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被折腾的世界
1456300000048

第48章 蜜月期是如何蹉跎的? (1)

第二十七章 蜜月期是如何蹉跎的? (1)

对一个政治家来说,上任的最初三个月,可谓“蜜月期”,是做事的最佳时机,因为民众和媒体的热乎气还在,对其执政的宽容度也会比较大。

而奥巴马,由于创造了历史,所以其蜜月期要比一般人长,绵延了半年之久。但遗憾的是,他未能很好地把握这个机会。这也使得奥巴马任期的第一年,成了标准的高开低走的一年,也成了充满挑战与争议的一年。

应该说,奥巴马的才智和魅力足以与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总统相媲美,他做事也非常勤勉和用心,但为什么却获得了如此低的支持率,引起了如此巨大的非议呢?

困难大,是客观因素。由于小布什政府留下了太多内政外交的难题,使得奥巴马上任之后,很快便陷入多重困境之中,国内有失业率高企和医改的争议问题,对外则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一系列严峻的考验,可谓是应对不暇。

从积极的方面说,这些困难使得民众对奥巴马的“改变政治”充满了期待,但在另一方面,如果奥巴马未能兑现诺言,就会使民众和媒体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并引发抱怨和批评的情绪。

轻于承诺,可谓是奥巴马沸腾的祸水。

就像人际关系中,那些喜欢打包票,但却很难兑现的人,往往都会让人厌弃一样,政治家尤其是国家领导人的包票开得越随便,买单的成本越高。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老布什之所以连任失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当初是承诺要减税的,但却在经济形势不佳时“被迫”加税,结果被选民视为出尔反尔,不可信赖,支持率骤降。

同样的,卡特上台后,也是主动进行了一番承诺,结果却大多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威望,导致连任失败。这甚至被管理学家视为最傻的承诺,因为毫无必要。

相似的性格,往往有相似的命运。

回顾过去三十多年的白宫风云,我们会发现,恰恰就是这两位胡乱许诺却无法兑现的总统没有取得连任,而前后比较一致的里根、克林顿和小布什都顺利连任。看似偶然,实属必然。

客观地说,奥巴马的敬业和努力改变现状的精神令人敬佩,只是他太急于改变现状,结果自乱阵脚,节奏乱了,错误就接踵而至了。

对奥巴马来说,超人气,本身就是双刃剑。

基于选战的需要,奥巴马在竞选期间许下了很多诺言,为了兑现这些诺言,他不得不在上任后就快马加鞭地不断推行新政,这其中也夹杂了一些并不成熟的方案的出台。这一点,从2009年年初的经济刺激计划就可见一斑。在推行医保改革和阿富汗增兵问题上,奥巴马都显得有些心浮气躁,客观上增加了执政的阻力。

节外生枝也是奥巴马的一大失误。

对华轮胎特保案就是节外生枝的典型例证。诚然,奥巴马此举可能会赢得个别利益集团的好感或支持,但问题是,这样做既无助于解决美国的就业问题,也无助于产业振兴,更致命的是,还伤害了中美经贸关系,并为国际贸易开了个坏头。人们注意到,也正是从那时起,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而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是愈演愈烈,这对于困顿中的世界经济无异于雪上加霜。

对于奥巴马乏善可陈的前两年执政,美国媒体的解读是他有些好高骛远,操之过急。事实上,在奥巴马刚刚入主白宫时,就有一些观察家担心地指出,奥巴马试图在太短的时间里完成太多的任务,而过于急切地改变现状的心理也使得他的刺激经济方案缺乏细节,徒具形式。这也是当初共和党人最担心的事情。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事实证明,曾经高企的支持率,对奥巴马来说,不但没有成为成功施政的推动力,反而成了他急躁冒进的助推器。多少有些令人遗憾的是,即便在百日“蜜月期”中,奥巴马也没有像当年约翰逊或小罗斯福总统那样做出既真正鼓舞人心,又有助于改变现状的事情来。

奥巴马的工作态度是无可挑剔的,问题只是,他在策略和节奏上与小罗斯福、林肯等前辈有很大的差异。事实上,奥巴马自己也承认,“如果说这一年中我有憾事,那就是我们太忙于选派人手、应对火烧眉毛的危机”。用一个乱字,很能传神地描绘出奥巴马执政首年的处境和状态。

