势变化,再作抉择。

23日上午,国民党军撤离南京时,放火焚烧了城内的许多房屋,在浓烟烈火弥漫中逃出了这座统治22年的“首都”。下午,解放军前哨部队第35军进抵南京东部,由和平门入城。23日夜12时起至24日上午,解放军大部队由下关经挹江门,源源开入市区,雄壮的军列,携带新式轻重武器的解放军指战员,受到南京成千上万学生和市民的热烈欢迎,男女学生们纷纷向解放军献花致敬。在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作战仅3天时间,便攻占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

当年参加解放南京战斗的35军105师政治委员宋献璋在回忆文章《红旗插上南京城》中是这样描写蒋家王朝末日的:“踏进这个大门,满目是朱红油漆的柱子和华丽的长廊。‘总统府’俨然是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宫。地上、走廊里碎纸乱飞,一片狼藉。走进最里头一幢房子,便看见了蒋介石的‘宝座’。写字台的日历,翻开到‘4月22日’。它好像摊开双手,对我们说,请看,这是反动王朝的末日!”(《星火燎原》选编之十,第335~336页)

9、 粟裕、张震连发3个命令,追歼南逃之敌

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向各野战军指战员和南方各游击区的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这个由毛泽东起草的《命令》在严正指出了南京政府拒绝和平协定签字的顽固态度以后,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这是一道扭转乾坤的战斗动员令!

这是一道埋葬蒋家王朝的进军令!

命令写着:

各野战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同志们,南方游击区人民解放军同志们:

由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团和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代表团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已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所拒绝。……我们命令你们:

第一、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第二、奋勇前进,逮捕一切怙恶不悛的战争罪犯,不管他们逃至何处,均须缉拿归案,依法惩办。特别注意缉拿匪首蒋介石。

第三、向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地方军事集团宣布国内《和平协定》的最后修正案。对凡愿意停止战争、用和平方法解决问题者,你们即可照此最后修正案的大意和他们签订地方性的协定。

第四、在人民解放军包围南京之后,如果南京李宗仁政府尚未逃散,并愿意于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我们愿意再一次给该政府以签字的机会。

突破国民党军长江防线后,总前委鉴于渡江任务业已完成,于22日中午发出指示,要求东、中集团迅速打通东、西联系,割裂南京周围地区的国民党军,并规定从即日起第7、第9兵团归粟裕直接指挥。

解放军渡江之初,汤恩伯曾下令部队坚决抵抗。为此,他把第99军调往芜湖,又把第54军调往江阴以西的迂塘一线。然而,两个机动军都用上了,却仍然不能遏止解放军的推进。东、中集团向无锡、宣城迅速发展,对南京周围地区的钳形包围正逐渐形成。

为避免数十万大军再次成为解放军的口中餐,汤恩伯被迫于22日夜下令:扬中以东的第54、第51、第21、第123军向上海撤退;镇江以西的12个军(第4、第99、第28、第45、第66、第20、第88、第55、第96、第68、第106、第73军)分别向杭州及浙赣线撤退。

但是,偌大的部队临时撤退谈何容易!特别是南京附近地区的国民党军,大都沿京杭国道向杭州撤退,各军争相夺路,拥挤不堪,行动迟缓,这就为解放军追歼国民党军提供了条件。

时不我待。粟裕、张震于4月22、23、24日连续发出命令:第9兵团主力沿南陵、十字铺、广德之线,向长兴、吴兴方向疾进;第7兵团除24军随第9兵团向东追击外,主力进至宣城、宁国、广德地区,待命参加围歼由南京、镇江、芜湖南逃之国民党军,并相机占领杭州;第10兵团主力并附第8兵团第20、第26军,自常州、丹阳地区沿太湖西侧向长兴、吴兴方向猛追,以求与第9兵团会师,切断京杭公路,围歼南逃之国民党军。

各部队接到命令后,不顾渡江的疲劳,奋勇前进。于是,一场追歼战开始了!

