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了对付陈赓兵团的这一攻势,剜肉补疮,拆东墙补西墙:一面慌忙将被迫西援的敌军同洛阳地区部队共8个旅的兵力,组成第5兵团,由李铁军统一指挥;一面将分布在陕县以东的新1旅、第135旅与第206师一部及由潼关以西赶来的第167旅和第165旅的494团等部共约四个半旅的兵力,组成陕东兵团,由敌西安绥署陕北指挥官谢甫三指挥。企图从东西两面夹击我军,打通陇海路,阻止我军的发展。
这个时候,毛泽东连续给陈赓发来几个电报,指出,目前在兰州以东、长城以南、平汉以西、汉水以北的广大地区,主动权业已转入我手,应当放手发展,力求运动战,机动迅速,广占地区。并且具体指示:洛阳地区敌所必争,不应使用主力;主力应当向西,乘胡宗南在西面尚未完成部署的机会,抢占陕县、灵宝、阌乡等城,歼灭分散守备之敌,然后以一路出陕东南,一路出伏牛山,在豫西、陕南、鄂北建立根据地。
陈赓事后追忆:“当时我们的主力在洛阳附近,如果攻洛阳,虽然敌人的第3师等部还未赶到,但亦无必克的把握。即使攻克,也不能巩固,东西两面的敌人一旦靠拢,我们就难于展开,难于大量歼灭敌人。主力向西,乘虚歼灭陕县以西的敌人,斩断敌人的东西联系,既能有力地配合西北野战军作战,又便于多路地向陕南,豫西挺进,开辟广大的新区,更好地配合挺进中原的主力作战。毛主席的指示使我们认清了这种局势,对于挺进豫西的胜利是有决定意义的。”
29日,陈谢向军委报告:
一、此次渡河经验不够,组织欠周密;雨中走山路,驮骡死病很多;河岸道路窄狭等关系,先头部队过河后,炮兵、担架等隔断,故发展迟缓。
二、我们对军委意图了解有偏差。主力过河后向东南,准备乘虚抢占洛阳西边,以38军及22旅为牵制方向。现在要调头向西,耽误了时间。
三、21日敌两个团赶至横水镇,我决心歼灭该敌。以两个旅主攻,两个旅在洛阳西北打援。两次攻击未成,战斗尚未结束。
四、现已派4纵两个旅分别抢占渑池、洛宁。横水战斗结束后,4纵全部沿铁路及洛卢公路西进,攻占卢氏、商南、洛南各县,相机攻占潼关以东三县。秦基伟纵则暂停留新孟洛地区,牵制洛阳之敌,以一部先攻占宜阳、嵩县,然后看情况决定下一步行动。
30日毛泽东回电,同意陈谢的作战方案,指出:“西面空虚,攻取较易,洛阳附近敌所必争,不应使用主力。”要他们“避开强固设防据点,专打守备薄弱据点,并力求运动战,求达机动迅速、广占敌区、多歼敌人之目的”。(《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四卷)
接到中央指示后,陈谢与秦基伟等人开会,决定放弃攻打横水,4纵主力西进,9纵南进牵制敌人,策应刘邓主力。(《秦基伟回忆录》第9章)
当时敌人的陕东兵团,除集中了1万多人据守陕县阻我军西进外,陕县以西的敌人还在集结部署,这里一个营、那里一个团地摆成一字长蛇阵。
9月2日,陈谢兵团开始行动,首先以一部监视陕县的敌人,主力绕过陕县,直扑灵宝、阌乡。以迅速的行动,这里吃一个营,那里吃一个团、一个旅,把敌人全部消灭了。
12日,我军解放灵宝、阌乡、芦氏等城。然后,以一部西叩潼关,另一部回打陕县。
这时,陕县之敌已经孤立,陈谢兵团即以瓮中捉鳖之势,攻克了这个有万余人据守的城市。
在陈谢兵团西向作战中,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指示要大破陇海路,以便切断敌西北战场和中原战场的联系。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指示。陈谢兵团坚决执行了这个指示,彻底破坏了这一段铁路。在破坏当时著名险桥第八号桥的时候,谢富治还亲到现场督促检查。
9、 转师南下活捉敌将武廷麟
陈谢集团主力进攻潼关,并控制了由新安到灵宝的一段陇海路,半个多月连克数县,歼灭敌军2万余人。蒋介石大为震惊。9月20日蒋介石亲临西安部署防御,胡宗南也从陕北赶回西安。为了守卫关中,国民党统帅部从大别山空运整65师到西安,并从陕北、晋南调回了一部兵力。谢甫三因指挥不力,被蒋介石撤职,由裴昌会担任陕东方向指挥。国民党军增强了潼关方向的守备,陈谢要向西进,肯定会遭遇恶战。