这也使人想起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中的一段话:“在哲学的观点上看来,劳碌和智慧似乎是根本相左的。智慧的人绝不劳碌,过于劳碌的人绝不是智慧的,善于悠游岁月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

宁静只需要3分钟。

对那些志在成功的人来说,安静的时间也许是人生最重要的时间。许多人之所以会忽略心灵的声音,注意不到自己的真实感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太过忙碌了,步履匆匆,而大脑里又塞满了各种各样的琐碎和想法,“灵感”进不来。

比尔?盖茨是奥巴马的榜样。作为一种“秘密武器”,盖茨一直保持着一个重要的习惯,那就是每年两次、每次一周的“闭门造车”。在太平洋西北岸一处临水的别墅里,盖茨会将自己封闭起来,闭门谢客,拒绝与包括家人在内的任何人见面,而只是一心构想微软的未来。为此,他在“闭门周”前会审阅大量报告,发送海量电子邮件,为安心“造车”做好准备。而互联网的许多变革,就是在盖茨“闭门造车”时酝酿的。

有意思的是,即便是一些美国学者,也对于狮子座的奥巴马过分活跃和频繁施政抱有怨言,认为他缺少的正是安静的时间。令人遗憾的是,对于反复提及的“最重要的外交关系——中美关系”,奥巴马始终没有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番,给予明确的定位,而是打哪儿指哪儿。

表态多了,人们会听腻的,因为没有人是被忽悠着长大的。

对现实的美国人来说,有无工作干和钱袋的充实与否,才是最直观的,比什么动听的言语都暖心。

至于奥巴马的慷慨激昂,人们就权当是看大片了,只可惜奥斯卡不会像诺贝尔和平奖评委那样自作多情地颁奖给他,而预算偏紧的白宫,显然也没钱给总统拍大片。

现实中的热闹,已经足够看了。

突然上位,令人惊喜,但也往往蕴含着准备不足的风险。

事实证明,奥巴马对总统职位准备严重不足,对困难也缺乏深刻认识,这成为他执政高开低走的关键所在。

一般来说,形势大好的时期,领导人有较好的口才和个人魅力,在美国这样体制比较完善的国家,大概也就够用了。但在困难时期,更多需要的,则是丰富的政治经验和练达的为人。

与当年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相比,奥巴马在准备上可谓逊色不少。还是在走向白宫的路上,小罗斯福就在病榻上开始思考美国的发展方向,勾勒起美国的蓝图了。这使得他对于经济危机的认识以及如何进行国内改革都已胸有成竹。

从实战上看,小罗斯福的纽约州州长经历对日后新政十分有帮助,不仅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而且网罗了一大批英才,这也使得他上任后就能迅速进入角色,启动新政大业。

此前的老罗斯福,与小罗斯福十分相似,不仅饱览群书,而且早在25岁时便已经开始酝酿改变这个国家,其后在纽约州州长任内也是大有作为,接替遇刺的麦金莱担任总统后,更是拉开了进步主义运动大幕,将美国从精神到物质,从海洋到环境,全面地改造了一番。其上任后的种种做法,在年轻时都有迹可循。

相比之下,奥巴马无论在思想上,实践上,还是在人才储备上,准备都不如两位罗斯福,执政中窘态毕现并非偶然。一个突出的例子是,非常重要的商务部长的职位,不仅空悬了半年,而且两年换了4人。

奥巴马的窘迫和罗斯福的喜剧,也给我们的生活和事业很大的启发。

其实,在担任重要工作前进行“演习”,是有着科学依据的。美国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人们不一定亲身去做,也能学到一些东西。由于人的潜在意识有惊人的力量,它甚至能使人在岸上就学会游泳,也即想象游泳的正确动作,想象自己在水中游来游去,从而最终掌握和提高游泳技能。

《时代》周刊的一则报导也证实了这一点。著名高尔夫球手本?霍根参加比赛时,在每次击球之前,都要在心里先练习一下。他在想象中准确做出击球动作——“感觉”杆头像实际一样击中球,“感觉”自己做出正确的后续击球姿势——然后才真正朝球走过去,靠着他称之为“肌肉记忆”击出他刚才想象的那一杆。

阿列克斯?莫里森,也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高尔夫球教练,他总结出一套系统的心理训练方法。只要坐在安乐椅上,在心里练习他所谓的“莫里森七要诀”,你就能减少高尔夫球的杆数。在他看来,高尔夫球比赛中心理因素占90%,身体因素占8%,技巧因素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