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被折腾的世界
1456300000012

第12章 谁在“二”的路上狂奔不止? (2)

第八章 谁在“二”的路上狂奔不止? (2)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几年前人们趋之若鹜的大型越野车,如吉普指挥官、道奇拓远者以及福特探路者等,都加入了减价车型的行列。尽管一些销售商向购车者提供了非常优惠的折扣价,但销量却仍然不济。

美国发生的变化,也让一些担心中国重复美国生活模式的学者感到欣慰,在他们看来,美国的生活模式是一种对地球不负责任的。他们甚至认为,促进节能最好的方式,就是居高不下的油价。

高油价可以从源头省油的道理是这样被表述的:可买车可不买车的会因为高油价而不买,可买大可买小的会因为高油价而买小的,可开车可不开车的会因为高油价而少开或者不开,即便从缓解交通的角度,高油价也比限制牌照会更有效。限制牌照不会减少路上的车,只是减缓增长的速度。油价高了,不少人会“自觉”地不开车或者少开车。

尽管说得有些激进,但也并非没有道理。而最难得的,是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有情怀的人,少得已经可怜了。

你听说有人会因高油价而变胖吗?

这是真事。格蕾丝是一位典型的美国蓝领,一辈子从事比较简单的技术密集型工作,依靠每小时工资维持生活,靠贷款买房买车。截至2010年年底,她所需支付的房贷是每个月近700美金,其他生活开支以及车油费将她每月工资基本刮清,所剩无几。

最可悲的是,由于长期食用享有政府补贴的廉价甜食,格蕾丝已经严重超过了正常的体重标准,达到了两百斤,已接近美国所认证的残疾标准。

现在的她,真的穷得只剩下了一部几乎养不起的车了。

尽管奥巴马政府以及一些学者仍在大谈油价无碍美国复苏,但美国人自己是心中有数的。而研究报告也显示,美国人的价格敏感度要高于大多数国家,这种“敏感”在中低收入家庭表现得尤为明显。

没有人真的愿意改变舒适的生活方式,如果不是金融危机和油价的影响,过惯了随性生活的美国人,是不愿掂量着钱包过生活的。油价的上涨尽管不会改变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但其对家庭开支的“额外负担”作用还是对很大一部分人群产生了影响。

受影响最大的,显然是那些中低收入人群,因为能源是在这些家庭的预算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大的必需品。如果某人的车每年行驶15000英里,每20英里用油1加仑,那么每60美分的油价上涨,就意味着每年要多投入450美元。这对于中低收入的家庭,是个很大的压力。

暴涨的汽油价格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负担。在低油价时期,一些家庭也比较时髦地买了高能耗的车,但进入高油价时期,曾经的时髦,已经成了心上的石头。许多人坦言,以前进加油站加油都是无动于衷,现在不一样了,每每看到新更换的价目表,心里会感到一种刺痛。为了节省开支,很多家庭已经开始换车,比如油电混合动力车,因为在他们看来,油价长期的上升势头不可逆转。

有意思的是,为了应对油价上涨,科学研究还鼓励人们要搞好家庭团结,尽可能地少离婚。

2007年12月2日,正是油价不断飙升之际,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发表了一项科学研究成果,很和谐地指出,离婚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原因是离婚后对资源和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同时各项支出增加。

研究报告是这样论述的:离婚通常导致家庭数量增多,每个家庭人数有所减少,也就增加了土地和生活资料的使用。作为连锁反应,不断上升的离婚率导致能源消耗增大,因此离婚后家庭资源使用效率比离婚前来得低。

这也使得婚姻与节能环保和油价联系在了一起。研究报告的解释是,随着家庭解体,家庭成员由原来生活在一起而改为独立生活,就将产生更多的废物污染。根据报告提供的统计数字,2005年,美国离婚家庭的人均电和水消耗量比维持婚姻状态的家庭人均消耗量多56%,并且消耗资源总量也比未离婚时多出61%。