三野除8兵团率34、35两军担任京镇地区警备外,7兵团主力继续完成渡江而进取杭州,9、10兵团主力与7、8两兵团各一部分别担任向广德、吴兴迂回及向宜兴、溧阳进击,9、10兵团各一部担任侧翼警戒与后方交通掩护。二野则全力先直出贵溪、上饶、徽州以指向浙赣路进贤到义乌之线,以求切断蒋桂两敌之联系,放松桂敌而以全力迂回蒋敌之侧背。

东集团:三野第28军、23军、20军、31军等各部迅速猛进,阻击与歼灭敌人。23日至25日,连克武进、丹阳、宜兴、溧阳等重要城镇。26日、27日又占领长兴、吴兴,完全切断了京杭国道交通。逃窜之敌混乱不堪,东奔西突,无路可寻。第29军全力东进,23日占领无锡,27日解放京沪杭路与苏(州)嘉(兴)路之连接点苏州,30日进占吴江。第26军在句容以南追击逃敌。第34军、35军担任南京、镇江警备任务。

西集团:三野第27军、33军、24军3个军全力合围广德、吴兴一线之敌,配合10兵团主力完成包围向杭州溃逃之敌。27军26日占领广德。25军27日攻占郎溪。沿京杭国道及其以西向杭州逃跑之敌8个军,除54军、99军先期逃向上海与浙赣外,其余20军、66军、28军、45军、4军及51军共6个军分别于26日、28日、29日3天中在溧阳附近及广德以北附近地区遭全歼,被俘2.7万余人,基本上结束了这次大规模的追歼战。此外,三野第9兵团第30军于23日至24日分别攻占芜湖、当涂,包围歼灭逃敌20军、99军两个军之大部。7兵团第21军、22军配合东集团之第23军向杭州进军。21军22日、23日分别协同二野3兵团占领贵池、青阳,25日攻占泾县,28日占宁国,5月3日占余杭,4日下午抵达杭州。22军亦于4日抵杭州北郊。23军于参加追歼战后向杭州挺进,30日占安吉,5月2日攻克武康、德清,率先于3日下午进入杭州市区。解放军陆续进入杭州,受到市民热烈的欢迎,市内贴满了欢迎解放军的标语,全市秩序安定。浙江省会杭州的解放,形成解放大军会攻上海的有利态势,并确保解放军继续南进的通路。杭州解放后,21军于5月攻占萧山,6日解放绍兴。23军于5日占领海宁。27军于5日占桐乡,7日解放浙北重镇嘉兴。

在西路:四野第12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先后占领孝感、黄陂,逼进武汉,有效地牵制住白崇禧集团。向浙赣线进攻的二野各兵团,不顾疲劳,不怕山地,奋勇穷追,有些部队日行120里。3、4、5兵团自4月22日至26日先后由棕阳至望江强渡长江后,向浙赣铁路全线进攻。3兵团第10军22日晚进占长江北岸国民党军的强固据点安庆。3兵团占贵池、青阳后,11军26日占祁门,5月6日占龙游。12军26日占太平,29日占徽州。另部于30日占领屯溪。4兵团14军、15军于30日抵乐平,15军于5月4日攻占上饶,5日占铅山。14军于5月3日至万年,6日占金溪。13军于5月4日占领贵溪。5兵团16军23日占玉德,5月2日占婺源,6日占衢县及江山。17军于6日占领玉山。18军于30日抵祁门,6日抵开化续向常山。至此,二野完全控制了浙赣线,并于5月7日在诸暨与三野7兵团胜利会师,完全切断了汤恩伯集团与白崇禧集团的联系。随后,横扫浙赣沿线并全线长驱南进,自5月6日至10日间,连克浙赣线东段的金华、义乌、永康、丽水、松阳、遂昌等15座县城,深入浙赣线以南百余里,并越过武夷山进入福建省境。刘伯承司令员当时指出直出浙赣线的重要意义在于:“这不仅与三野夺取杭州、进攻上海配合密切,而且也造成今后对赣西与闽南机动的便利条件。”(《刘伯承元帅大军指挥手记》,第409页)

10、 上海外围作战

5月10日,陈毅、粟裕、谭震林、张震4人署名发布了《淞沪战役作战命令》。

《作战命令》分析了当面敌人的主要情况,指明了第三野战军各兵团的具体任务,特别对直接参加上海战役的第9、第10兵团的作战任务作了详细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