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不愿说谢谢的人
1459700000015

第15章 经常特愤怒 (4)

我曾经在饭桌上遇见这么一位歌手,他眉清目秀,顾盼生辉,脖子上金光闪闪的项链把我的眼睛都差点晃瞎了。他在我埋头吃鱼的时候站了起来,接着扭扭屁股,拿筷子当麦克给我们唱了一首歌,有几秒钟的时间我觉得自己要死了,他的声音听上去就像是公鸡在啄母鸡。当我奄奄一息地把卡在喉咙里的鱼刺挑出来的时候,他却又一次站了起来……

弟兄们,你们一定像我一样,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这样的鸟事和这样的烂人。说真的,我们的鸡皮疙瘩加在一起都足以蒸一屉国标馒头了。而这些人却在我们面前变本加厉,直到我们崩溃为止。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自恋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美德,可以被允许在我们身上随意地蹭来蹭去?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个男生在博客里展示自己酷似白粉俱乐部成员的照片不再是一件比当街撒尿更丢人的事情?为什么?他是要证明他的染色体跟我们不一样吗?

这个时候,还是让我们记住米歇尔?福柯的话吧。这个四眼光头在《疯癫与文明》一书里曾这样诗意地告诉我们:“自恋是愚蠢在其舞蹈中的第一个舞伴。”接着他进一步表明:“在这种虚妄的自恋中,人产生了自己的疯癫幻想。这种疯癫象征从此成为一面镜子,它不反映任何现实,而是秘密地向自我观照的人提供自以为是的梦幻。”

福柯所提到的镜子,作为人类自恋的载体之一,它必须要承受无数个白痴在自己面前作各种丑陋的表演。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人类会照镜子。一只猫在镜子中看到另外一只猫,它会吓得远远跑开。而一个人站在镜子或者镜头面前的时候,却可能会做任何事,当然,除了被吓得跑掉之外。一个酒鬼可能会对着镜子控诉社会和丈母娘,一个大院子弟会对着镜子幻想自己是元帅朱可夫,一个外企白领会对着镜子展露自己惨不忍睹的躯干,最离谱的是一个的哥都开始拿把手枪对着镜子跟自己恋上了……还有什么是这帮杂碎干不出来的?

不过话说回来,当自恋作为一种自我认知的途径,它能起到很多好的作用。在弗洛伊德的理论那里,自恋被看成一种力比多,可以让人在最大程度上挖掘自己的潜在力量。尤其是在艺术领域里做出杰出成就的人,几乎都是自恋狂,比如那些演员、画家、诗人、摇滚歌手,如果他们不自恋,不敏感,那么他们就屁都不是。因为艺术就是艺术家自我的体现。但自恋是如此私密的情感,它应该是内敛地体现在你的作品里,而不应该是外露地表现在你的生活中,别人也没有义务尊重并理解你的这种自恋。所以,当你一个人的时候,你怎么跟自己恋都没关系,没人有资格对此说三道四。但当你身处公共空间的时候,就要时刻注意,不要让自恋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影响到别人。所谓甲之甘露,乙之砒霜。在这里,王老板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列举了关于自恋的“二十二条军规”,如果你按照以下的条款适当规避自己的某些行为,那么在公共场合里,你将不会是那个让王老板被鱼刺卡住的混蛋。

1.不要对着镜子拍照,尤其是,不要发到网上去。我们可以容忍一个女的这么做,但一个男的要是这么做了,那么你可能会不幸地成为photoshop教材。瞧,已经有很多先驱倒在你前面了。

2.当你一个人在咖啡厅的时候,你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看时尚杂志;你可以一边发呆,一边看时尚杂志;你也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发呆,但千万不要同时干这三样。

3.如果你有个人媒介,比如博客,不要在自我介绍一栏说自己干过的事情,尤其是在这些事情不值一提的情况下,比如“王老板,曾经在《红领巾报》开设专栏”等等。如果你非要写,一定要确认大家都知道《红领巾报》。

4.不要炫耀那些无法衡量的东西,比如智商。当你炫耀你的智商的时候,你已离智障不远。

5.女人抽烟的姿势永远不会好看,当然,男人也好不到哪去。亨弗莱?鲍嘉说自己有两种演技,抽烟的和不抽烟的,但我们可以理解为他只有两种演技,装逼和不装逼的。所以,不要在抽烟的时候试图摆各种优雅的姿势了。

6.适当的自嘲,而且你要让人明白你是在自嘲。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嘲笑自己被人所知的缺点,而不是优点——但很多人总是搞反了。

7.在饭桌上,如果有人把你介绍成著名的知名的牛逼的某某,你一定不能做出甘之如饴的表情,而是要断然喝止:某总!不许再这么介绍我了!

8.尽量不要在微博里说太多,没人对你的车轱辘废话感兴趣,你也不应该沉浸于自己的废话之中——纯属主观偏见,我的朋友里有微博控的可别怪我。

9.我知道你是个明星,或者你觉得自己是个明星,不管曾经是,现在是,还是将来是,在任何时态下我都对你毫无兴趣。所以,别老戴墨镜了,那只会提醒我应该告诉你盲道的位置。

10.男人阳污女人阴秽,大家都不完美,所以还是活得洒脱一点。王老板告诉我们:生命是一张定期存折,不是信用卡,你只能消费今生,不能透支来世。

11.在健身房里,虽然我们都心知肚明——待在这个鬼地方的原因和目的,但我真的不想看到你满脸狰狞抖动胸肌的样子。

12.我们承认你的吉它弹得很好,小号吹得像查特?贝克,但是,你能别在上面一个劲地瞎solo吗?我们掏钱不是来听你搞即兴的,而且我们是在酒吧,不是在工地。

13.林肯说过,你可以在某一个场合跟所有人谈论自己牛逼的事迹,你也可以在所有场合对某一个人谈论自己牛逼的事迹,但不要在所有的场合和所有的人面前谈论自己牛逼的事迹。