在穷得只剩下车的时代,为了稳定油价和节能减排,大家还是少些节外生枝、多些宽容和理解吧。

但婚姻和谐还是抵不上油价上涨的雪上加霜效应。

如果仅仅是油价上升,人们的生活还不会感觉特别局促,这有点像2008年中国民众的感受。但问题是,尽管奥巴马政府在2009年夏天就宣布美国经济开始有力地复苏了,可失业率还是一涨再涨并且居高不下,中产阶级进一步“萎缩”,而低收入家庭的预算则更为吃紧,他们的钱多用来购买汽油、食物、药品、保险和房子。这种情况下,更高的油价必然直接影响中低收入阶层民众的基本生活水平。

无怪乎有人讽刺地说,奥巴马2009年夏天说的经济有力复苏的大话,听上去,和2003年5月布什说美国已经取得伊拉克战争的胜利一样“很傻很天真”。

全球化的年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隔岸观火。

对于经济增长来说,油价上涨最具杀伤力的危害是消费力的下降。高油价本身就是对经济加征的一道税。油价上涨,消费者就得增加汽油支出和空调开支,这样消费者和企业在其他方面的开支就得减少。

正常情况下,原油价格如果一路高歌猛进,将使消费进一步萎缩,企业很可能控制设备投资和就业岗位,而消费者的购买力也将出现紧缩,支撑经济成长的因素将会丧失。

简而言之,高油价会烧掉很多就业岗位,也会侵蚀消费者的购物热情。

更进一步地,油价飙升还将引发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这在许多国家经济增长减缓的情况下尤其令人焦虑。经济学家担心,如果石油价格继续攀升,通货膨胀率超过经济增长率,那么美国、亚洲以及其他地区可能会面临麻烦不断的局面,决策者们不得不与当年困扰美国的滞涨恶魔作斗争。

历史在说话。

并非巧合,全球经济活动此前5次严重下滑的每次之前,油价都会出现大幅飙升。

事实上,即便比较乐观的经济学家也承认,油价上涨10%,就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一年减缓0.2%,两年减缓0.4%,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抑制消费开支,以及在较小程度上抑制企业投资体现出来。

让美国政府感到头疼的是,油价与失业率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一般来说,消费者在加油站加油时,首先会感受到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缩水效应,而企业只有在结算时才能慢慢感受到这种影响。鉴于能源和医疗保健成本上涨,企业只能把生产率放在第一位,把就业机会放在第二位。

其影响顺序,先是消费者(尤其中低收入阶层)感到钱紧,而后是企业削减就业岗位,进而是制造业整体萎缩。

油价上涨确实增加了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因为它会促使投资者的心理发生微妙变化。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石油价格的任何一次上涨都带来恐慌,人们害怕出现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担心过去的经历再次出现,这种情绪在金融市场上蔓延,其不仅反映在股市行情的跌落上,还体现在就业和消费市场的萎靡不振。说油价的上涨是世界经济放慢速度的前奏并不为过。

事实证明,每当油价大涨时,经济和市场就衰退:1973年的中东紧张局势导致油价上涨,当时就引发了经济危机。1981年伊拉克减少石油储备,油价涨到每桶35美元,通货膨胀也随之而来。

在过去30多年中,美国的历次经济衰退也几乎都与石油价格上涨相关。

那么,谁受油价影响更大一些呢?

经济学家指出,从总体上说,能源强度超过发达国家的新兴经济体,比如中国和印度,将受到更大影响。而在能源政策上铺张浪费的美国,脆弱程度也将远远超过其他发达国家。

从这一点来看,奥巴马政府在2010年与中国瞎折腾,而不是用心强化双方的新能源合作,之于中国,是错过;之于美国,是过错。

就像一部美剧中所说的那样,人真的很容易搞错目标,而锁定了错误的目标,可能就会万劫不复。奥巴马将中国当做打击目标,实在是一件智商大跳水的事情。

美国本来是应该向中国道谢的。

在2008年见顶的那一轮油价暴涨过程中,之所以美国前期通胀压力较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相对便宜的进口商品要么取代美国本土产品成为消费者的新宠,要么迫使美国制造商下调自身产品的价格。这其中,中国的物美价廉,而且质量普遍比国内高的货品,帮了美国人很大的忙。

美国劳工统计局200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来自太平洋经济圈国家的进口商品占美国进口商品总量的三分之一,而这些进口商品的价格自2003年12月以来总体下降了0.2%!

成群结队的“白求恩”从中国赶到美国来,还买了大量的美国国债,可奥巴马们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呢?想想都心寒。