毛泽东审时度势,看到潼关一带集结敌军10个旅,我军难于得手;东面李铁军兵团只有6个旅,较为分散,23日致电陈谢,要他们调转方向,回头向东打新安,消灭整15师。命令4纵12旅和38军17师进军陕南,恢复根据地。38军主力在陕县、灵宝地区剿匪,巩固新区。陈赓执行毛泽东的指示,9月26日率4纵主力从陕县隐蔽东进,悄悄到达渑池以东的铁门镇附近。
我主力隐蔽东移到渑池以东时,敌人第5兵团还茫无所知,还以15师向新安、铁门,第3师向宜阳前进。10月2日,我军就势在铁门歼灭了敌15师的64旅。随后又在韩城镇一带给了回窜洛阳的第3师以重大杀伤。
此后,敌在洛阳集中了3师、20师等10个旅,在潼关集中了1师、38师等8个旅,妄图再度从东西两面夹击我军,恢复陇海路的交通。
这时,毛泽东指示陈、谢:“除留一部在陇海路牵制敌人外,主力应从陇海路南下,歼灭豫西各县的反动武装,开辟根据地;派人跟踪南下,则寻机分别歼灭之,但要打有把握之仗。”毛泽东还指出,不要怕敌人占领陇海路,只要在东面南面打开局面,大量歼灭敌人,胡宗南虽占陇海路,但兵力分散,我军即能再歼敌军,重占陇海路。
毛泽东的这个指示又是十分英明的。如果陈谢兵团当时就和敌人争夺这一段陇海路,会陷于被动,难于发展。转师向南,乘虚歼灭豫西各县分散守备之敌,开辟广大地区,既能创立根据地,使作战有所依托,又能东向平汉路,直接配合挺进中原的主力作战,这是从中原大局着眼的极为有力的一种安排,并且敌人占领陇海路后兵力分散,又便于我军回师歼灭。
陈、谢根据毛泽东的指示,10月底开始南下,11月1日至5日连克宝丰、鲁山、南召、方城、叶县、临汝、郏县、登封诸城。解放临汝、郏县的战斗,歼灭了敌15师残部,活捉了15师师长武廷麟。
武廷麟在国民党军队中是善于防守的,但在我军面前却变成了逃跑将军。我军在铁门歼敌64旅时,他南逃临汝。
当我军11月1日急袭临汝的时候,他又丢掉他的部下逃到郏县。但他刚到郏县,我军即已兵临城下,把郏县包围起来。这次,他再也跑不掉了,乖乖地做了我军的俘虏。
敌人为了破坏我军在豫西的展开,以3师、20师等5个旅的兵力尾我军南下。当我军快要解决郏县战斗的时候,这5个旅的先头部队离城只有3里地,陈赓、谢富治沉着镇定,指挥部队全歼了敌人后才撤出城外。
10、 盘点
陈谢集团经月余连续作战,共歼国民党军3.3万余人,解放县城12座,在豫西建立3个军分区,有力地配合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和西北野战军的作战,并为建立豫鄂陕边根据地和而后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挺进豫西,是陈谢兵团所安排的挺进中原的右后一路。在陈谢兵团杀进豫西以后,毛泽东指示此路首先西向作战,既造成继续展开的有利形势,又配合西北野战军转入进攻;然后转师向东向南,开展广大的地区,直接配合挺进中原的主力作战。
实践完全证明了毛泽东这种战略安排和指挥的英明。
陈谢兵团3个多月的作战,毛泽东几乎每战都给予了正确的指示,使之得以灵活机动地调动敌人,歼灭敌人。当有分散之敌易于歼灭的时候就首先歼灭这些分散之敌;当敌人集中兵力的时候就设法分散敌人、消耗疲惫敌人;当敌人被分散、被消耗疲惫了以后,就以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陈谢兵团转战豫西,忽东忽西,忽散忽聚,完全主动,敌则疲于奔命,遭受歼灭。敌人陕东兵团的被歼,15师的被歼,第3师的被歼,和以后洛阳守敌的被歼,都是在毛泽东的指示下赢得的胜利,都是执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直接结果。
毛泽东在10月4日电报中称赞陈赓、谢富治用兵灵活,指出:“陈谢10个旅分散5个旅于豫西、陕南十余县,打民团、土匪、保甲及1团1营之正规军,集中5个旅打中等规模之仗,甚有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