14.不要把别人的马屁当真。你本来不自恋,马屁听多了,潜移默化有了心理暗示,那么你就走向了自恋。为什么一个圈子里的人大多自恋?很简单,因为他们看到的全是自己。

15.掌握好自我调侃和自恋的分寸。有些时候调侃自己曾经或者现在著名的身份,在心理学上,也属于下意识的自恋。

16.芙蓉姐姐和杨二车娜姆我们更不讨厌哪一个?当然是芙蓉姐姐。因为前者更自然,后者更做作——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17.从苦难里是蒸发不出诗意的,所以不要津津乐道于自己遭受的艰辛和挫折,尤其是在这些都是你自找的情况下。那毫无疑问也是自恋的表现。如不了解此项,请参考李柯克《白手起家的人》。

18.多关心别人,少关注自己。比如你是自恋的男人,那你应该多请王老板吃饭,多送他几瓶好酒,多介绍美女给他认识。

19.如果你是自恋的美女,你应该把自己介绍给王老板认识。

20.如果你在酒吧吊到了一个美女或者一枚帅哥,不要高估自己的魅力,从而一发不可收拾,成天在里面装酷卖骚。别美了,那只是因为灯光太暗,或者你的宝马车钥匙掉出来了。

21.造型摆得太高或者太低,都是一种自恋。挺在高处嘲笑没他挺得高的,蹲在低处讥讽没他蹲得低的,其实本质上都一样,都是在装,只要是在装,那就是自恋。我们为什么不能只是本色地互相站着说话呢?

22.你可以向我们炫耀,但是能不要假装若无其事地或者漫不经心地说出来吗?并且还要在结尾淡淡地加上一句:其实这也没什么。我知道你想等我说这其实很有什么,特别有什么,非常有什么,但我就是不说,憋死你。

好了好了,写出上面22条的人也自恋,你们就别拿这个说事了。你看,起码王老板很老实。

当一代人不再互相问好

有一段时间我在伦敦住,大不列颠给我的最大印象除了完善的交通和遍地的风衣之外,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了。我还记得住进宿舍的当晚,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外面下着伦敦常见的绵绵细雨,内心愁苦万分。这时听到有人敲门,然后几个白人很热情地冲进来,兴高采烈地说有个party,邀请我去参加。尽管这在一个中国人的眼里看来非常突兀,但我还是跟着去了,并度过了一个难忘而愉快的夜晚。

后来我有时候在路边抽烟,会有伦敦青皮跑过来借火。对方点着之后,不会匆匆而去,而是热情地攀谈起来。“我听说你们那个国家……”或者“我们那个女王就别提啦……”这种事情经常发生,甚至有一次我在海德公园的椅子上吃盒饭,一个途径溜腿的英国老头居然停下来跟我套近乎,提醒我风大,小心吃坏肚子。说完他就像邓布利多一样跑着消失了。

再后来我回到熟悉的祖国,这种事情就没有再发生过。在机场借完火的中年人面带忧虑,紧皱着眉头快步离去。蹲在路边吃盒饭会被当做民工而经受无视的眼神,还会招来几只轻佻的野狗。搬到新的小区永远不会听到有人敲门,除非来的是做人口登记的警察。

跟我的同胞比起来,我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就像逃狱的犯人回到了熟悉的牢房。我见到乞丐仿佛一阵风掠过,面对陌生人的搭讪像处女一样警惕。曾经有一次,一个路边迷路的小学生向我借一块钱坐公交回家,我仔细盘查了她的学生证才给了她。等她道谢走了之后,我才怔怔地回过神来,头一次为自己感到羞耻。

这一切的发生既平常却又让人感到怪异,因为以前并不是这个样子。在我小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并没有那么多隔阂。在乡间,夜不闭户是常有的事情,基于社群邻里关系而建立的基层组织构成了中国社会最稳定的基石。而随着90年代以后城市化的大规模展开,消费主义席卷一切,这些传统的东西都在逐渐地被抛弃,那些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信任,都变得越来越淡,我们都成了这个国家的陌生人。

罗伯特?帕特南写过一本叫《独自打保龄》的书,描绘了美国社群生活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在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正如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人民热衷于各种有组织的生活,闲暇时间在和邻居喝茶聊天中度过,喜欢建立各种俱乐部——卡波特的小说《冷血》对此也有过很细致的描述——这种公民对参与和互助的热情成为美国爱国主义的根本,于是,“一代人在那里互相问好”。

然而,后来这些也发生了变化。尽管制度不同,但中国和美国的某些轨迹是相同的。美国人从俱乐部里的热闹繁荣演变成了独自打保龄的一群人,中国人从和睦友好的邻里关系脱离出来,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宅男宅女。当普遍的冷漠推向极致的时候,18个路人对躺在地上的小悦悦视而不见或者摔倒在地的老人被众人围观就不再是一件多么让人感到意外的事情,而是一个必然出现的结果。

社群在坍塌,文化在崩坏,我们一边匆忙赶路,一边抱怨着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却从未想过问题出在哪里。我们的传统以倾斜的角度缓缓下沉,沉入金钱社会的巨大漩涡之中,但新的秩序却没有因此而扬帆起航。

一切正如海子的诗: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我们在这个熟悉的国家里,彼此的面目早已模糊不清,而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些旧有的美好才会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